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部酝酿新政:考生录取不报到将“记录在案”

(2008-12-25 12:52:29)
标签:

高考

高招

教育部

复读生

诚信记录

考生

高校

高职

江苏

教育

分类: 高考政策与规定

考生录取不报到将“记录在案”
教育部酝酿新政提高新生报到率,复读生受影响最大

 

晨雾 / 转贴


  从2009年开始,如果被高等学校按志愿录取但没有入学报到,可能将作为诚信记录的内容之一放进考生的电子档案中,并作为下一年高校录取的参考。这是记者从教育部召开的相关会议上了解到的信息,据有关专家透露,教育部正在酝酿从明年开始,采用诚信记录的方式对“被录取不报到”的考生行为做出一定限制。

  诚信记录将对“被录取不报到”者设限

 

  考生电子档案是高等学校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据悉,09年考生电子档案内容主要包括报名信息、体检信息、志愿信息、成绩信息及诚信记录。从往年来看,诚信记录是由省教育考试院依据考生在高考、体育或艺术专业考试等高校招生考试中违规的简要事实及处理结果而建立,但09年将计划增加一条,即“有上一年度被高等学校按志愿录取但不入学报到的记录”。这些将提供给高校作为评定是否录取考生的一种依据。也就是说,如果考生被列入“黑名单”,高校完全可以该考生不够诚信为由而退档。江苏某高校招生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考生录取后不报到入学的情况日益严峻,不仅浪费了稀缺的招生计划,而且侵占了其他考生的入学机会,这是教育部为缓解新生报到率不高而采取的一项新举措。

 

  “新生报到率”令高职头疼

 

  “新生报到率”的确是困扰高校,尤其是本三院校和民办高职类院校的头疼事。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南京口碑相当不错的公办高职,可招生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整个学校08年新生报到率在95%以上,但外省考生的报到率只有90%左右,中外合作办学由于收费较高,报到率也比较低,今年就有10多个人没来报到。好在,安排计划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这一点,略略放宽,所以对学校工作安排没有造成大麻烦。不过民办高职受影响就大多了。昆山硅湖职业技术学院的付小平院长助理告诉记者,新生报到率最让他们头疼。去年新生报到率为84%左右,因此今年在准备教学资源,包括安排宿舍的时候,都是按85%左右的报到率来安排的,可没想到今年的报到率还不到80%,这给学校工作带来很大被动。记者了解到,其实80%的报到率在民办高职中已经算相当不错了,苏北某民办高职今年新生报到率只有50%左右。

 

  复读生“受打击”最大

 

  被录取了为什么不去报到?原因有多方面,有的选择出国,有的是对学校不满意,有的对专业不满意,有的觉得费用高上不起。不去报到的人中很大一部分选择了复读。无锡金榜高复学校的李校长告诉记者,在他们这里,08届复读生中有70%以上都是手头拿到高校录取通知书的人。最好的还是本二院校,当然绝大多数是收费较高的本三及名气不行的民办高职。按他们的经验,如果第一年上了本三线,只要刻苦努力,一半以上的人第二年本一没问题。他认为,复读生不应该受到歧视,如果因此被列入“黑名单”而没有被高校录取,这也是很不公平的。这条规定对复读生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据统计,江苏每年高考复读生估计在4万—6万人之间,而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被录取而不报到”的,数字相当庞大,难道他们都将被列入“黑名单”?不过,既然该规定是从09年开始实施,也就是说,至少09年参加高考的复读生不会受到影响,但到2010届,诚信记录将正式包括“被录取不报到”。

 

  高校会不会将“黑名单”考生拒之门外

 

  按照教育部酝酿的措施,决定权最后还是在高校,诚信记录将成为高校录取时的一个参考。那么高校会不会以不诚信为由对被列入“黑名单”的考生说“不”呢,哪怕你分数再高?记者采访了江苏多家高校。南京一所部属高校招生负责人表示,其实被录取不报到的原因有多种,比如生病,比如受经济能力限制,这些都是可以原谅的,有些则可能是故意的,应该区别对待,但这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大。高校肯定会慎重对待,不会轻易对进档考生以这条理由退档。至少,从高校录取的角度,虽然都涉及到“诚信”,但“被录取不报到”要比“作弊”好多了。

 

  一所省属高校招办主任表示,以“被录取不报到”来退档对考生也太残酷了点!本着对考生负责任的态度,高校肯定不会擅自做出这个决定。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被录取不去,侵占了其他考生的入学机会,也就是因为你的不诚信,使其他考生不能升学,这也是很不公平的。

 

  “因此,这提醒了09届参加高考的考生,在填志愿前就一定要想清楚,如果你摆明了就是不想去的,或者是经济条件不允许的,就不要填报,减少让自己可能‘不诚信’的机会。这也是对考生社会责任心的培养。”某高校招生负责人说。本报记者张琳
 

信息来源:2008-12-25 《杨子晚报》
http://epaper.yangtse.com/yzwb/2008-12/25/content_12067494.htm

 

晨雾点评:

 

    这是一则未经证实的新政。为什么这样说?因为:

 

    第一, 报道称,“这是记者从教育部召开的相关会议上了解到的信息,据有关专家透露”。这就表明了这则消息来源的不确定性。

 

    第二, 这样一则教育部的消息,首先出自这样一家地方性媒体《扬子晚报》进行传播,其权威性还是有点欠缺。虽然当天央视国际(http://news.cctv.com/china/20081225/100353.shtml)和新华网教育频道(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8-12/25/content_10556357.htm)都对这条新闻进行了转载,但是都能看出信息的原始来源也是《扬子晚报》。

 

    第三, 现在这种情况出现太多了,今天某媒体报道的一则政府部门的新政,明天就在另一家媒体看到被相关政府部门否定。我们要看看明天教育部是否有反映?

 

    因此我们目前有理由说,这是一则未经证实的新政。但这又是一则对考生志愿填报影响很大的一条新政。如果这条政策被官方证实,对考生志愿填报时的心态发生重大影响。考生填报“兜底”志愿会更加慎重。以前可以暂缓到录取之后再决策的事情,必须在志愿填报之前一次决策。考生在填报二志愿和二批次时必须考虑好,不太愿意去的学校宁愿空着。否则一旦被不喜欢的学校录取,将无法选择复读。另一个重大影响就是本文中提到的,对复读市场的毁灭性打击。因为现在复读学校里的学生极少是真正无学可上的落榜生。

 

    对这条新政的传说,我们在关注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