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金牌得主将来会不会成为数学家?著名数学家杨乐在宁直言:
数学奥赛可能扼杀数学天才
晨雾 / 转贴
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在奥数班上学习盈亏和鸡兔同笼等数学问题,对培养其数学兴趣和能力会有帮助吗?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乐,昨天在省科协举办的系列高端报告会上直言:我国虽然有很多国际奥赛金牌得主,但他们都是经过强化训练才获得好成绩,不能真正说明问题。而训练过多的解题技巧,对帮助孩子成长为数学家并无益处,甚至有可能扼杀数学天才。
奥数训练并不能造就数学家,却有可能扼杀天才
【精彩原声】即使在国际竞赛拿到了好成绩,也没有什么好骄傲的。因为奥数培训班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突击训练,这个突击训练对将来成为数学家不能起到任何作用。
在报告会上,杨乐院士结合自己40多年的学术研究经历,精彩诠释了治学之道和成才之方。报告会后,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提问说:因为上一所好中学要有奥数竞赛成绩,所以他和同学要上很多培训班,“奥数真的有用吗”?
杨乐院士对此直言,奥数的定位本来是一部分对数学有兴趣的高中生。但是现在不仅高中生有奥数竞赛,初中生、小学生也有,对数学没有多少兴趣的同学也参加,这种做法不太好。这种突击训练对将来成为数学家不能起到任何作用,不仅没有使数学能力、数学修养提高,相反有些同学因为负担太重还有可能产生厌倦情绪。就像跑马拉松,在前几百米中冲在最前面的往往不能将优势保持到最后。
数学对人才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大学文科也有必要学数学
【精彩原声】数学要研究几何图形,直观和空间想像的能力就得到提高;数学要严格地推导,可以增强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学数学还可以提高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因此,数学既是中小学的一门重要课程,也应该是大学里绝大多数科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和基础的课程。
进入大学阶段后,文科生几乎不再接触数学,这个现象是否需要改变?杨乐认为,数学杜绝模仿,它是从根本原理上来进行思考,对人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国内外有很多尖端人才在各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人往往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的数学功底非常强。所以,文科生如果学一些数学的思想、概念或者方法,是有好处的。数学严谨的推理、分析和归纳的方法,对很多问题都起作用,因此,他主张,大学里绝大多数科系专业应该把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
本报记者 李芳 解悦
信息来源:2008-12-01《南京日报》
http://njrb.njnews.cn/html/2008-12/01/content_147746.htm#
晨雾点评:
无论是理科学生还是文科学生,数学都是十分重要的学科。儿时经历过系统的数学训练的人,无论今后从事任何岗位,必将终身受益。前几天我在与数学教授龚成通老先生(山路水桥)讨论一道有趣的中学数学问题时还谈过这个看法。
但是孩子究竟应不应当学奥数则另当别论。晨雾的意见是要看看孩子是否真正喜欢奥数。数学家的看法也应当只能作为参考。如果孩子学出乐趣来,即使是在小学、初中开始学习也未尝不可,家长应当支持。如果孩子一点都不喜欢奥数,只是因为“小升初”等原因学习奥数,那则大可不必。
晨雾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回来十分高兴地告诉我们,说全班只选拔了几名同学周末参加全区的奥数选拔竞赛,他被选上。我们很高兴,当然也很支持他。全区竞赛回来,我们问考得怎么样,他回答,反正好多题目都很怪,差不多都不会做,会做的也不知道对不对。可是结果他却通过了区选拔,有资格参加每周末举行的奥数培训班。我们同样是大力支持,周末加入了送孩子上课的“家长大军”。可是好景不长,只上了两三次课,孩子说什么也不愿意去上了,说没意思。我们怎么做工作都无效,我们也就此放弃了。从那时起,孩子再没有沾过奥数的边。但是孩子不喜欢奥数并没有影响他喜欢数学,老师说他常常为一个题目的解题方法与老师争论不休,数学老师是他每年教师节必须去看的老师。他也没有因为放弃奥数而失去今后可能的“加分”机会而后悔。
晨雾的意见,如果您的孩子真的喜欢奥数,您就支持他。既培养了兴趣,又有机会“加分”,何乐而不为呢?没有必要因为大数学家说了一句什么话而改变您孩子的意愿,学奥数的人未必都是想当数学家;如果您的孩子对奥数没有什么兴趣,甚至厌恶奥数,学习奥数的唯一动力就是为了“加分”,我劝您还是早一点打“退堂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