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临近先过平和心态这一关

(2007-05-30 15:27:31)
标签:

高考

状态

分类: 网络与媒体报道
高考临近先过平和心态这一关 

 

晨雾 / 转贴

 

  原本不想再写高考了。但26日晚报的一篇报道使我感到,高考的话题在中国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标题做成了《高三男生要家长抱着睡》。晚报写的主要是高考前的紧张和焦虑。乖乖,竟紧张到了这个程度。不知道是记者夸张,还是确有其事。但以我所见,即便有,也是极个别的。这样过分渲染的结果,可能会使那些原本不怎么紧张、或者不太紧张的考生,显得有些紧张起来或者更加紧张。所以忍不住还是要说几句。
  大考临头,和没事人儿似的,反倒不正常了。一些演员上台之前,一些运动员上场之前,一些求职者面试之前,都会有些紧张。适度的紧张有利于自己的发挥。对此,应该有基本的认识。
  缓解考生考前的紧张状态,媒体还是不要炒作为好。媒体也该有个平常之心,多提供些资讯,多提供些服务,少来点儿高考必读、报考须知、关注高考之类的专栏、专题、专刊。类似高三男生要家长抱着睡这样的个案,其实不说也罢。
  社会关心还是适度为好。估计每个考生家长都要不停地回应同事、亲戚、朋友、邻居等的关切的问询。这是好事儿,但要适可而止。至于爱心送考了、停止施工了这类的措施,也不宜过分渲染。
  考生家长最好内紧外松。尽量不要表露出来。有时身边的人比当事人还紧张,这也是合情合理的。关键是家长再紧张也于事无补,反而会加剧考生的紧张,好心帮了倒忙。一是尽量保持常态,不要刻意改变自己。二是做些对孩子备考有用的力所能及的具体事情,而别总坐在一旁瞎琢磨。三是为孩子创造平和的环境,适当对孩子的情绪加以疏导。
  考生自己要稳住。从小到大,不知道已经考了多少次了,再多考一次又何妨?原本学习成绩好的,没有必要紧张,正常发挥准没错;原本学习成绩差点儿的,也没必要紧张,咱努力去做每一道题,说不定还能杀出几匹黑马呢。考试的时候,咱自己做自己的,别去想考不好怎么办,也别管别人能考到哪儿,咱就管仔仔细细地审题、认认真真地做题、反反复复地查题。会做的,不马虎,大家都会做,关键看谁细心了;不会做的,别着急,咱不会做,别人也不会。考完一门,轻松一点儿,好坏就是他了,爱咋的咋的吧。咱抓紧准备下一门的!
  高考既然躲不过去,那么就把它当成一次考验吧。除了对12年学习情况的考试,还是对心理素质的考查。适度地活动,海阔天空地侃会儿大山,看看电视,玩会儿游戏,写篇博客,都可以收到一定效果。
  家长相信孩子!孩子相信自己!愉快地度过考前的每一天,微笑着走进考场……

 

信息来源:2007-05-30《北京日报》
http://epaper.bjd.com.cn/rb/20070530/200705/t20070530_285130.htm

 

另一篇:
高考学生的压力70%来自父母 

 
一位去年高考考生的母亲,自己是心理学专家,她从切身体会和心理科学角度,对今年考生家长提出建议——

 

  高考在即,考生心理压力的问题成为热点。一家心理诊所的反映:今年,前来诊所进行心理治疗的考生比去年增加了四成。

 

  父母压力种种表现
  类比刺激请假看管温柔过度

 

  去年一项对高考考生的问卷调查显示:高考学生的压力70%来自于父母。表现在有的父母不掌握孩子学习的节奏,一旦看到孩子有些懈怠,就简单、粗暴地以言语刺激:如果考不好,如何如何;或是拿别的同学进行类比,表现的是过分施压。而大多数的父母是过度的关心、关注,他们甚至请假在家专职看管,对孩子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除了一日三餐精心打理外,保健品、营养品堆了一堆,像吃药一样盯着孩子吃;生活节奏上,说话不敢大声,走路不敢出声;有的陪着孩子挑灯苦读,跑前跑后,端茶送奶,关心备至。给孩子带来一种无形的“温柔”的压力。

 

  家长心态放松才减压
  生活不必过分关照岔开考试话题

 

  那么,家长如何注意避免给孩子造成压力呢?首先,自己的心态要放松,要明确孩子的成绩不是临考前十几天能突击上来的,在学习节奏上尊重孩子的安排。生活上不必过分的关照,适当注意营养的搭配就可以了。有关高考的话题不说是不现实的,但可以讲一些以往高考中出现的一些笑话,调节气氛。当孩子情绪出现波动时,不必紧张,以免强化这种负面效果;可以试着岔开孩子的话题。这种时候不是孩子要什么样的结果,而是他们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不能转移他们情绪的时候,不妨安静地倾听他们的宣泄,然后再去安抚。对于孩子来说,只有父母才能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

 

  当天状态影响临场发挥
  我陪孩子轻松骑车去考场

 

  更关键的就是考试的几天,这点可能被很多家长忽视了。其实孩子临场的发挥的好坏,和考试当天的状态也是紧密相关的。去年,我亲历了儿子的高考,对此感受颇深。由于我家离考点骑车距离大概40分钟的路程,我们也曾讨论过开钟点房,但是,考虑到陌生的环境也会增加孩子的紧张感,所以放弃了。我本打算开车送他赶考,但是,孩子提出像平时一样骑车赴考,一方面时间有保障,另一方面可以清醒一下头脑,调整情绪。最后我也骑上自行车陪着孩子,他一路上哼着小曲,轻松自如地走进考场。但是有些家长考前没有考察路线,当日开车停车都出问题,给孩子造成了不良影响。

 

    家长拥挤在考场外制造紧张
    种种表现适得其反

 

  在考场外很多家长却在制造紧张。我看到一位父亲站在门口,从包里拿出一袋巧克力想让孩子吃,可是他的手颤抖着,半天也没撕开,反而是他的儿子拍拍他的肩膀:别紧张。孩子进去了,好多家长还堵在门外不肯离去,黑压压地拥挤在考场外,大有兵临城下的气势,搞得维持秩序的老师不得不举着扩音器疏导家长,无形中制造了紧张的空气。还有的家长,特别是母亲,追在孩子的后面,大呼小叫地喊着孩子的名字:“别紧张,落东西没有?”更有家长迟迟不让孩子进考场,陪着孩子在门口背单词。我注意到孩子拿书的手在哆嗦着,这样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考试当天按学校要求入场中午让孩子休息一会儿更好
  我建议考试当天,让孩子按照学校的要求提前进入考场,给孩子留出熟悉考场、稳定情绪的空间;中午吃饭后,安排孩子午休一会儿,以保障下午的考试有一个良好的状态。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经历高考是一种挑战、磨练,是走向成熟的一个过程。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建立自信,但过度的压力则会带来负面效应。孩子长大了,给他们一个面临考验的机会吧。让我们默默地站在他们身后,微笑着注视着他们。相信我们的孩子会走好自己的路。田耕

 

信息来源:2007-05-30《北京日报》
http://epaper.bjd.com.cn/rb/20070530/200705/t20070530_285147.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