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非洲龙世界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中国春节春晚兔年庙会旅游 |
“文争武斗”话非洲庙会
文/图 龙世界
中国传统舞狮,狮子瞪着铜铃般的眼睛,惟妙惟肖,手拿彩珠的竟是当地人。这是在哪里?呵呵,这是2011年1月29日下午16:00-19:00在达市的Mnazi Mmoja广场,“聚焦在非洲·坦桑过大年”的庙会现场。以前在国内过春节的时候,庙会也没少去,但在非洲,这还是第一次。春节活动里,增加了庙会这种形式,真的让人感觉很新鲜。
坦桑尼亚的下午,阳光很强烈,大树下的锣鼓师傅们,使劲的敲打着手里的家伙,那鼓点儿、那铜锣儿,夹着会场里放的其它音乐,把个会场气氛弄得非常热烈。
颀长的身躯,翘起的龙须,烈日蛟龙伴着锣鼓点儿,在热闹的庙会现场,上下翻滚、左突右击。
国内庙会主要是跟在乌泱乌泱的游人屁股后面,挤到各地儿小吃摊位前,吃点“苦辣酸甜臭”的特色,买点应景儿的小玩意儿糊弄一下小孩子,再弄点小游戏,然后拼了命的从人群中挤出来回家,图的是一个新鲜、一个热闹。咱在非洲头一回搞这个,所以主要宗旨,也是要“热闹”,分享快乐。图中近处的空场,是“舞龙、舞狮、武术、杂耍”等有氧运动的主要场地,远处的白色棚子里,主要是“公司宣传、产品推广、传统艺术、中华美食”等项目,形成了一“武”一“文”的场面,所以有了“文争武斗”话庙会。
咱先挑这“文”的看。中国传统的手工风筝。
风筝艺术家在现场勾画风筝,引得欧阳兄弟家的可儿和她的小同学一起参与进来。
这小姑娘左手拿笔,有板有眼一丝不苟的在那画着。可能画得有点不对,可儿在一旁急得连忙告诉她。
国内来的风筝艺术家孔炳彰先生,在帮忙做修改。
内画艺术家高东升,正在爽朗的交谈。
他的绝活儿拿手好戏,在瓶子里面写字、作画。
高东升内画作品《松鹤图》。
这个小孩儿们更喜欢了,江湖俗称“捏面人儿”。
您可别小瞧了这“捏面人儿”,这手绝活可是家传的功夫。面塑艺术家郎志春先生,师从其父郎绍安(江湖人称“面人郎”),从打他年轻的时候到雍和宫起,就开始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进行面塑表演。
中国传统手工剪纸,艺术家孙二林那是国内国际大奖得了无数,此次来到非洲,让我们这些“火星人”也是大开了眼界。
上图片来源:中国驻坦使馆网站
孙二林的手工“中国生肖”剪纸作品。
“王府饭店”也来参加庙会了,这是目前达市比较高级的中国馆子。王府右边儿那人不少,有啥绝活?
哈哈,人多是因为有“它们”。“沙琪玛”“驴打滚”“小花卷”“面包圈”,厨师手艺不错,不用花钱,免费品尝。那天要不是景南大哥这吃的,我还真是捱不到晚上了。
肚里有食,心里有底儿。闪出棚子,看看外面这帮“武林”人都在干什么。有没有功夫先不说,衣服上这“少林功夫”足以让他的邻居们羡慕不已了。
三顶草帽,抛来换去。杂耍虽小,趣味实足。
远处拎剑的,近处留念的,这庙会太热闹了,当地人从来没见过这场面,算是大开了眼界。
庙会节目丰富,有坐着的;
有站着的;
还有打着伞防紫外线的。
小孩儿在前面或蹲或坐,寻找自个儿的乐儿。
这么多人聚在这里,商机无限。头上顶着矿泉水;
手里捧着煮鸡蛋;
香烟可以买一根;
手绢买来可擦汗。
他们或坐或站,不做生意围着圈儿的看。圈儿里的汉子,或团体或对练,有杂技套路全。
扛着大旗的兄弟旁边站,上面写着“坦桑尼亚武术协会”,俨然一个全民练武总动员。
庙会上黑人兄弟做表演见世面,景象热闹非凡。这一家子亲子装,弄出了一道小小的风景线。
热恋中的两青年,看那笑容,多么开心多么灿烂。
这已经过了热恋,到了第三阶段。两人习地而坐,书包和鞋子往边上一扔,草地上铺块布,孩子相当于趴在地上,不知道中国的母亲有没有敢这么做的。
这小家伙,广告纸往嘴里塞,孩子的妈妈同样没有表现出任何阻止的意愿。
熟识的博友,平日网上见。去年“坦桑春晚”第一面,现时隔一年,再次相见,合影留念。“茉莉花瓣儿”母女俩,祝你们兔年大吉,新春快乐。
这是我的挚友“流浪非洲”,抗疟专家,始终战斗在非洲前线。
左边的小伙儿从欧洲过来没一年,右边的姑娘到非洲来赚钱,又是两个我的博客朋友,在现实中得以相见。
中国驻坦刘昕生大使也来逛庙会,到艺术家、华商、中资机构那里,挨家问个好拜个年。沙特驻坦桑尼亚的新任大使(中),对中国庙会也是兴致盎然。
热带的棕榈树间,挂满了条幅。
椰子树下,写的全是对祖国同胞的祝福与祝愿。
大年初二庙会前,非洲兄弟展笑颜;文争武斗齐欢聚,我在坦桑过大年。
2011年2月4日
大年初二
于坦桑尼亚
我正在玩新浪微博,快来“关注”我,了解我的最新动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