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建筑群“关中西府城隍庙”--陕西宝鸡扶风县城隍庙(明)(国保)-2016.12.16

标签:
关中西府第一城隍庙扶风县城隍庙戏楼、山门、木牌坊、上海同加建筑设计有限贾锋 |

扶风城隍庙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县城东大街。是古代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德十三年(1518年)重修。后屡有增建修葺。
扶风城隍庙坐落在一个南北长、东西窄的夯土高台上,庙利用其前低后高逐级上升的特点将建筑布置于不同的标高上。据扶风县志∃乾隆刻本记载,庙内还有钟鼓楼、财神、库神、土神祠等。

正殿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外檐斗拱饰彩绘,构架作法为檐柱和金柱上均施斗拱,内外柱同高,梁后尾交于金柱上,金柱与前檐柱间距为两步架。两步架不用双步梁,而由檐柱和金柱上的拱挑长交于垂莲柱,垂柱上承下金檩,成悬仿吊柱作法,因而在前槽形成由斗拱和垂莲柱组成的结构件,颇具装饰性。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德十三年(1518年)重修。
“城隍”在《说文解字》中的原意是护城的壕沟,后来演变为守护城池之神,道教尊城隍“剪恶除凶、护国保邦、监察幽冥、保安黎庶”之神。因而护城佑民、掌管冥界的城隍神就成了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神祇之一,供奉和祭祀城隍的地方——城隍庙在古代全国各地普遍兴建起来,规模大小各不相同。扶风县城隍庙是陕西关中西部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城隍庙,有“关中西府第一城隍庙”之称,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也是陕西地区现存最早的城隍庙之一。




第二期明正德、嘉靖年间,城隍庙建筑格局的形成时期。
这一阶段新建了钟鼓楼、二门石坊、献殿重修正殿两次、山门、两廊城隍庙的重要建筑全部建成,建筑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正殿历经变故,县志记载“正德十三年知县徐让重修……嘉靖三十年正殿灾,知县杨洞令乡民赵从周等修建献殿”,正殿经过两次重修,第二次重修规模大,可能因为天灾人祸损毁了整座建筑后重新修建。同时增建了献殿,并于嘉靖四十二年增修。
“嘉靖十三年知县杨瞻建钟鼓楼”嘉靖二十三年重建山门和二门石坊,三十六年重修两廊。至此,城隍庙中轴线及两侧的主要建筑正殿、献殿、钟鼓楼、牌坊、两廊和山门已完整呈现。这种建筑格局保持不变,以后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建和重修。
据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重修城隍庙正殿两庑记”碑文,云“余城隍庙创建于……国初恢弘于嘉靖二十九年,其上五间为神之正殿,其东西各五间为两庑,庙貌巍峨,法像狰狞……”这段记载说明正殿两侧的“两庑”即今天的东西配殿展室,在嘉靖二十九年前已存在,应该就是《扶风县志》中提到的“嘉靖三十六年重修”的两廊,其修建年代约在明正德以前。
第三期明万历、崇祯年间,城隍庙建筑格局的完善时期。
这一时期新建了大门外石牌坊、道院、寝殿、戏台、画廊重修正殿、两庑、钟鼓楼、大门,增修献殿。根据“重修邑城隍庙献殿钟鼓楼暨道院记”碑文记载: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对城隍庙进行了大修。碑文中提到献殿规模小,被正殿所遮蔽。万历四十三年农作物大丰收为了回报城隍神的保佑之恩,乡民筹集资金重修献殿,于是用拆除献殿的木料建成了寝殿。新建了五间献殿别创新殿五间,巍峨壮丽,内外涂以丹青”。在钟鼓楼的原址上“以砖砌地”更换了木料,并在楼西面空地处修建三间道院、两间左右厦供道士居住,并对围墙进行增饰。这些工程不仅扩大了城隍庙的建筑面积,而且使城隍庙的功能更加完善。如献殿两壁的壁画对百姓起到教化和惩戒作用,道院的兴建满足了庙内道士们居住的要求。这次重修建活动从万历四十三年秋天一直持续到四十七年春,整个修建工程花费近四年时间,也是该庙历史上修建工程最为浩大的时期。
明末修建了戏楼和画廊并对大门重修,县志中有“崇祯六年知县王国训建戏台及大门内画廊,八年寇毁,诸生王光祖等重建大门”的记载。戏楼的作用一是用来娱神,二是满足普通老百姓的娱乐需求,其修建使城隍庙成为宗教祭祀和娱乐活动的中心。此时期形成的建筑格局一直延续到今。
第四期清代中前期是城隍庙在明代建筑格局上的维修阶段。
根据县志和部分建筑牌匾题字:清代曾多次对庙宇进行了维修或增修。例如,县志记载: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由于关中地震损毁了石牌坊,于是在原址上仿原石牌坊结构重建了木牌楼。庙内建筑于康熙十年、二十七年、四十年、乾隆二十三年、嘉庆十八年有增修,嘉庆
二十三年又重修。城隍庙在嘉庆年间的整修规模较大,原来建筑可能破损严重,主要对庙内前半部分的建筑进行了维修。《续修陕西通志稿》中也有“城隍庙在东街,乾嘉中屡修”的记载。另外,现存的匾额题字也印证了文献记载,如二门木牌坊匾额上有“康熙贰拾柒年岁次戊辰孟夏穀旦”题字,证明了文献中康熙二十七年对庙宇的维修。
扶风城隍庙座落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东大街5号,




二、古戏楼
本屏上方正中横恐匾额一幅,上书“钧天雅奏”四字。左右两边山墙壁上施有“牧羊万世忠”和“挂剑千古仙”等戏曲壁画。
戏台呈三面观式,台面通宽九点六米,前台进深三点八米。台基高出地面一点九六米。台前大街,即为观戏场,每年庙会,必有戏班于此献技作场。
县城街道将城隍庙主体建筑和戏楼分开。坐落于街道南面的戏楼始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经清代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戏楼坐南朝北,为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砖木结构的台基式建筑。硬山式灰瓦顶,屋顶中央和两端垂脊内侧有灰色的筒瓦挂带,前有歇山式前檐翘角。屋脊和两侧垂脊上装饰着镂空花草、凤鸟和仙人走兽仙人、天马、鱼的脊饰脊端高置龙形兽吻。
三、 山门--第一台地
城隍庙坐北朝南,与古戏楼遥相呼应。庙门面阔三间,东西另有砖砌便门。走过城隍庙,仰视戏楼与山门殿,高大的古建筑震撼着心灵。庙前原有东西牌楼横跨在街道上,路南为戏楼,单檐歇山顶,庙门面阔三间,东西又有砖砌边门,为第一台,



大门两侧各建有一小门,即东翼门和西翼门。
四、一进院--第二台地
过庙门上台阶,有廊庑围成的院落为第二台,第一进院落的 14间碑廊里陈列着扶风县石刻,
4.1、东七间碑廊
为1986年增修,里面陈列着从扶风各地征集来的各种碑石、佛造像、拴马桩等石刻。碑廊为单坡顶建筑,正脊上装饰有镂空花草纹。
4.3、木牌坊
第一进院落的尽头是木牌坊,宽11.3米,为四柱三间三楼式,中间最高,两侧次之,歇山式灰瓦顶,两侧筑有硬山式砖墙。正脊有黄绿色琉璃镂空的花草纹。檐下施层层斗栱和彩绘,斗栱上端间隔着象鼻昂和龙头昂。牌坊墀头三面垫花处装饰着双鹿纹、花瓶等砖雕。山墙处的砖雕悬鱼为兽面纹,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悬鱼装饰。枋额中央有“万姓瞻依”四个字,旁边有“康熙二十七年岁次戊辰孟夏穀旦”的题记。

















五、二进院--第三台地
穿过木牌坊再沿台阶向北而上,就进入到以献亭为中心的第二进院落。院落东西两侧是钟鼓楼。第二进院落有木牌坊三间、东、西厢房及钟鼓楼。晨钟在西,暮鼓在东,传统认为这里是阴间的衙门。正中的八卦亭上镶一大匾,刻着“你来的好”四个大字。再上踏步,通过三间木牌坊入前院,中殿已毁,殿后有东西厢和钟鼓楼,院中有方形献亭,过献亭,庭院稍微开阔,院中为献殿,两侧配殿,此为第三台,东钟楼西鼓楼.
5.1、东三间厢房
钟鼓楼的南面各有三间东西厢房,单坡式灰瓦顶建筑。据说里面曾供奉有二十九尊土地神,当时县辖二十九里,每里供奉一尊土地神,后来神像被毁坏。
5.3、东钟楼
东钟楼西鼓楼上面原有钟和鼓,后来被毁。二楼东西对称,形制相同,为重檐亭台式建筑,顶层为歇山式灰瓦顶。正脊和垂脊上有镂空花草纹砖雕。初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重修。
5.4、西钟楼
六、 八卦亭
七、 三进院
7.1、东西山墙
7.2、西庑殿
7.3、东庑殿
7.4、献殿
八、四进院
8.1、正殿
正殿建于明洪武三年,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正殿位于献殿后面,是整个建筑群中修建最早的建筑,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嘉靖三十年1551年原殿失火后重建,后不断修补,但仍保持明代风格。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式,绿琉璃瓦顶,镂空花草龙纹脊,檐柱和屋柱上饰龙头昂斗栱,外檐斗栱施油漆彩绘,内檐斗栱为原木质本色,前檐后有五组垂莲。正殿是供奉城隍神的地方,现塑有城隍神像,其两侧有判官和小鬼像。正门两侧墙壁镶嵌有嘉靖戊午年间三月扶风县知县孙科“朔望自警誓词”一通。正殿内高大的塑像慈眉善目,颔首微笑。两边侍
8.2、寝殿
8.3、九间殿
寝殿之后是九间殿,面阔九间,一间因下雨倒塌,现存八间。单檐硬山式砖木结构。
本博主有关各地旅游景点分类相关文章随时更新; 详见各类分目录:
本博主有关陕西旅游景点相关文章随时更新;详见:陕西有关旅游景点相关目录。
陕西各相关文章目录如下:
西安:
修建中的陕西西安龙华寺(城隍庙)-2014.7.19
玄奘法师长眠之地----自己闹笑话的西安兴教寺(唐)(国宝)-2014.7.19
'佛教八宗'之一'净土宗'祖庭-------西安香积寺(唐)(国宝)-2014.7.19.
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保存最完整-------陕西西安钟楼(明)(国宝)-2014.7.18
日本佛教真言宗的祖庭----陕西西安青龙寺(隋)(国保)-2014.7.19
“佛教八宗”之一“密宗”祖庭-----陕西西安大兴善寺(隋)(国保)-2014.7.19
中国法相唯识宗的祖庭----大慈恩寺(上)-----陕西西安大雁塔(唐)(国保)-2014.7.18
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公园为一体的陕西西安西安博物院-2014.7.18
中国法相唯识宗的祖庭----大慈恩寺(下)-----陕西西安大雁塔(唐)(国保)-2014.7.18
唐朝皇家园林-------陕西西安大唐芙蓉园(AAAAA)-2014.7.19
西安市第100家博物馆------西安源清华藏博物馆-2014.7.19
咸阳:
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被赐死的衣冢墓--陕西咸阳兴平市杨贵妃墓-2016.12.16
马英九父亲来大陆认祖的陕西咸阳杨凌区马援祠(区保)-2016.12.16
天水:
眉县:
华阴:
“五岳庙”----陕西华阴西岳庙(西汉)(国保)-2014.7.18
宝鸡:
唐玄宗皇帝御书---陕西宝鸡扶风县法门镇杨珣碑(唐)(国保)-2016.12.16
华严寺尼众部--陕西宝鸡扶风县华严寺(南北朝)-2016.12.16
明清建筑群“关中西府城隍庙”--陕西宝鸡扶风县城隍庙(明)(国保)-2016.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