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上海松江(南宋)《西林禅寺》-圆应塔-2012.4.20

标签:
寻觅上海松江南宋西林禅寺圆应塔西林塔 |
一、简介
上海松江区城区其他景点如下:
上海松江区泗泾古镇景点如下:
大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英宗皇帝登基,特御笔赦封寺塔,赐名“大明西林禅寺”,塔亦赐名“西林塔”。二十年后,英宗皇帝再度赐金敕增扩大寺院,誉起龙廷,诸山交庆。合院僧众达六百余人,遂为江南巨院名刹。明景泰三年(1452年)代宗皇帝又遗使赐匾“佛日增辉”,高悬塔后之毘卢大殿,缁素殊荣,寺名天下。
此后五百余年间,西林梵刹与宝塔维修有继,钟鼓传声于峰泖大地。
一九九二年二月,性修大和尚继任住持,竭力规划,再振宗风,不仅重建毗庐殿,新塑毗庐大佛暨二十诸天,又复建造大雄宝殿和东厢房,成立松江区佛教协会,主持日常工作,带动四众弟子精进修学。九二年,西林宝塔经上海文管会拨款主修,现已峻峙云间。次年,发现塔内藏有鎏金佛像、玉雕罗汉像、琥珀、玛瑙等饰物百余件,并供奉圆应禅师舍利子。
今日西林禅寺的牌楼、钟鼓楼在性修大和尚的带领下,亦修建完工。仰仗佛光永照,善信护持,承蒙市区政府之关心,在中山中路改造规划中得以发展,购置西边土地。区府又将我寺的东北角规划给西林禅寺,作为常住庙产。今后我寺将按整体规划,扩建文殊殿、普贤殿、三圣殿、药师殿、东西厢房、念佛堂、禅堂、藏经楼、方丈室、斋堂、图书馆、陈列室和其它配殿等功能。建成之后的西林禅寺,总面积达十余亩,相信届时将是十方四众同参共修,听经闻法,参禅念佛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今后的扩建工程需耗费巨资,仰赖十方善男信女、社会仁人善翁共襄善举,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以大众的施舍来成就十方的事业。



三、地图
地址: 上海市松江区中山中路666号(华亭老街)开放时间:上午4:30--下午4:30
一、公交汽车:
上海市区松江汽车站(乐都路210号、谷阳路口)转乘多种交通>松江中山中路666号(西林禅寺)
1、沪松线:沪5:40—19:20 西区汽车站 松江汽车站(间隔15分钟)
宜山路松5:30__19:30
2、沪松专线:沪5:40—19:10 瑞金医院门口 松江汽车站(间隔20分钟)
瑞金二路 松5:30__19:10
3、沪松专线:沪5:40—19:10 淡水路近人民大道 松江汽车站(间隔20分钟)松5:30__19:10
4、沪松专线: 沪5:20—21:30
万体车站 松江汽车站(间隔10分钟) 漕溪路、中山西路 松5:40__21:40
5、松梅线:沪6:10—22:40 西南车站地铁 松江汽车站(间隔10分钟) 陇站出口往南50米 松5:30—22:40
6、松龙线: 沪近地铁外环站 松江汽车站(间隔20分钟)龙洲路 松5:00—18:20
二、地铁:乘一号线或四号线分别出站转乘公交车:
1、人民广场出口转乘沪松专线 淡水路站始发
2、黄坡路站出口转乘沪松专线 瑞金医院门口始发
3、万体馆站出口转乘沪松专线 漕溪路万体车站始发
4、漕宝路站出口转乘沪松专线 漕宝路市八医院对面
5、锦江乐园站出口转乘松梅线 南方车站
四、门票
票价: 6元,初一十五是4元。联系电话:021-57813454
五、山门
5.1、石狮
5.2、佛号
5.3、对联







六、一进院
6.1、钟楼
大鼓直径2米,鼓声沉沉。晨钟暮鼓,显示佛门的庄严肃穆!
七、大雄宝殿
7.1、宝匾题额
走进禅寺山门抬头仰望,即见江苏佛教协会会长茗山大法师的手泽:“大雄宝殿”宝匾题额,点画充溢着大同云冈石刻正统北魏的浓郁书风,岂非凡手可及。
7.2、宝殿龙吻脊
7.4、释迦牟尼坐式说法像及二尊者
7.5、十八罗汉
两旁有十八罗汉,
7.6、海岛
八、二进院
8.1、六角圆亭
8.2、七级浮屠经鐘
浮屠就是佛塔,是音译过来的。 佛塔起源于印度。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入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也没有“塔”字。当梵文的stupa与巴利文见Thupo传入我国时,曾被音译为“塔婆”、“佛图”、“浮图”、“浮屠”等,由于古印度的Stupa是用于珍藏佛家的舍利子和供奉佛像、佛经之用的,亦被意译为“方坟”、“圆冢”,直到隋唐时,翻译家才创造出了“塔”字,作为统一的译名,沿用至今。
我国的佛塔按建筑材料可分为木塔、砖石塔、金属塔、琉璃塔等,两汉南北朝时以木塔为主,唐宋时砖石塔得到了发展。按类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和墓塔等。塔一般由地宫、基座、塔身、塔刹组成,塔的平面以方形、八角形为多,也有六角形、十二角形、圆形等形状。塔有实心、空心,单塔、双塔,登塔眺望是我国佛塔的功能之一。塔的层数一般为单数,如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层…
七级浮屠指的就是七层塔。在佛教中,七层的佛塔是最高等级的佛塔。佛家以为七层的宝塔约为百公尺来高的大佛像,建了如此的大佛来供养,功德是很大的(注:这在许多的经典中都有提到,你可以翻翻地藏菩萨本愿经,内中就有提及)。假使你救了一个人的性命那么你所获得的功德是比建宝塔礼佛还要伟大的,这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中国佛教徒多将浮屠视为佛塔。因观音手持佛塔,故而名称浮屠观音。明代版画集《慈容五十三现》和《观音三十二相》中均有浮屠观音。其造像特征是:观音立于莲华之上,右手持九级浮屠佛塔,左手作施无畏印。佛塔汉译"堵波",古印度佛教徒筑塔是为了埋藏佛之舍利,后来演变为佛教象征性的重要标志。佛教徒非常崇拜舍利、佛发、佛指、佛齿,见舍利如见佛陀本身。佛塔又称功德聚。
造浮屠佛塔被视为建功德的事。佛塔浮屠还被佛教视为宝物和法器,如四大天王中的多闻天王(即毗沙门天),手中持的宝物就是浮屠宝塔。《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萨皤罗罚曳"梵语,此乃观音菩萨示现毗沙门天王降魔相,天王手持浮屠宝塔,意保护修持者,护持、接引十方诸佛,可使一切魔障望风远避、使一切恶煞闻其声音,悉皆远离。
九、圆应宝塔
十、毘卢殿
10.2、毘卢遮那佛及大梵天、帝释天
毗卢遮那佛(法身佛)


佛有三身
佛有三身,分别是: 法身、报身和化身。分别用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来象征。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为即是中道之理体也,佛以法为身,故称法身,法身处于常寂光净土。其实十方三世一切佛,共同一法身,法身象征了世间宇宙的一切法皆有此出。
报身佛:卢舍那佛,义曰:光明遍照,又作“净满”。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是行六度万行功德而显佛之实智也。对于初地以上菩萨应现之报身,报身处于实报庄严土。
化身佛:释迦牟尼佛,是表示随缘教化,度脱世间众生而现的佛身,特指释迦牟尼的化身。世尊曾在我们娑婆世间示现无数次的成佛和涅磐,还化身成白衣、僧人、佛陀、山河大地,就为了广度有缘众生。
大梵天
大梵天是梵文Brahmā的意译。“梵”的意思是“清净”、“离欲”。梵天与毗湿奴、湿婆合为印度教三大主神。据《摩奴法典》和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等所说,宇宙出自飘流于混沌中的梵卵。梵天本是梵卵中的金胎,飘流一年后,以意念力把卵壳破为两半,为天,为地,天地间出现了气体空间,以后是水、火、土、气、以太五要素,再以后是众神、星辰、时间、高山、平原、河流,出现了人、语言、情欲、愤怒、欢乐、忏悔,最后梵天自身也一分为二,一半为男,一半为女,他还创造了一切生物和妖魔。一切秩序都受梵天的控制。梵天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后,有时是释迦的右胁侍,手持白拂尘。他又是色界初禅天之主,称“大梵天王”。大梵天王造像有二臂像和四臂像。前者为一面双臂,手持莲花、拂尘。也有三面双臂像。四臂像则有四面,每面各有三目,手持莲花、澡瓶、拂尘(或鉾)等,还有一手作施无畏印。梵天形像被汉化后,多为中年帝王形象,手持莲花。在水陆画中大梵天王是典型的雍容华贵的中土帝王模样,身后有辅臣簇拥。
帝释天
帝释天,梵文 Shakra devānām Indra, 音译是“释提桓因陀罗”,意为“能天帝”。因陀罗即帝释是印度古老文献《梨俱吠陀》中的主神。帝释成为佛教护法神后,被视为忉利天之主。按佛教所描述的世界,我们所住的世界中心,有一座须弥山,帝释天就住在须弥山顶的善见城,统领其余诸天。须弥山四周各有八天,加上中央帝释天,合为三十三天,此即欲界六天中的忉利天。此处的“天”当指依报意义上的生存环境方面的天。同样帝释天即可以指作为三十三天之主的天神,也可指其依报。照佛教说法,任何行善积德之人,皆可转生帝释天。帝释天以人间百日为一日,寿长一千岁,即合人间十万岁。传说释迦牟尼佛本人就曾三十多次转生帝释天。据《杂尼迦耶·天杂品》所说,作为忉利天主的帝释的前生是个叫摩伽的婆罗门,他与知友三十二人共修福德,命终后俱生于忉利天,以摩伽为天主,即帝释或帝释天,其余三十二人为辅臣,即其他三十二天。帝释并不断七情六欲。据《譬喻经》说,阿修罗王之女容貌姝丽,帝释天以重金聘求,并且扬言,如若不允,即诉诸武力。阿修罗王大怒,遂爆发大战。经多次酣战,互有胜负,最后讲和,阿修罗王以女纳于帝释,而帝释则以甘露作为回报。作为护法神,他的主要职责是保护佛陀、佛法和出家人。如佛陀在树下修道时,恶魔向他进攻,扰其禅思,帝释即吹响贝螺,保护佛陀。佛陀涅盘时,他又显身,念诵颂诗。他还保护佛陀的舍利等等。有关帝释天的佛传故事常常出现在佛教艺术作品当中,这时的帝释天往往手持宝盖,与大梵天随侍在释迦的左右。密教把帝释作为护世八方天之一的东方守护神,其形象依《大日经疏》等说,头戴宝冠,身披璎珞,手持金刚杵,身骑六牙白象,住于须弥山,有诸天及众眷属围绕。在中国寺庙里,帝释多为少年帝王像,且是男人女相。在水陆画中,帝释完全是一副中国后妃模样。
10.3、二十诸天
二十诸天是一个佛教用语。天,作为简称,在佛教中有三层意思: 一、指天界, 梵语Devaloka,如六道、十界中的天道、天界。又如四天王天、兜率天、他化自在天;二、指天王,梵语 Devarāja,如大梵天、帝释天、大功德天;亦即本词条所指的二十余位天神; 三、指天人,梵语 Deva,如三善道的天、人、阿修罗。佛教以为天人是有情众生最妙、最善,也是最快乐的去处。只有修习十善业道者才能投生天界,成为天人。但“天”虽然处于诸有情界中最高最优越的地位,能获种种享受,但仍未跳出轮回,一旦前业享尽,便会重新堕入轮回之中。
都源于印度神话,具体是:一大梵天、二帝释天、三多闻天王、四持国天王、五增长天王、六广目天王、七金刚密迹、八大自在天或摩醯首罗、九散脂大将、十大辩才天、十一大功德天、十二韦驮天神、十三坚牢地神、十四菩提树神、十五鬼子母、十六摩利支天、十七日宫天子、十八月宫天子、十九娑竭龙王、二十阎摩罗王。
诸天排列顺序
在佛前排列,有一定的顺序。此种顺序也多有不同。典型的有两种。
十一、东轴线的老殿堂
存至今的老殿堂有三圣殿、药师殿,殿内且是西林寺历代住持的祖堂。
11.1、三圣殿
阿弥陀佛的塑像一般是和大势至和观世音两位菩萨一起出现的。观世音是一位救苦救难的大菩萨,有经中说他会随阿弥陀佛一起接引希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因此,对观音的信仰在我国民间发展的也很迅速,而大势至菩萨则以他独特的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众生,使他们解脱血火刀兵之灾。
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具有33种化身,代表"大慈大悲"。传说在众生受到苦恼和灾难时,只要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他便会即时观其声音,使众生获得解脱。因此,佛教界称他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菩萨,能使众生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是中国信徒最为崇拜、最受欢迎的一尊菩萨。唐代为避太宗李世民的讳,而去掉了世字,所以人们就简称他为观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主管智慧,并以他独特的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众生,使他们解脱血光刀兵之灾。
11.2、药师殿
11.3、客堂
11.4、方丈室
11.5、流通处
十二、西轴线
12.3、素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