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稿问题,是传媒业的一个共性问题。因为长期在这个领域里混,对这个问题算是有体会,有时候甚至深为其所苦过。
我刚入新闻行时,已经在其他岗位上工作近三年时间。出于对新闻业好大的好奇与敬仰,所以对刚入职时的培训特别上心。不过,第一节课多少还是让我有些失望,不许拖稿子,而不是如何写新闻,更不是要求什么特殊的献身精神。对这样的题目,当时的我很不以为然。不过,随着在传媒行浸染日久,才发现当初的入门课不惟重要,而且是太重要了。
近20年来,我始终在传媒业工作,目睹很多同事,因为拖稿问题被大会小会上骂,甚至于颜面扫地。后来混成部门头目甚至更大的头目时,发现这个问题真的不是个人的颜面问题,而是关系到一个媒体信誉与生存的问题了。
做过报纸晚班编辑的人都知道,影响当期报纸的最终因素,不是这期报纸登了多少独家新闻,也不是有多少名家写了好文章,而是最后那篇稿件是否及时交上来。为什么呢?只有这篇文章及时到了编辑手里,整份报纸从产品环节才算是完整的产品。
可以再稍微展开说一下。一篇稿子交得晚了,责任编辑肯定得等,整个编辑部都得等,排版工作肯定得拖。因为这两个环节晚了,反应到印刷上,是印刷时间拖后,结果是第二天的送货时间拖后;一旦不能及时送到销售环节,销售环节就会在第一时间安排其他媒体,销售肯定受到影响。销售受到影响,很快就会反馈到广告层面。结果,因一个小环节的拖沓,造成一期报纸或一期杂志的出版、发行、广告都受到影响。媒体的信誉就这样被低估了一次。这样的低估次数多了,媒体的的各项指标都会打折扣,虽然不至于关闭,但也影响日微,最后不死不活。
上面说的是拖稿对团体的不良影响。就个人而言,拖稿的消极影响也不能低估。因为拖稿,说假话编理由的,影响同事关系的,因为拖稿被人写信批评的,我都经历过。
我效力过一家杂志社,其中的一位编辑,拖稿拖得我脑袋都大了。每到截稿时,经常是流程编辑、设计编辑、主编轮流给这位编辑打电话,到最后这位编辑手机也不敢接,然后找各种理由。后来大家麻木了,我也没更好的办法,干脆不用他,以致于老板对我非常有意见。说起来,这位编辑人很好,对同事的事基本上有求必应,文字功底也不错。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也不会一而再再三地原谅他。
这位编辑最极端的一个例子是一篇稿子拖了一年。2006年3月24日,我与这位编辑一起采访了开国十大元帅之一某帅的儿子,准备登到4月份出版的杂志上。到4月10日发稿时,他没有交稿子,我用其它稿件顶上了;两个月后的下一期杂志,稿件还是没交上来;又过两个月,稿件还是没交上来。这期间,这位编辑不断找各种借口,以致有些听上去都很不合理。大家都知道他是好人,谁也不好意思因为工作上的事去得罪人,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9月份,我转做其它事情,不再负责杂志的事情,但我一直没有在杂志上看到那位元帅之子的采访文章登出来。当时,与我们同去采访的,还有一位摄影师,照片出来后我看过,效果很好。不过,因为文章迟迟没有登出来,图片也一直没有登,摄影师一直没有得到图片费。杂志社后来再没办法约这位摄影师拍摄了,我估计那位编辑后来也无法约摄影师拍照了。
我不知道这位编辑是否还再做编辑工作。如果还做这项工作,我想给他一个的忠告:拖稿可以,拖垮人生不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