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科技校内网hotmail陈一舟 |
陈一舟立足校内,辐射白领的目标,已经把两大上网人群都给辐射到了,够狠。
但一定不能为了吃饱,就放弃了修身的必须。
陈一舟这个主意打得好。
不过打造校内网立方体,有点抄袭粉丝网的粉立方的嫌疑,也有抄袭变形金刚的嫌疑。
要有更多的应用上去,才能做大。学facebook不能光学外表,还是要学点精髓的东西。建议继续挖掘学生交流的主要特征,把白领工作之余的缺憾补上。比如B2C,学淘宝如何满足女白领的购物需求。话题,如何组织得更天涯一样有趣。
Platform的东西,一定要有合作伙伴。开放出来,才有人跟着玩。少点千橡特色,多点分享的气质。 从平台以及扩展性上来讲,校内网跟facebook比较起来还差得太远了。目前看facebook是60分的话,xiaonei只到了10分的样子。路还很远。
不过校内的隐私做得很严,这点倒是符合中国式SNS的特点。可惜校内网注册只限于企业邮箱和MSN帐号,不知道是不是陈一舟打算用MSN帐号的群发功能来发那种垃圾信息呢?
但一定不能为了吃饱,就放弃了修身的必须。
- 大学生:交互积极,购买力欠缺,不容易吸引广告
- 白领:交互不够,购买力可以,容易吸引广告
- 高中生:交互弱,购买力弱,但容易先入为主,很容易把社区撑起来。
陈一舟这个主意打得好。
不过打造校内网立方体,有点抄袭粉丝网的粉立方的嫌疑,也有抄袭变形金刚的嫌疑。
要有更多的应用上去,才能做大。学facebook不能光学外表,还是要学点精髓的东西。建议继续挖掘学生交流的主要特征,把白领工作之余的缺憾补上。比如B2C,学淘宝如何满足女白领的购物需求。话题,如何组织得更天涯一样有趣。
Platform的东西,一定要有合作伙伴。开放出来,才有人跟着玩。少点千橡特色,多点分享的气质。 从平台以及扩展性上来讲,校内网跟facebook比较起来还差得太远了。目前看facebook是60分的话,xiaonei只到了10分的样子。路还很远。
不过校内的隐私做得很严,这点倒是符合中国式SNS的特点。可惜校内网注册只限于企业邮箱和MSN帐号,不知道是不是陈一舟打算用MSN帐号的群发功能来发那种垃圾信息呢?
前一篇:太搞笑了,一个华为人的一天
后一篇:谷歌推出手机短信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