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指数之道
指数之道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163,129
  • 关注人气:4,7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价值陷阱害人不轻

(2018-07-24 07:00:55)
        本人常常陷入下文所说的价值陷阱,主要是太懒惰。按理说,我这样的全职投资者(更像无业游民),正常的状态应该是每天不断地翻阅财报,阅读与投资相关或不相关的有内涵的书籍。但其实不是的,我经常只翻上市公司最近2、3年的财报就敷衍了事,(尽管该公司已经有10年20年甚至30年的上市历史),我也基本不看IPO招股说明书,就在这种状态下,我草率买入股票,甚至重仓。我每天不知道在家干什么,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为此我上够了当,吃够了亏,比如某上市公司董事长文笔优美巧舌如簧,静态数据也还不错,我就相信了,可是再连续翻看5年以上的财报,发现事实不是这样的。
       
       我只记得巴菲特说: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是我贪婪。我好像也能做到。但我故意不记得他老人家说:别人在看《花花公子》时,我在读年报。我好像不能做到。

        我只记得彼得林奇说:投资只需要小学数学水平就够了。我初中还参加过数学竞赛呢,所以安慰自己数学水平已经够了。我故意不记得他老人家每年调研几百家上市公司,每天接待好多卖方分析师或上市公司高管,他几乎每天的午饭都是和前来拜访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或分析师一起边吃边聊的,我也故意不记得他每晚分析资料到深夜,很早就去公司上班,路上也不停阅读,美国人很少周末工作,他周末还在分析上市公司,他和老婆去旅游,常常把老婆晾在酒店里,自己开车去酒店附近的上市公司去调研了。段永平也说过,他只是走马观花看财报。但我故意忘记段永平又说:我有专业的财务专家帮我整理好报表数据,我主要是判断和决策。我想彼得林奇的分析师团队应该不会只用小学数学公式去做基础分析的。

        我习惯于断章取义去记住投资大师的几句话,因为这样更容易说服自己,为自己的懒惰开脱,我这样的状态真危险!

        过去我经常自吹自擂说自己是投资者,还厚颜无耻地加上“价值”这两个字,摇身一变成了“价值投资者”,我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战经验”,毕竟我进入股市已经第13年了,所以一般人难以觉察,因此也骗过了自己,让自己信以为真。其实仔细想想,我拥有投机者的大部分特征。

下文是张化桥先生的《价值陷阱害人不轻》

 

    什么叫“价值陷阱”?看起来便宜而实际上不便宜的股票是也!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让你亏了钱以后还不知道怎么亏的。更不可思议的是,多数受害者事后还振振有词地为这类公司辩护,原因是这类公司一般都有致命的诱惑力。

 

    表面上看,它们好得几乎无可挑剔,市盈率不高(十倍以下,甚至五倍以下),负债率可能也不高(甚至处于净现金状况),拥有的工厂和持有的物业或者其它非主营业务的投资都在升值或者已经升值,重置成本远远高于公司现在的账面价值或者股票市值,等等。

 

  本人经常掉进“价值陷阱”,受害不轻,现在略有醒悟。我把“价值陷阱”归纳为两类:一是夕阳行业的公司,二是不思进取的公司。不思进取的公司又分为几种情况,包含民营企业家缺乏接班人,老一代惰性渐长,或者正在经历人生迷茫(比如枯燥、激情丧失、中年危机或者第二次中年危机等),企业的制度不利管理层进取(捆手捆脚),或者管理层自己不愿意卖力,没有动力,而且能力也受到局限。等等。

 

  我觉得有一个小小的指标可以用来辨别一个公司是否懒惰(不思进取):看看它的销售额在最近几年的变化(不是指利润额)。也请看看毛利额的变化(不光是净利润额)。进取的公司热火朝天,不思进取的公司一潭死水。

 

  为什么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掉进“价值陷阱”?我猜想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静态思维”在作怪。便宜股票的便宜是无须争议的。8倍的市盈率低于另外某公司的20倍的市盈率,这不需要辩论。股票价格比净资产(NAV)低30%总是好过溢价30%。但是,我们忘记了用动态思维来看问题。如果一个公司能够实现未来3年利润翻一番,而另外一家公司的利润原地踏步(甚至下跌),3年以后的估值状况会如何?

 

  此外,我们还有几个问题要回答:利润中是否有一次性的特殊项目(退税收入、物业重估、折旧减少、削减广告费用和资产处置等)?窃以为,减少上当的办法是看公司过去3年的平均市盈率,而不是只看当年的数字。我太极端?可能是。不过这样安全一点。

 

  我坦白,我不断掉到“价值陷阱”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懒惰。我老是以工作忙为借口不肯花力气去理解某些公司为什么看起来那么贵。也许贵有贵的道理。当然,有些公司的贵是因为投资者愚蠢,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它们的贵透露出一种信号:它们的管理层进取,它们有健康的高成长。也许它们还贵得不够呢!而要能够正确地做出这种判断,就要做很多功课。相反,懒惰的人只需要比较各个公司的估值水平就行了。那多简单!一张可比公司的估值水平的比较表每个人都会看。这件事很简单,但没有价值。

 

  所以,巴菲特说,这样按图索骥买股票不需要技巧,而只有买那些看起来贵而实际上不贵的股票才考验水平。国内流行的“价值洼地”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名词!它意味着主要是(或者完全是)估值水平的比较。近来,每当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我就皱眉头。其实,公司之间是不可比的,至少不可以简单地用数字来比较。

 

  有一个道理,我直到最近才开始有点明白:有净现金的公司如果不分红,跟你股民何干?重置成本很高的公司,或者资产升值了的公司如果不处置资产并最终分红,跟你股民何干?当然,这些道理适用于任何种类的企业,但是,作为一个股民(或者少数股东),我们要自卫。如果我们看不到大股东的衷心、激情和改变现状的愿望,我们有什么必要跟着他耗费时光呢?在有些“价值陷阱”的公司,管理层在老的游戏玩完了之后,无法找到新的游戏。这本来很正常(公司的使命终结了)。只是他们应该把公司清盘,卖掉,把钱分给股东,但是谁愿意放弃控制权呢?难道你想要他们的命吗?他们中有些人把公司变成了私家企业:全家老小吃喝玩乐都在公司报销(这不光是中国独有的问题)。股民们干着急,一点办法都没有。你坚信他们应该(或者必然会)把控制权交给他人,新的东道主能够让企业有一个新生,但是你只能无限期地等待。如果股票价格跌得厉害,那正好:他们便用超低的价格把公司私有化。谢谢!

 

  在国内市场上,股民们追捧小股票。这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因为大公司增长太有限。而且大国企的社会负担太重,难以前行。只是小股票被追捧得太过分。在海外市场上,很多特大的和特小的股票都成了“价值陷阱”。本人多年来热衷小公司和小股票,但最近有一个新的想法:也许小公司完全被遗忘有它的道理。如果一家公司在打拼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以后还不能长大,也许行业有问题、商业模式有问题或者管理层有问题。这三个可能性都不好,当然也就只能有一个结果:你不应该买它的股票。(本文不代表作者雇主观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富豪启示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