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药物说明书中的“一日三次”

标签:
养生保健一日三血药浓度空腹四川康骨医院杂谈健康 |
分类: 保健知识 |
解读药物说明书中的“一日三次”
在我们接触的药品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在药物说明书上有“一日三次”或“饭前服用”、“饭后服用”的服用方法。那么,应该怎样理解这些服用方法呢?
“一日三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一日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血液中药物的有效浓度),达到治疗的目的。 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不良影响,尤其对老年人、小儿及体弱者危害更大;同时,造成夜晚血液中药物的有效浓度过低,达不到最佳治疗效果。一般可以将一日三次的时间安排在早上8点左右、下午4点左右、晚上12点左右,这样即可以将所服药均匀分配,达到有效的治疗,又不影响休息与进食。
“饭前服用”,就是指此药需要空腹(餐前1~2小时)服用以利于吸收,更好地发挥药效。如果吃饭前刚吃过许多零食,那时的“饭前”并不等于“空腹”。饭前服用的药物可以增加食欲和胃液分泌,如若味健胃药、龙胆、大黄及其制剂;收敛药如鞣酸蛋白,使药较快通过胃入小肠,遇碱性肠液分解出鞣酸,起止泻作用;胃黏膜保护药,如胃舒平、三哇酸美、次碳酸铋、胃莫素、胃必治等,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胃壁起到保护作用;吸附药,如药用碳,此时胃内食物少,便于发挥吸附胃肠道有害物质及气体的作用;胃肠解痉药,如阿托品及其合成品,可使药物保持有效浓度,发挥较快作用;利胆药,如硫酸镁(小剂量)、胆盐及肠道抗感染药如磺胺林、酚磺胺噻唑、诺氟沙星(饭前比饭回服用的血药浓度高2-3倍)、希普欣、泰利必妥、黄连素、中药丸剂、汤剂等,使药物不致过分解释;人参制剂、鹿茸精等一些对胃无刺激的滋补 药物,使之较快通过胃再入肠,不被食物所阻,从而达到较快吸收的效果。
“饭后服用’是指饱腹(餐后半小时)时服药,如果在饭前刚吃进不少零食,也不必非要等到吃过正餐后才服药。饭后服用的药物对胃黏膜刺激较大,如消炎痛、乙醇水杨酸、硫酸亚铁、碘化钾、氯化钾、氯化铵、溴化钠、呋喃坦啶、痢特灵、强力霉素等,在饭后服这些药可避免对胃产生刺激,因为这些药物可引起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反应,重者可导致药物性胃炎。阿司匹林大剂量空腹可引起胃出血;与胃酸作用易被破坏或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也应在饭后服用,如乳酶生空腹时服,乳酸菌活力受胃酸抑制疗效大减。硫酸锌在空腹胃液中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有毒的氯化锌;食物的存在能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的药物,如地高辛、磺胺类药、维生素B2、心得安等,饭后服用可随食物缓慢地通过特定的吸收,以提高血药浓度和药物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