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晒晒东北老家正月十五的风俗(原创)

(2011-02-16 22:34:33)
标签:

育儿

依诺

寇桐嘉

哈尔滨

冰灯

元宵

五颜六色

东北老家

文/闫晓苹

图/网络

晒晒东北老家正月十五的风俗(原创)

   虽说离乡日久,内心深处却一直怀念故乡的一切风俗习惯,甚至在异乡异地,还保留着部份家乡的习俗。

   小的时候,盼年,年一过完就盼正月十五,这个日子不仅是月亮是圆的,明亮亮的,家家户户更是挂着红红的灯笼。最最具有北方特色的是那些五颜六色的冰灯。吃元宵、踩高跷、滚冰等一系列风俗,听我一一道来。

 

冰灯

   固名思议,冰做的灯。小的时候,冻冰灯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年一过完。开始冻冰灯,等着正月十五来临时点。冻的方式有用大水桶或是小桶或是小茶杯都可以的。这看想制作什么样的冰灯了。个人家一般就是用挑水的桶冻二个大些的冰灯,放到门口点燃,这和高挂的红灯不冲突,冰灯更漂亮,更有年的味道,也更具有北方过正月十五的气氛。

  冰灯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将器具装满水放到寒冷的室处进行冷冻,天气特别冷的话不要冻得时间太久,一旦冻实心,那就是失败的。但是时间也不能太短,冰层冻太薄了,冰灯也不结实,不容易置放了。

  时间要恰到好处,不长不短,等到器具的周围冻有三到五厘米左右厚度时将器具拿到室内搁置一会,器具就会和里面的冰灯脱离开。小心将冰灯倒置出来。冰灯做好了。

   当然冰灯也可以是有颜色的,小的时候颜料比较少,用红钢笔水和蓝钢笔水冻成红蓝冰灯,或者用五彩纸泡水,泡出自己喜欢的颜色。所以,五颜六色的冰灯也就出来了。

   北方的冰灯是很有名的,哈尔滨的冰雕举世闻名。自己家做的冰灯都是小儿科,但是孩子大人都乐此不彼,对新年美好的祈盼。做着美丽的适用的冰灯在正月十五这天夜里点放。

 

滚冰

  滚冰的意思就是人在冰上打滚,正月十五夜晚来临时,圆圆的月亮升上天空,炊烟升起,月朗星稀,小伙伴们三三俩俩约好去大河边玩耍,最重要的一项是滚冰,将河面厚雪扫出一块露冰的地方,人躺在冰的上面翻滚几次…

  滚冰能滚掉身上的病气、晦气和灾气,一年能平安健康,万事顺利。一切不吉之气,通过在河面上一滚,便都让冰雪沾去了,然后就冰死了,春天冰雪一化,就被河水冲走了。

  这都是来自古老传说以及人们美丽的愿望。

 

滚元宵吃元宵

  吃元宵当然要做元宵,像现在吃元宵比较省事,去超市随意挑自己喜欢吃的馅回家一煮即食。过去的人们有时间,大户人家一般都是自制元宵,元宵的制法不是包,也不是做,而是“滚”。就是将固体馅滚上糯米粉,一层又一层,称为滚元宵。

   我在别的城市见过街边卖元宵现场制作的,也是滚元宵。大同小异。总之吃元宵时要记住,元宵不是包出来的,是“滚”出来的。

 

扭秧歌踩高跷

   提起扭秧歌踩高跷,各地基本都有。但是给我儿时留下的记忆,正月十五的秧歌是最美最卖力的。表演队伍非常壮观,人们打扮得非常艳丽。有白蛇,有许仙,有猪八戒,有孙悟空,当然缺不了师父唐僧。更少不了挑行李的沙和尚。还有媒婆、小丑…许多故事里的原形都会在扭秧歌队伍里出现,在童年的我看来,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扭秧歌就是我的视觉盛宴。更更令我羡慕称奇的是这些扮相的人们都踩着高跷,在雪地上或是冰面上做着各种动作,走大街,游小巷。走到哪里,身后就尾随着大匹看热闹的人群。用现在的话来讲,那也算追星哇。

 

送灯与撒路灯

  送灯,灯有是买现成的,也有自己家用纸糊的,夜送祖茔,意为可照至九泉,让过世的人过一过正月十五,说明子孙兴旺。撒路灯,是说正月十五,家里所有地方都要有亮。无灯的地方会有灾难,甚至走过的路都要有灯。为除行路者危险,就有些善良的人会用柴油拌上锯沫撒到路中间,隔二米左右一堆,甚至一直延伸到河边。给来河边滚冰的人照亮夜晚的路。

  小孩子们是自己拎着灯笼玩耍。一般拎灯笼玩耍从年三十晚上开始,到正月十六晚上结束。

 

注:本博所有文章皆为原创,标有转字除外。禁止转载,谢谢。

更多博主美文请点     

 

冬季宅出的霸道女(原创)
 善意谎言育儿术
 让宝宝建立自己的社交小宇宙
 教孩子溶入生活  如何应对犟孩子
 育儿路上任重道远  教你孕育皮肤白晰的宝宝
 女儿的一个都不能少  三岁幼童暴雷犀利音:买你尿
 超炫足球宝贝的高难动作  一岁半小女生的智慧
 小布达拉宫之行-云朵里住着神仙  一岁半女儿:没事就爱整点景
 成长每一步:分享女儿给我的N个感动瞬间  17个月女儿的双面人生
 每天把我累得精疲力尽的小美人  “照葫芦画瓢”的13个月女宝
 教女儿迈好心理第一步  做全职妈妈:让孩子和你一起成长
 处置宝宝闲置用品有妙招  生男生女:夫妻俩的心理路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