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路城(上)

标签:
姬路城姬路市世界遗产好古园德川家康 |
分类: 日本旅游 |
这张图很早以前就见到过,叫“姬路城”,是日本首批列入世界遗产的两个古迹之一(另一个是法隆寺),一直很好奇,所以特地安排去了一次亲眼看看。能首批列入日本的世界遗产,也可见其在日本的地位。
这是姬路城所在的姬路市的火车站,时间充裕的话,建议在这里住一晚。

出了火车站,大路正对着的就是姬路城的天守。

两边分布着不少商业大厦和各类商场。

我们去的时候在下雪,公交的车轮上都缠着防滑链。

路边上“鯱”的模型,鯱是姬路城天守阁上的建筑装饰物,当然,日本的建筑上也很多见。大概是源自中国古建筑屋脊上的“螭吻”。


远处的是姬路城天守阁,姬路城其实是一个小型的城郭,不只是一个城堡的概念,它的面积远远大于欧洲的一个城堡,只是现在城的许多建筑已经不存在了,就突出了天守阁。天守阁是城郭的最高部分,也是最核心的部分。日本的所谓“国宝”,可以理解为我国的“国保”,即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就是顶级的文物单位。

一座天守阁可能由一个大天守和几个小天守组成。

姬路城,也名白鹭城。


姬路城最初的历史可追溯到1333年,是由一位贵族武士建立的军事堡垒,后世规模不断扩大。1580年,丰臣秀吉攻占了姬路城,并交给下属守卫。1582年6月本能寺之变后,丰臣秀吉从备中高松城的中国大撤退时,就在姬路城休整了一下。

城内其他建筑的残留地基。

多数人看到天守阁都会想到大阪,其实那只是20世纪的钢筋水泥复制品。而姬路的天守阁则是距今几百年的原装木结构。


白色外观的姬路城天守阁是日本十二天守中最漂亮的。所谓十二天守是日本仅存的12座保留了原始结构状态的天守阁,虽有修复,但结构一直是最初的样式。12天守中我只去了这里和犬山城,等到了犬山城我们再说12天守都有哪些。十二天守外,日本还有100名城(包含12天守),就像大阪城和名古屋城那样的现代复制品。我总结了一下,十二天守都是内部木结构和没有电梯的,而复建和仿制的大都是钢筋水泥结构,里面通常有电梯(我没有去遍天守,所以也不敢肯定是不是都这样)。

出了火车站,大路正对着的就是姬路城的天守。

两边分布着不少商业大厦和各类商场。

我们去的时候在下雪,公交的车轮上都缠着防滑链。

路边上“鯱”的模型,鯱是姬路城天守阁上的建筑装饰物,当然,日本的建筑上也很多见。大概是源自中国古建筑屋脊上的“螭吻”。


远处的是姬路城天守阁,姬路城其实是一个小型的城郭,不只是一个城堡的概念,它的面积远远大于欧洲的一个城堡,只是现在城的许多建筑已经不存在了,就突出了天守阁。天守阁是城郭的最高部分,也是最核心的部分。日本的所谓“国宝”,可以理解为我国的“国保”,即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就是顶级的文物单位。

一座天守阁可能由一个大天守和几个小天守组成。

姬路城,也名白鹭城。


姬路城最初的历史可追溯到1333年,是由一位贵族武士建立的军事堡垒,后世规模不断扩大。1580年,丰臣秀吉攻占了姬路城,并交给下属守卫。1582年6月本能寺之变后,丰臣秀吉从备中高松城的中国大撤退时,就在姬路城休整了一下。
1600年,丰臣秀吉的继任者德川家康将城堡交给他的女婿池田辉政,并对城堡进行了历时八年的大规模改扩建,基本达到了今天的规模,城内最多可容纳数千人。明治时期,日本大批城堡被拆除,姬路城因被用作军营,而未被拆除。二战时,姬路城被盟军轰炸,但天守阁得以幸免。199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也是日本的首个“世遗”(同时还有法隆寺)。

城内其他建筑的残留地基。

多数人看到天守阁都会想到大阪,其实那只是20世纪的钢筋水泥复制品。而姬路的天守阁则是距今几百年的原装木结构。


白色外观的姬路城天守阁是日本十二天守中最漂亮的。所谓十二天守是日本仅存的12座保留了原始结构状态的天守阁,虽有修复,但结构一直是最初的样式。12天守中我只去了这里和犬山城,等到了犬山城我们再说12天守都有哪些。十二天守外,日本还有100名城(包含12天守),就像大阪城和名古屋城那样的现代复制品。我总结了一下,十二天守都是内部木结构和没有电梯的,而复建和仿制的大都是钢筋水泥结构,里面通常有电梯(我没有去遍天守,所以也不敢肯定是不是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