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贤祠(上)
标签:
先贤祠万神殿圣日内维耶傅科摆旺多姆圆柱 |
分类: 2012意、法 |
7.31的计划是先贤祠和巴黎圣母院。早饭后离开旅馆准备乘地铁先去先贤祠。出门必经歌剧院。
天空中飞机拉出的烟。
位于旺多姆广场的旺多姆圆柱(Colonne
Vendôme),或称凯旋柱,是为了纪念拿破仑奥斯特里茨战役胜利,而将历次战争中缴获的大炮融化铸成的外皮,里面是石头的。其形式是模仿罗马的图拉真记功柱。1871年巴黎公社将其推到,1875年又立起来。
我们乘坐的是B线,和C线类似,也要看清来的车有没有你要去的站名。我们要去的站名,Luxembourg。


Luxembourg,卢森堡公园到了。


卢森堡公园也是个不错的公园,也有不短的历史,不过对于我们这些匆匆游客是没有时间游玩的。

往先贤祠方向走。

看到了


先贤祠,其法文名Pantheon源于希腊语,最初的含义是“所有的神”。应该是仿造罗马的万神殿吧,而罗马的万神殿可能又是希腊帕特农神庙的模仿者。

回头可以看到远处的埃菲尔铁塔。

先贤祠对面的建筑,左手边是巴黎五区政府。

右手边是巴黎第二大学的总部,巴黎第二大学是巴黎大学分拆为十三所大学之后的一所。建筑的前身是巴黎大学法学院。巴黎大学曾是欧洲历史最早的大学之一(1150年左右,比1088年的博洛尼亚大学晚),著名的牛津大学也是1167年从这里分出去的。可惜的是巴黎大学原来的校址未能像其他的欧洲古老大学完整的保留下来。
先贤祠门票9欧,里面有中文的文字介绍彩页。
1744年,法王路易十五(1715-1774在位)在梅斯身染重疾,为此他许下誓愿:如果此番能够痊愈,一定建一座新教堂,至到1764年,路易十五还了这个愿,在首都巴黎塞纳河南岸的圣·日那维耶高地上建起了一座大教堂,于1790年将之全部完成。但竣工后一年,大革命时期(1789-1794)的制宪会议就决定把它从教堂改为存放国家名人骨灰的祠堂——先贤祠(Pantheon)
。后来又经过几次反复,直到第三共和国时期(1870-1940),从安放雨果骨灰开始,再度改成国家名人祠墓,并保持至今。
------------摘自百度
Aux grands hommes, la Patrie
reconnaissante(伟人们,祖国感念你们)
教堂的前身:公元507年,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的缔造者克洛维皈依基督教,并修建了一座教堂。教堂中预留了将来安葬自己和王后的墓室。但克洛维并未葬在此,而是葬在了圣德尼教堂。公元512年时,曾经领导人民抗击匈奴侵略,拯救了巴黎的女孩子日内维耶被安葬在这座教堂,并被奉为巴黎的保护神,又被教会封为圣人。

进门后第一幅画就是圣德尼的事迹,圣德尼被砍头的神迹在后面的巴黎圣母院再介绍。
四周都是大幅的壁画。
大圆顶
关于圣日内维耶的事迹壁画。圣日内维耶(法语:Sainte
Geneviève,约422—502年),是巴黎的保护圣人。圣日内维耶还是个小女孩时就已经决定终身过贞节的生活,把时间都用到祈祷和沉思上。传说她阻止了匈奴国王阿提拉对巴黎的入侵。在阿提拉逼近巴黎时,圣日内维耶动员巴黎的女人们都来祈祷;男人们都来保卫城市。男人们不相信她,想用石头砸死她;而女人们则真的和她一起进行祈祷,结果阿提拉果真转攻意大利去了。传说她还对当时的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约466-511)皈依基督教做出了贡献。这位国王是欧洲的第一位接受基督教洗礼的国王,从而使法兰克王国得以基督教化,这对整个欧洲历史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这幅画是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现在的教堂前身)加冕。

还是查理曼大帝

大革命时期的雕塑

著名的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在1851年证明地球自转的“傅科摆”。




下面的头像是哲学家,思想家狄德罗。





上面还是关于耶稣的画,下面本应该是耶稣的祭坛。

“国民公会”大型群雕。国民公会,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最高立法机构。中间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路易十六的王后,在路易十六之后数月也上了同一断头台)被士兵所包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