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隆兴寺(上)

标签:
梁思成正定县隆兴寺戒坛龙藏寺 |
分类: 其他地区 |
隆兴寺位于河北正定县,始建于隋朝,时称“龙藏寺”,唐朝改名为" 龙兴寺",至宋朝时落成为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之后历经多次修葺,直至清朝康熙年间,形成了东、中、西三路并举的建筑格局,规制日益完善,达到鼎盛时期。总面积82500平方米,我的感觉和孔庙差不多,后来查资料,孔庙的面积95000平米。
隆兴寺没有山门,据传说山门远在河南,还有个与当时的监工尉迟敬德有关的小故事。
天王殿门上悬有康熙皇帝手书“敕建隆兴寺”金字牌匾。
天王殿内的四大金刚之一,寺庙惯例。
大觉六师殿遗址,相当于寺的主殿,不过只剩遗址了。
隆兴寺的摩尼殿,始建于1052年(宋仁宗皇祐四年)。
被古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誉为世界古建筑的孤例的宋代建筑,看上去确实有些不同。前面有个突出的抱厦。
不知道是哪年的文物,是缸还是什么?
全是卯榫的斗拱木结构。虽然咱看不懂,但感觉还是很了不起的。
梁思成大师曾亲自来此考察。
宋代的壁画
这些壁画看起来应该没有修复过,很有价值。
泥塑五彩悬山,悬山中现存塑像30余身。
被誉为“东方美神”的五彩悬塑观音,俗称倒坐观音。
继续往后走
到处可见不同年代的石碑
左边是戒坛,这里看着很像曲阜的孔庙。
戒坛的前身是隋文帝仁寿年间下诏于恒州龙藏寺安放的舍利塔,元末明初舍利塔坍塌,明中后期,戒坛在其基址上创建。乾隆手书“金绳觉路”原自李白的《春日归山寄孟浩然》中: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戒坛两字为康熙手书
从戒坛看过去的慈化阁。
戒坛的顶部
戒坛内明弘治六年双面铜佛像,背身相连,相背而坐,面南的为阿弥陀佛,面北的为药师佛。
漂亮的藻井
戒坛西侧的转轮藏阁
阁内的碑文
左右两侧的康熙碑亭和乾隆碑亭,这爷孙两真是爱题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