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方敏长篇纪实文学《熊猫史诗》研讨会八月月底在京举行。陈建功、李青文、陈兴芜、顾骧、何西来等专家就这部作品的开创性,进行了分析和评论。
与会者一致认为,为动物写史诗这是第一部,作品具备的史诗品格得益于作者的深入采访和文学功力。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熊猫姐姐-方敏和熊猫的故事。
http://photo.lookpanda.com/0902/%E5%A5%B3%E4%BD%9C%E5%AE%B6%E4%B8%8E%E5%A4%A7%E7%86%8A%E7%8C%AB%E6%8E%A5%E8%A7%A612%E5%B9%B4%E5%86%99%E6%88%90%E7%86%8A%E7%8C%AB%E5%8F%B2%E8%AF%97/1.jpg
方敏和熊猫关系不一般
http://photo.lookpanda.com/0902/%E5%A5%B3%E4%BD%9C%E5%AE%B6%E4%B8%8E%E5%A4%A7%E7%86%8A%E7%8C%AB%E6%8E%A5%E8%A7%A612%E5%B9%B4%E5%86%99%E6%88%90%E7%86%8A%E7%8C%AB%E5%8F%B2%E8%AF%97/2.jpg
《熊猫史诗》,讲述大熊猫300万年的传奇
“我上辈子可能是大熊猫。”作家方敏笑着说,她无法解释为什么1996年在四川雅安第一次看到大熊猫后甘愿过12年清苦的生活,和大熊猫面对面接触,并为它们写一本长达30余万字的作品。方敏如今已经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选定的保护大熊猫代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方敏透露自己有一套和大熊猫交流的秘诀,让她能读懂大熊猫的内心世界。
爱上大熊猫
第一次相遇,像触了电
刚刚退休的方敏曾在一中央级报社担任记者,她昨日告诉记者,在1996年亲眼看到大熊猫之前,她对大熊猫的认识仅限于“国宝”、“吃竹子”这两点。
1996年9月,方敏在四川采访后顺便到雅安看亲戚,在当地宝兴县蜂桶寨保护区,方敏见到了大熊猫遥远,“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大熊猫,我立刻就被她迷住了,在离开遥远的一瞬间我就决定要写一本大熊猫的书。”而在书中,方敏是这样描写她和大熊猫遥远的第一次相遇的:遥远坐在地上,全神贯注地吃竹子。我站在背后,怯怯地,伸出手,轻轻地,摸她的头顶。只一下,我就浑身一震,像触了电。
方敏说,她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产生这样的感觉,以至于她爱用“我上辈子可能是大熊猫”这样的玩笑话来回应。在决定要写一本书之后,方敏随后又到了四川的几个保护区调查大熊猫,“和保护区的人一聊,我发现我对大熊猫太不了解了,你知道我写大熊猫是要从300万年前开始写,必须知道史前的地质、气候、动物、植物,以及大熊猫和人类的演化过程,这
对学中文的我来说,实在太难了,那些深奥的科学书必须慢慢消化。光消化还不行,还要转化成文学。”
追寻大熊猫,500元月薪,辛苦做调查
报社的工作显然不会给她这么充裕的时间,为此,方敏做了一个决定,离开报社到一家研究所工作,因为属于自己的时间比较多,但相对应的是,收入也急速下降,她当时在报社可以拿进两千元,而在研究所,每个月只有500元,当时她的亲朋好友都不赞成,甚至说她“有病”。但方敏却乐此不疲,义无反顾,她曾经先后22次到四川调查了解大熊猫的生活状态,这些调查都需要她从北京长途跋涉到四川来,500元的月薪连路费都不够。
在穷困的时候,方敏必须“化缘”找路费,在了解到她的情况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机构答应帮她解决路费,中国作家协会也把她要推出的作品作为重点扶持选题,自然保护区也免费为她提供车辆……在多方资助之下,拿着500元月薪的方敏完成了所有的调查。
采访大熊猫,眼对眼,心对心
《熊猫史诗》稿子交到重庆出版社后,让编辑头疼的是,不知道该把这个作品归类于哪个文学领域,因为作品每一部分的内容都由两条线索平行展开。这两个故事分别表述着远古和现今,想像与摹写,虚构与纪实,直观与间接,里面还包括诗性小说、报告文学、抒情散文三种文体,最后大家合计为它命名为“多文体、复合结构小说”。
方敏和大熊猫的交流能力让人惊叹,在她的书中,你甚至觉得,方敏其实就是在采访一只会说话的大熊猫,但再牛的记者也不能让熊猫说呀,方敏表示,是大熊猫庆庆给了她灵感,“庆庆是从野外抢救回来的大熊猫,它当时已经相当于人类的50多岁,它在野外饱经沧桑,活到这个年纪很不容易,这些都蕴含在它的眼神中,我天天和它对眼神,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它进行眼神和眼神、心灵和心灵的交流,我就读懂了庆庆,也获得了灵感。后来在我的整个创作过程中,庆庆的眼神无处不在,也可以说我的整个创作都是在庆庆眼神的注视中完成的。那次回来后,我给很多人讲我和熊猫对眼神,有人就不理解,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大自然中所有的生命,都是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只要我们和它们进行生命和生命之间的交流、沟通、碰撞、理解,就能走进它们的世界,了解它们的感情。”
方敏在书中讲述了100多个有关大熊猫命运的故事,为此她几乎走遍了四川所有出现大熊猫的地方。但现在,已经退休的方敏说,她已经没有体力到保护区爬山寻找熊猫了,“但我还是会关注大熊猫,会经常回四川,也许10年之后我会再写一本关于熊猫的书。”
本文摘自: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http://photo.lookpanda.com/%E5%B7%B4%E9%83%8E%E5%B8%A6%E4%BD%A0%E6%B8%B8%E5%A5%A5%E8%BF%90/BLOG%E5%89%AF%E6%9C%AC.jpg
支持熊猫基地重建,参加淘宝网店义卖,欢迎光临http://shop35880792.taobao.com/
,还有《熊猫看世界》(限量版)珍藏杂志赠送!
相关阅读:巴郎带你游奥运---之龙龙日记(一)
志愿者:熊猫是这样炼成的
爱心志愿者
志愿者在行动之为了大熊猫,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