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分钟”颠覆楼市变局

(2008-06-18 21:27:58)
标签:

中国楼市

杂谈

“三分钟”颠覆楼市"假冷"

——中国楼市“阳光晒文”之(5)

中国的事情有时候几百年都无法改变;但是有些事情在瞬息之间就能产生令人惊诧的巨变。

2008519日下午14281431的“三分钟”,千万不可小视;反正我是不敢等闲视之。

时间恰逢月整,笔者在519日题为:[五千年的震撼大于里氏8]极其普通的一篇感受性博文,在极为行业性的网站上,竟然获得了9000访问量。我体会的不仅是欣慰;更多的是又一次真切地触摸到意识对物质的、精神对存在的反作用力。

伟大的哲学大师黑格尔先生第一次在柏林大学开讲哲学的第一堂课的开场白就是:同胞们!我们千万不要忽略和小视了精神的力量;如果忽略和小视了精神的力量,我们将付出极大的代价!

“三分钟”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将产生全方位的深刻影响;楼市也不会例外,对此勿庸置疑。

中国的楼市是决不能仅在经济面的层级上,孤立、片面而观之的;必须在横向面(国际政经走势、国内市场需求以及城市化的进程节奏等等)和纵向面(历史、文化的传统延伸、心理因素与生活现状的内在博弈以及生存方式的自觉调试等等)所交织的坐标系中,进行大结构、多层面、全方位的系统考量。这就是我对中国楼市之认识论及方法论的核心基础。

对于中国楼市要注重市场数据的跟踪研究,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正因为我们的楼市是中国的楼市,所以特殊时期的草根研究也具有极为科学的真理性,同样不可忽视。

5.12汶川大地震以来,由于资讯平台和传播渠道的相对丰富,加之媒体空前的高度关注;致使人们对灾害的残酷与生活的价值的人生命题,开始了自觉的深度思考。当然思考的取向也是全方位的,但是有一个群体的思考取向,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据笔者掌握和了解的情况是:在中国市场活跃、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符合中国对于中产阶层界定标准以上的群体,普遍有一种自醒型的郁闷。其内涵可解读为:挣了钱究竟要怎样处置才有意义?是不是自己享受更有意义?超前消费可能最有现实意义?

据新华社北京523日专电:中国银监会日前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对借款人因地震造成的不能偿还的债务各银行应及时核销。这一英明的决定,对潜在的消费力将有怎样的引导意义?及时行乐难道真的不道德吗?!

我所获悉的草根信息是:改善型消费将迎来一场新的蓬勃浪潮,接近20万亿人民币的居民储蓄必将开始逐渐流向市场。毋庸讳言,中国可供改善型消费的渠道委实甚少;睁着眼睛说话也就是股市和楼市啦。仅凭通俗的风险评估,更多的人们总是倾向于股市风险大于楼市;于是乎中国楼市的柔性消费需求,将以增量的形式,加入到刚性消费需求的序列,导致楼市的销量上升。

至于这一观点是否真实地预示着楼市的未来走势;咱们尽可以拭目以待吗!

2008年楼市之夏有些冷,然而这种“冷”是不是楼市真“冷”;我以为值得探讨。基于我粗浅的认识,倒愿意认定为是一种楼市的假“冷”现象。

汶川大地震所引来的“三分钟”,其对非灾区人们消费心理及生活观念的影响力,笔者不敢小视!当然其过程将是递进式的渐行渐近;但其结果必定是革命性的有效颠覆。相关的一些体会在题为:[中国雄起民生大牛市]的博文中,已有表述。

至今我还要说:影响中国楼市的基本要素,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技术性回调可以理解,非理性下跌那就真叫居心叵测,岂有此理!所以,无论是从客观面还是主观面言之:当下楼市的“冷”是一种假“冷”,可以说是楼市的“诱空陷阱”。

既然要替中国楼市挨骂,我还真是由衷地感谢在博客上那些骂我的同胞!因为有你们的警示,我不能不清醒。最后我敬录骂人骂得最有水平的——鲁迅先生之两行诗结尾吧!

心事浩芒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谨以此文代表我对“哀悼日”满月之纪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