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孩子聪明的心理方法
文/[日]多湖辉著 张碧清译
来源:《中外书摘》

某种东西短缺时,可促使孩子思考代用品
人一http://www.ewen.cc/qikan/textout.asp?w=16&h=17&fn=%C3%A5%C2%AE%C2%8B%C3%A4%C2%BD%C2%93&fs=12&txt=-18720,也许是由于所需要的东西一应俱全的缘故。
如果孩子感到缺少某种东西,这是促使其思考的机会。孩子缺少橡皮,你就说“给你http://www.ewen.cc/qikan/textout.asp?w=16&h=17&fn=%C3%A5%C2%AE%C2%8B%C3%A4%C2%BD%C2%93&fs=12&txt=-15630”,那很简单,可是,长此以往,永远培养不出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孩子。
和孩子谈话时,务必不要提出用“是的”、“不”便能回答的问题
据说报纸、杂志记者采访时的窍门之一是,提出的都是让对方用“是的”、“不”所不能回答的问题。例如,“你是千叶大学的学生吗?”“是的。”“是工学系吗?”“不。”提这样的问题,从对方是问不出什么情况的。稍微改变问法,“你觉得千叶大学如何?”这样一问,对方就不得不开动脑筋,想办法回答http://www.ewen.cc/qikan/textout.asp?w=16&h=17&fn=%C3%A5%C2%AE%C2%8B%C3%A4%C2%BD%C2%93&fs=12&txt=-24157
因而,一个出色的采访记者http://www.ewen.cc/qikan/textout.asp?w=16&h=17&fn=%C3%A5%C2%AE%C2%8B%C3%A4%C2%BD%C2%93&fs=12&txt=-13319得到的不只是谁都能作的回答,他能起到领航员的作用,把被采访者的特点和个性都问出来。
和孩子谈话时,采用这种“采访方式”是有效的。我常看到,有些母亲在和孩子谈话时,一开始就以限制孩子自由发言的口气来说话。诸如“那个是信箱吧http://www.ewen.cc/qikan/textout.asp?w=16&h=17&fn=%C3%A5%C2%AE%C2%8B%C3%A4%C2%BD%C2%93&fs=12&txt=-24143这样的问话,孩子所能回答的范围已确定,没有思考的余地。
这时,起码要提出“什么事”、“在什么地方”、“何时发生”、“为什么”、“http://www.ewen.cc/qikan/textout.asp?w=16&h=17&fn=%C3%A5%C2%AE%C2%8B%C3%A4%C2%BD%C2%93&fs=12&txt=-14105何看”之类孩子自己能回答的问题,可以说,这对锻炼孩子的思考力和表现力甚为有效。
对孩子的问题,即使知道,以不作百分之百的回答为好
父母对孩子的提问
能作完美回答时,觉得有失身份,往往大而化之对待http://www.ewen.cc/qikan/textout.asp?w=16&h=17&fn=%C3%A5%C2%AE%C2%8B%C3%A4%C2%BD%C2%93&fs=12&txt=-24157当被问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时,就说“回头再说”,或“大概如此”,作不彻底的回答。反之,被问到自己知道的事,就想片面灌输其知识。可是,即使是你知道的事,全都告诉孩子,效果也往往不好。因为这样一来,孩子就没有自我考虑的余地了。孩子有问题,使他们不依靠父母而自己去解决,这样做比较好。
孩子提出问题,可予以反问
孩子为何接二连三地提出问题,你越是觉得奇怪,孩子的问题就越多。不言而喻,通过这种提问和对问题的回答,孩子思http://www.ewen.cc/qikan/textout.asp?w=16&h=17&fn=%C3%A5%C2%AE%C2%8B%C3%A4%C2%BD%C2%93&fs=12&txt=-16215大。但是,对同样的回答稍动脑筋,其效果可以成倍增加。
所谓动脑筋,就是对孩子无意识的提问,不要立即直接回答,要使孩子更明确地认识其问题的实质,还要使孩子自己能找到答案。这时的有力武器就是反问。例如,孩子问,“为什么晚上必须睡觉?”你可以反问,“如果不睡觉,你想http://www.ewen.cc/qikan/textout.asp?w=16&h=17&fn=%C3%A5%C2%AE%C2%8B%C3%A4%C2%BD%C2%93&fs=12&txt=-17439怎样?”
于是孩子http://www.ewen.cc/qikan/textout.asp?w=16&h=17&fn=%C3%A5%C2%AE%C2%8B%C3%A4%C2%BD%C2%93&fs=12&txt=-19005考虑“如果不睡觉,将怎样”。从而,对其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了从各方面考虑的机会。结果想出了“若不睡觉会打瞌睡”、“会疲倦”、“早晨起不了床”等答案。
这种反问,对让孩子去思考自己问题答案的所有可能性,是大有帮助的。即,让孩子自己找出答案的线索。
父亲和母亲的意见越不一样越好
我认识的一位大学教授说:“我之所以有今天,是因为在孩提时,父母关系不好。”他不是在开玩笑,是认真说的。他说,准确地说并不是因为父母关系不好,似乎是生活方式不亲昵。他的双亲对相互不理解的事争论不http://www.ewen.cc/qikan/textout.asp?w=16&h=17&fn=%C3%A5%C2%AE%C2%8B%C3%A4%C2%BD%C2%93&fs=12&txt=-17957察这样的父母,他知道了人的想法是不同的。他模模糊糊地懂得了相互持有批判精神的重要性。
在这种情况下,他养成http://www.ewen.cc/qikan/textout.asp?w=16&h=17&fn=%C3%A5%C2%AE%C2%8B%C3%A4%C2%BD%C2%93&fs=12&txt=-15925自己思考、不懂时看看书以取得一些线索的习惯。
我认为他的话里包含着重要的启迪。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双亲,从父母的立场出发,似乎总是想采取统一意见、统一态度来对待孩子,但是这种家庭的教育方式不见得对孩子有好处。因为亲自看到听到大人之间的意见对立,孩子大http://www.ewen.cc/qikan/textout.asp?w=16&h=17&fn=%C3%A5%C2%AE%C2%8B%C3%A4%C2%BD%C2%93&fs=12&txt=-15148受刺激,就会去思考问题。
现在的孩子,在小家庭难以受到这种刺激。因此可以说,以用父亲和母亲不同的思考方法明确地教育孩子为好。
为使孩子自己动脑筋,不用“命令句http://www.ewen.cc/qikan/textout.asp?w=16&h=17&fn=%C3%A5%C2%AE%C2%8B%C3%A4%C2%BD%C2%93&fs=12&txt=-24143,以用“疑问句”为好
这是过去一位摄影师给弹钢琴的年幼的皇太子拍照时发生的事情。因为皇太子没处在恰当的角度,摄影师非常为难。美智子皇后马上这样说:“小成,弹低音如何?”
于是,皇太子嘭的一声弹了一下低音键,则摄影师所期待的理想角度出现了,因而拍下了一张完美的照片。如果这时美智子皇后命令说,“你给我弹低音!”也许拍不到自然姿态。
皇后也是出色的儿童心理学家,就这样巧妙地引出了皇太子的自主性。
所谓命令就是单方面的思想交流。孩子也许听父母的吩咐,但是对其吩咐未必理解,仅仅是把http://www.ewen.cc/qikan/textout.asp?w=16&h=17&fn=%C3%A5%C2%AE%C2%8B%C3%A4%C2%BD%C2%93&fs=12&txt=-18476咐反复加以思量。为使孩子自然地进行思考活动,像前面提到的皇后那样,以用疑问句加以引导为好。
这样一来,父母的话就不是“被动”的强制,而是“自己思考、行动”的有效启迪,可无抵触地进入孩子的头脑中。
告诉孩子,若要打架,先是吵架压倒对方
人们http://www.ewen.cc/qikan/textout.asp?w=16&h=17&fn=%C3%A5%C2%AE%C2%8B%C3%A4%C2%BD%C2%93&fs=12&txt=-19549常提到,日本人的缺点之一是“不善于辩论”。这来自日本的为人处世法--不使相互的对峙达到极限,要留下一些暧昧的余地。
为养成对事物坚持
理的态度,学会辩论至关重要。但是,要求思考力尚未达到辩论这一高度的孩子做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于是想起http://www.ewen.cc/qikan/textout.asp?w=16&h=17&fn=%C3%A5%C2%AE%C2%8B%C3%A4%C2%BD%C2%93&fs=12&txt=-15925可以说是“法国式孩子吵架术”的办法。
在法国家庭,孩子开始吵架,父母便饶有兴趣地出面。“孩子吵架,父母出面”,日本也是一样。但是日本和法国的做法不一样。日本的做法是劝解双方使之和好。在法国,孩子相互动手打架,父母并不http://www.ewen.cc/qikan/textout.asp?w=16&h=17&fn=%C3%A5%C2%AE%C2%8B%C3%A4%C2%BD%C2%93&fs=12&txt=-16691在这里。孩子打架在所难免,以吵架的形式出现,乃是训练思考的绝好机会。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如下链接:
没有白谈的恋爱
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
08奥运火炬传递亮点之一——美女火炬手
人性最大的弱点
永远的“高考作文”
李敖长女的一元钱官司
服装是金钱文化的一种表现
博客的“看”与“被看”
婚姻之“痒”
职业规划的3张“财务报表”
结婚,选定不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