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的自我性别分类

(2009-09-20 17:02:40)
标签:

毕家妈妈育儿经

教育

亲子

幼儿

育儿

分类: 育儿知识
    (男孩、女孩,不光是外界给予孩子的性别分类,也是孩子需要给自己做的性别认证的一部分。6岁以前的小朋友往往会有些与此有关的妙语,大人听了会觉得好笑,但当事的父母有的可能也会觉得担心。孩子究竟是怎么给自己分类的呢?)

小朋友怎么给自己进行性别分类?
文/毕家妈妈

    贝贝(4岁):“When I grow up, I will lay kids”(我长大以后,要生蛋(孩子))。
    佳佳(6岁):“你不能生孩子,只有女孩子可以生。”
    贝贝:“可是我长大后就会变成女孩子!”

    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性别分类的?他们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一般认为,大多数儿童在2-3岁时可以适当地并持续地认定自己是男孩或女孩。
    英国史崔克莱大学的凯文•德金教授(Kevin Durkin)将此描述为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儿童慢慢开始注意到他或她是某种性别的一个成员。最初,这种认识跟意识到一个人有名字一样。孩子还发现别人也属于同一个类别,开始以男、女来区分他人。但这时的认识还不十分确定和完善。”
    从两岁开始,孩子对玩具的选择和偏爱逐渐表现出性别的影响。富于阳刚气的玩具包括车辆、工具箱、乐高一类的拼装玩具;女孩气的玩具则包括洋娃娃、小锅小碗、发夹、天使翅膀等用来烹饪或装扮的东西。3-4岁的孩子一般就能够清楚地区分哪些是男孩合适玩的玩具,哪些是女孩玩的东西了。
    幼儿的性别分类是很类型化的。他们一旦认定某人属于某种性别,就往往会指望该人作出相应的行为。这种分类缺乏灵活性,让孩子很容易犯性别认同错误。孩子一般在5岁之前就可以对不同性别的典型行为或外表做出判断了,但当他们看到一个男人穿着女性衣服,或者在作什么典型的女性活动时,他们却可能会以为这个男人变成了女人。 
    这种生硬僵化的分类方式其实反映了孩子对不同性别特质的探索和确认。这也是王晓波和李银河在他们九十年代对中国同性恋的调查报告(《东宫西宫》)中认为那些跟祖父母长大的孩子更可能成为同性恋的原因:因为这些孩子缺乏明确的性别认同的榜样,他们无法通过对不同性别特质的分类来最终确定自己的性别角色。

    另外的研究也发现,幼儿虽然可能已经知道自己的性别,但并不认为这一性别分类会一直保持下去,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不同性别之间的生理区别——那是贝贝为什么会觉得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一个可以“生蛋”的女孩子。
    研究发现仅有一半的3-5岁的孩子能够根据生殖器官的不同来正确区别裸体的男孩女孩的性别,也同样是这些孩子可以在男孩女孩打扮得跟其性别相反的时候,仍然准确地区分出他们的性别,而不被外表所迷惑。
    从5岁开始,孩子对自身及他人的性别的持续性建立起稳定的认识。孩子开始认识到性别可能有多种表现形式,这跟成人对性别和不同气质的认识很接近。
     到了6-7岁的年纪,儿童一般懂得了性别不变的道理,知道自己将保持同一性别,男孩不会变女孩,女孩不会长“鸡鸡”。
    那时,如何给孩子讲性和生殖,就是家长需要学习的新学问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