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民生经济 |
找工作比爹爹会导致精英流民出现
由于中国社会尚未从身份制社会完全转到契约制的社会,使得现在的大学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精英人才的育婴室现在已经不知所措了,因为他们的“产品”在向社会输出精英人才之际,发现他们的产品严重销路不对,导致人才的浪费。
尽管我们不承认教育产业化的失败,但说实在话,这不是教育产业化的问题,因为我们的整个社会模式没有真正的转型,导致我们的人才模式进退两难。进则面临产品销路滞销的问题,很多学生的成本远远大于收获,导致面粉高过面包的现象;退则可能导致人才培养的断层,使得未来的人才培养枯竭。现在很多省份的高考人数在下降,可能是一种警示。
更为重要的是,现代社会需求变化太快,学校提供的精英类别不能适应这样的旋转之门的快速旋转,导致很多学生被甩到社会的边角,形成新的“流民”。现在很多人称,现在大学生的就业不是考学生的单兵作战的本领,还考家庭作战的能力,甚至有人极端地说,大学生就业就是比爹爹。就业机会的稀缺,使得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已经不是个人能力的竞争,而是家世背景与社会关系网路的竞争。
2005年,北京大学教师文东茅就写过一篇调查报告,名为“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指出父亲的职业状况决定子女的就业机会,父亲职业为行政管理人员、各类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者,其子女的就业机会均高于平均水准,而父亲职业为农民、个体工商人员、商业服务人员以及离退休、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者,其就业机会低于平均水准。
像这样的现实,让这些农村出来的毫无关系的农村精英们,感到非常的不适应,前期先辈的们的成功跳龙门的经验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动。现在跳过龙门之后,还要跳一次身份制门,就是在社会关系为零的背景下,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作为再次跨越身份门的跳板。
这种现象是社会必须要认真关注的问题,事实上,在古代社会也遇到这种情况。比如说隋唐打破了当时的身份制——门阀制度的限制,实施了科举考试制度。这样的一个制度性变革,给社会上下流动提供了合法的通道,不至于形成社会的人才梗阻,导致社会的不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下层读书人,有了一个合法的通道,尽管这种通道非常的狭窄。
我们现在的情况有点相反,也有点类似。我们从人才培养到就业逐步固化,以前农村子弟变为城市市民,只需要通过跳出高考之门就可以了,但是现在不行了,现在还要靠关系。而且,现在转变为市民之道并非只有上学这一条道,经商效率或更高,因此,现在的大学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们无论是精神压力还是物质面的压力,都空前巨大。
英国法律史学家梅因所说:“至今为止,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我们的现代化的过程其实正是致力于这样的一个过程,找工作比爹爹的现状不能得到改进,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延伸,现在社会的身份制度正在发生裂变,既然是裂变就有正效应和负效应之分。正效应是契约型的社会正在激发我们的发展潜力,使得社会流到大为增强,生产要素的配置更加有效率。负效应是很多没有旧体制关系的精英们,变成新的暂时的“流民”,是生产要素的浪费,必须要有国家层面的帮助和引导。现在政府不断地努力,正在帮助大学生找工作,减少这些精英们身心压力。当然,精英由于失业形成的新流民,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也是金融危机留下的后遗症,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可以不断地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