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改不应成为涨价的代名词

(2009-04-07 17:33:33)
标签:

朱大鸣

财经

分类: 经济时评

医改不应成为涨价的代名词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但近些年来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很多普通人“不敢”生病。一部分人强烈要求进行医疗体制改改,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害怕,改革医疗体制会不会像其他改革那样,就是涨价的代名词?

 

日前,备受关注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经新华社发布。和征求意见稿相比,意见新增近期“目标”:到2011年,明显减轻中国居民的就医费用负担,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这当然是一个重大的利好,对于老百姓来说,能够给老百姓的看病贵的问题缓解了,老百姓当然很高兴,但是,不少人害怕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会被一些人架空,有网友就认为:“国家的政策是好的,造福于民,但到下面就变味了,想报消就要小病大治,高档价格买低档药品,三五十元能治好的小病,要花上几百块。表面上看起来报消了不少,实际老百姓却多掏了钱,国家也补贴了不少。不信吗,去看看现在的地方县,乡,镇,医院就明白了,以前穷的发不上工资的医院,现在是人人想进而进不了的好单位了,原来破破烂烂医院现在高楼林立了。怪哉!!!!”不能说这位网友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确实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不少人会因为个人的利益取向问题,变相执行国家的利民政策。

 

还有网民举出实例,“我去年底感冒咳嗽,住了7天院,花费3500,医保报销了2000,自己花1500.后来我算了一下,自己花钱买药到外面静点也就1500足够了”。也就是说,医院可能通过提价的方式,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如果这种势头不能得到改变,老百姓的看病贵的问题很难解决,很可能是有利于公立医院,挤出很多的民营医院。因为国家的补贴喂肥了很多公立医院,而他们却并没有给老百姓的实际的让利。

 

如果要让老百姓的看病贵的问题解决好,最重要的是把当前的政策执行好,制定更加完善的执行制度,而且,接受老百姓网上监督。对于特别恶劣的变相执行政策的案例,要予以曝光。只有这样,才能够改革医疗体制会不会像其他改革那样,不是涨价的代名词。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选择了市场化、商业化导向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由于政府投入不足,药品费用上涨过快,医疗资源向大城市和大医院集中,中国基层医疗机构资源匮乏、技术薄弱,“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困扰城乡居民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的要改革选择市场化、商业化导向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回到医疗公益化的职能上来。

 

但是,既然是改革都是渐进性的,只要能够看病贵和看病难能够得到改善,就值得激烈。从当前的这份耗时近3年、广泛吸取国内外经验的新医改路线图,可以看出,未来的路线图已经清晰,剩下就是执行,但愿这次医改,不是涨价的代名词,能够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达到真正的解决老百姓看病贵和看病难老大难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