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精河开饭馆的小老板。
新疆的人
新疆,据说人口调查的时候全国56个民族常驻人口中有55个民族。
耳熟能详的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汉族……
去新疆我就想拍人,除了他们在村庄、田野,或者在马背上、羊群中,我更希望拍到他们的特写,看清他们的脸庞,触摸到他们的皱纹,感觉他们的目光。
可是,有种念头总在我心里萦绕——75之乱之后特别是9月针刺事件的发生,我很是怀疑是否能有机会举起镜头对准他们。我有胆量吗?他们接受吗?
第一天在吐鲁番坎儿井有了机会,那是两个穿盛装的维族姑娘,当我举起镜头的时候,她们要付钱,每人10元。我放弃了。这么远到新疆我需要的是真实。
一直到了第七天,真正的机会降临了。在伊宁,执勤的保安人员告诉我们——安全,放心去拍吧。那一天我们比较早地就到目的地,那一天光线透亮,那一天是周日(人多)……
同行伙伴告诉我拍照时最好不要让被拍摄的目标发现,那样对方容易不自然,表情容易呆板。
可是我不以为然,我喜欢被发现,正如我发现了他们。我喜欢他们的眼神和我交流的那一个瞬间,我相信他们能保持着新疆这广袤土地上赋予他们的祥和与自然。
(2)我拍了他,他看到了。我们在一起攀谈。这个维族汉子带着他四岁的儿子在街边买水喝,他有三个孩子,老大已经24了。他汉话讲的很好,我用正常的普通话他都能懂。(很多维族人听不懂我们平常说的普通话,要拿腔拿调的,就像陈佩斯卖羊肉串那样说,他们反而能懂。)

(3)

(4)在夏特的雪山下遇到的70岁的哈萨克老人。

(5)
(6)

(7)

(8)这个维族姑娘拿出一张在照相馆刚洗印出来的她自己艺术照片给我看,我把我抓拍的她给她看。她汉话不太会讲,我请卖水的回族大妈当翻译。她说请我到她家做客,和他家里人聊天,他们喜欢和“口内”的人聊天,还要请我吃饭……
嘿嘿,我没敢!

(9)夏特雪山下70岁的哈萨克老妈妈。她们汉话不会讲、不会听。我是通过一个蒙族的小伙子和她们交流。很艰难。
(10)

(11)
(12)在从特克斯前往夏特的路上,碰见了这几个要上学去的哈萨克小伙子。给他们发糖。他们欢呼雀跃,于是有更多的哈萨克小伙子围了上来……如下图。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在快到禾木的地方有个没有几户人家的小村落,我们停车拍照。走进一家的院子,两个孩子高高兴兴地向我冲来。我身上没有带糖,左摸又摸只好掏出两块钱一人一块。两个孩子不当回事,这时他们的妈妈出来了,希望我给些钱。多少呢?10元,随便拍。我给了,给了20元。和两个小家伙玩了好一会儿。

(24)
图片太多了,贴点小图吧:

更多的图在相册中,就这样吧。
(待续)
相关图文:
新疆的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