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少年游》

标签:
叶嘉莹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王君安柳永 |
分类: 叶嘉莹唐宋词系列讲座-精彩语 |
以下文字依据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系列讲座》
22-柳永
视频字幕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0430499/?p=22
及
《唐宋词十七讲》第八讲之柳永(下)
0:40/P250
柳永的词在内容意境方面有一个开拓,把诗歌之中的悲秋的传统继承到词里边来了。
秋士易感:
最有名的悲秋的词:《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
写出来一种开阔博大的境界:有气象
赵令畤《侯鲭录》东坡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14:45唐人高处:
唐诗最具特色的作品→盛唐诗歌→以气象、兴象取胜。
汉魏的古诗比较上是叙事的。
《楚辞》里边的美人香草都是喻托,不是所叙写的主体。《诗经》的草木鸟兽之名,都是比兴,也不是叙写的主体;中国的诗开始写山水大自然,是在六朝时代的一个转变。
“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蘋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都是一个图画一个图画的,客观地刻画描写。
把山水自然的感发和自己的感情结合在一起的,唐人的诗歌,特别是唐人近体诗歌。
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大自然的风景,开阔博大,在大自然的风景之中,带着自己的感发,这是盛唐的气象,盛唐的兴象。
汉魏六朝的诗是以风骨取胜的。
唐人的诗是特别把大自然的景物,跟内心的感发结合得恰到好处的。尤其像李白、王昌龄的七言绝句,最富有这种特色。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气象高远、感发深厚。
《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就算是写悲哀都写得这样的开阔博大的景物和气象→兴象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⑴,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⑵,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⑴
⑵
⑶
⑷
⑸
《论柳永词》
休将俚俗薄屯田,能写悲秋兴象妍。不减唐人高处在,潇潇暮雨洒江天。
28:30读词时一定要注意音节顿挫
词里有时要用一个领字,用一个带领的字,带出来一个段落,一段一段地向前铺展,才能够敷衍成这样长篇的慢词。
领字:对、渐
30:15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他不但写秋天,他不但写日暮,柳永更妙的一点,他写雨,写雨后,他常常写雨后。
《凤归云》:向深秋、雨余爽气肃西郊。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
所谓兴象,兴是一种感发,什么引起你的感发呢?钟嵘的《诗品》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是阴阳之气感动了万物,而万物的景色的变动就感动了我们人的内心。
晴雨阴晴,这正是大自然的一份变化;
春秋的节序,大自然的一份变化;
日暮黄昏的太阳的沉没,大自然的一份变化;
所以是秋天,是日暮,是雨后,这些个引起他的兴发和感动。
况周颐: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别有动吾心者
柳永写出来的,正是我们中国这个兴象的“气之动物,物之感人”的感发的传统。
35:30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宇宙之间有什么是不改变的?所有的有生命的都改变了,他说不改变的是,惟有现在楼头的流水是“无语东流”,它是默默地一句话都没有地,不断地向东流去。
前面所写的都是无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一个总结,是苒苒物华休。都在转变之中,光阴,形色,一切都在转变。有一个不变的,是“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这个不变代表的是长逝无回。
宇宙之间只有一个真实:长逝无回是永存的真实。
王国维《鹊桥仙》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
柳永的这前半首词写得比王国维好。
王国维这个人的好处和缺点都在于他的思想性太多,“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是说一个道理,说一个哲理,说一个对人生的体验。
柳永“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得多么好!完全是景物,完全是形象。带着这么多的感发,就是王国维的意思,但是柳永说得兴像高远。
柳永这个人就很妙了,一般的人都没有注意到柳永这方面的成就,就因为柳永往往在秋士易感的兴像高远的这样的风格以后,他马上接下来就写男女爱情的相思离别,大家就都只注意到他后半首所写的感情事件的相思离别,而忘记了他前半首的景物兴像的高远风格了。
柳永他把秋士的悲慨跟相思怀念的感情结合在一起了,这是柳永的拓展。
43:00
斜阳高柳乱蝉嘶。古道长安怨可知。受尽世人青白眼,只缘填有乐工词。
平生心事暗销磨,愁诵当年《煮海歌》。总被后人称腻柳,岂知词境拓东坡?
柳永的悲哀:平生心事暗销磨
柳永当年活在世上的一个悲哀:落拓不得志
柳永千百年以后的悲哀:总被后人称腻柳,岂知词境拓东坡。
正是他的境界给了苏东坡一个启示,这是非常奇妙的一种因缘的关系。苏东坡是个天才,天才他对于一切的感受、一切美好事物那种接受和掌握的能力是很强的。
45:40一个人的一生,你怎么完成你自己。
柳永是失败了的一生,而苏东坡呢,平生虽然是历经了苦难,在品格修养感情这一方面,完成了自己。
你把你的平生放在什么地方了?
柳永:用世的志意、浪漫的天性、音乐的才能,有彼此之间的矛盾
少年不得意的时候:幸有意中人,堪寻访,我可以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的晚年:
47:00《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他完全落空了,因为凡是他所追求的都是向外的追求,是“有待”然后才能够完成的。
#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里说柳词“森秀幽淡之趣在骨”。这几个字下得非常精确。但未加说明,别人不容易了解。原来在柳永的词中往往有一些非常平淡幽微的叙写,而里边却含有一种幽微的感发。秀,是心灵的感发之美;森,是凄凉的韵味。
例如柳永的《蝶恋花》⑴:“伫倚危楼风细细⑵,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⑶。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⑴
⑵
⑶黯黯:迷蒙不明。
⑷拟把:打算。
⑸消得:值得。
柳永,生卒年不详,约(987-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人,排行第七,故称柳七。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屯田员外郎,故又称柳屯田。有《乐章集》。王君安 越剧《柳永·我这一生》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3184074/?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0
58:30-
“我这一生”+“八声甘州”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7653040/?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