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苏轼的儒学4宋初三先生

标签:
文化苏轼儒学北宋儒学流派宋初三先生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浅说苏轼的儒学4
——读苏札记之二十一
我楚狂人
一、宋代儒学流派及与苏轼的关系2
2.宋初三先生(及其后继者如孙觉)
宋初三先生,这个概念似乎现代人已经不太熟悉了。宋初三先生,这一称呼最早是欧阳修叫出来的。现在网上很多文章都把他们称为“理学三先生”,我不以为然,我以为他们与理学不是一个学术派别。
宋初三先生,即徂徕先生石介、安定先生胡瑗、泰山先生孙复三位儒学先生,他们被欧阳修称为“宋初三先生”。三先生是宋朝儒学承范仲淹,开张载的过渡人物。
胡瑗(993~1059)字翼之,泰州如皋(今江苏如皋)人。中国北宋思想家和教育家。 因世居陕西路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庆历二年至嘉祐元年历任太子中舍、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等。著有《周易口义》、《洪范口义》、《论语说》、《春秋口义》等经典作品。
孙复(992~1057) 字明复,晋州平阳(今临汾)人。学于泰山,研《春秋》,任教太学,攘斥佛老,倡尊王(即鼓吹宋为正统,辽为蛮夷)。
石介(1005~1045) 宋代散文家。字守道。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人。曾居徂徕山(泰安城东南)下,时人尊称徂徕先生。26岁时,举进士,历任郓州观察推官、南京留守推官等职,后为国子监直讲、太子中允、直集贤院。著有《明禁》、《是非辨》、《复古制》、《辨惑》、《怪说》、《原乱》、《寄叔文》、《送祖择之序》等。
三先生的主要学术主张,一是尊王攘夷,维护宋王朝的正统性,二是强调尊经,排斥佛道,独尊儒术。三是身体力行发展教育,推广儒学。其中第二点,没有特别推崇《易经》,特别是“先天易”。而独尊儒学,与理学的“三教合一”也是冲突的。所以,我不认为三先生是理学派别。
苏轼与三先生流派关系密切,胡瑗的得意弟子和衣钵传人孙觉是苏轼的好友,也是政治盟友。而孙觉的学生黄庭坚、秦观是苏轼最重要的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