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涛:研究表明IPv6存在四大致命缺陷,应立即停止
1.违反网络平滑升级的原则,需要全网设备更换,成本极高时间漫长
IPv6要想最后成功的条件是要在未来15-20年内没有其它任何竞争性的技术出现,全世界的人都耐着性子等待IPv6技术慢慢地一步步替换现网设备。而这种条件是非常脆弱的。如果期间出现非常简洁有效的竞争性技术在短期内快速获得普及应用,业界在IPv6上的投资就将全部泡汤。这绝对不是没有依据的危言耸听。IP替代ISDN和ATM的过程就是这种案例。中国在ISDN和ATM技术上进行了大量研发和设备的投资,建设了2000万线的ISDN设备,但仅仅使用了200万线。即使这200万ISDN用户也因为其它竞争性技术的快速发展而逃网。当前优恩艾斯公司已经成功开发出超级IP技术,这个成功的最大价值在于证明了可以快速替代IPv6的竞争性技术是完全存在的。并且在理论上证明了,只要采用N×IPv4(N正整数)的方式进行IP地址升级设计,都可能实现在100%兼容IPv4前提下突破IPv4地址空间的限制。这就使IPv6被彻底淘汰的风险迅速加大到接近100%。就算我国为了保护IPv6普及的进程不去推动自主开发的超级IP协议,如何保证未来15到20年如此漫长的时间内没有其他任何国家开发出类似的技术?如果这样,中国就将重演在ISDN和ATM上的已经发生过的故事。
2007年,仅中国企业用户购买的IP设备就达到160亿元人民币,基本为纯IPv4的设备。企业用户使用网络设备的时间一般在8到10年。以此计算中国现网企业用户IP设备的存量至少在1000亿以上。如果要快速普及IPv6,则必须短期内全部替换网上数以千亿计算的设备,如果等待一步步替换,则过渡时间将长达15年以上。
另外,IPv6在漫长的过渡期间并不能解决现在IPv4的NAT地址穿越问题,IPv6端到端的好处并无法马上体现出来。
详见:IPv6重大缺陷之一——违反网络平滑升级的天条
2.含混不清的地址空间设计
IPv6的地址空间并非人们想像的就是128位地址空间。由于特殊的地址结构设计,导致IPv6如果要真正实现128位地空间的话,本身要经历三个有重大差别的版本过渡,其有效地址空间分别为:
47位有效地址空间的IPv06;
64位有效地址空间的IPv16;
128位有效地址空间的IPv26。
三个版本之间的过渡如同要经历三次IPv4到IPv6的不同IP协议的过渡一样。认为IPv6可以为地球上每一粒沙子分配一个IP地址的说法也是很不科学的轻率之词。
IPv6协议本身必然存在理论上不可完全消除的手工IP地址分配问题,这无疑也是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之一。
详见:IPv6重大缺陷系列二——含混不清的地址空间设计
3.漏洞极大的安全设计
由于互联网安全模式所存在的根本缺陷,基于战争的攻防型全模式是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安全的。IPv6更加重了攻防型安全模式所存在的问题。IPv6地址中的接口ID设计会导致对普通用户变相强制性的实名制,而由于IPv6又同时规定接口ID可以采用其它方式甚至随机数和手工方式分配,这使黑客等IPv6的行家们却可以轻易隐藏自已的物理地址,这种状态不仅比IPv4更加不安全,而且这种安全上对普通用户的极端不平等一旦被对IPv6一无所知的普通用户们广泛获知,几乎等同于一个惊世的丑闻。采用网关的隧道方式也有可能帮助黑客或敌对国家的间谍隐藏自己的行踪,造成黑客更难被发现,或造成更大的国家战略安全问题。
详见:IPv6重大缺陷之三——漏洞极大的安全设计
4.逻辑混乱的整体结构
网络分层分离是一个基本的要求。网络的分层是经过长期发展被实践所证明的有效方法。IPv6在设计上混淆了网络的层次结构,接口ID将物理层的地址嵌入到了逻辑地址层中,这一方面导致物理地址的空间形成了对IP地址空的限制,另一方面IPv6地址的设计反过来又限制了物理地址的发展。安全本不属于IP层的内容,在IP层设计安全技术是不应该的。因为随着安全技术的发展,安全方法及密钥长度会不断发生变化,这样安全技术的发展最终将导致对IP地址重新设计的要求。由于网络层次逻辑关系的混乱,IPv6创造出的新问题远远比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多得多。
详见:IPv6重大缺陷之四——逻辑混乱的整体结构
对超级IP有疑问的网友请看:
汪涛:超级IP协议理论基础,解密100%兼容IPv4原因
另参见:
汪涛: 谁在拒绝IPv6?
汪涛: 超级IP协议横空出世,IPv6进程面临彻底终止(1)
汪涛: 超级IP协议横空出世,IPv6进程面临彻底终止(2)
汪涛: 超级IP协议横空出世,IPv6进程面临彻底终止(3)
汪涛: 通播网——人类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1)
汪涛: 通播网——人类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2)
汪涛: 4G:技术路线未定 通播网方案开始引起关注
汪涛: 通播网——4G的四种观点之一
汪涛: 把命运交给视频业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