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介绍几种有害的心理咨询

(2007-12-06 09:34:25)
标签:

随笔/感悟

 

赔了银子还买回来创伤

——介绍几种有害的心理咨询

文  李园

      

      现在国内咨询师普遍水平还较低,真正高水平的咨询师也就那么几个,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有一小部分确实做的很好,但也还不是很有名。一部分处于混口饭吃的水平,也还不至于很坏。大部分是很烂的,基本处于不会的水平,甚至这部分里边,有一部分咨询是只会带来害处的。这种咨询师以中小学、大专,尤其是北京外地的学校最为常见。鉴于这样的情况,本文介绍几种现在很常见的有害咨询,然后介绍一点选择咨询师的办法。

      

 常见的有害咨询。

       其一。批评教育。某次碰到一位上了年纪的咨询师,很得意地给我介绍她在学校做的“成功咨询”之一。来访者是一位女生,北京的女孩。学校到外地实习,她跟同学一块去了。结果受了很多气,被那边的老师批评了几句,觉得挺受不了,回来之后到学校咨询室做咨询来了。女孩说:“我在家都受不了那气,我妈都不会那样的说我。。。”咨询师说:“你们这辈的年轻人,真是太有问题了。问题严重啊,尤其是你们北京的孩子,独生子女,从小就被惯养,长大了又很有优势感,受不得一点气。你想想,这点气都受不得,你以后怎么在社会上生存?尤其是现在的这个社会竞争这么激烈,等你走上社会就知道了,你不知道还得受多少气,受气的地方还多着呢。你们呀,就是被惯坏了,这点气都受不得。。。”看介绍时得意的样子,我估计她觉得这个咨询特棒,很成功。自己很有成就感,玩命地把来访者批评了一通,该撒的情绪全撒到女孩身上去了。这次咨询带回去的情绪,够这女孩受好几天的了。本来就受气,来了咨询室又受一次,这女孩真够造孽。

       外行人都看得出,这是一场“思想教育”,这算不上是心理咨询。这么外行的人也在给人做咨询,读者可以想见现在国内咨询师的水平。关于这个案例,我只听到这么多,资料有限,还不能完全断定来访者的问题在哪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咨询是有害的。一个真正的咨询师,应该引导对方去看清楚自己为什么那么受不了这种气(别的让人生气的地方还很多,为什么惟独那么受不了这种;换作别人,也可能受不了,但不会惟独对这一点反应强烈),找出相应的心结,把结解了,那么以后来访者再碰上这种情况的时候就会有变化。这位咨询师的做法,就好比一个人牙疼,去找医生,医生不会治牙疼,只是把病人批评了一顿:“牙疼一下都受不了,你这人问题严重了。以后怎么在社会上生存啊?!”病人学会了,以后牙疼就忍着,为了生存努力奋斗,后果就是牙都会烂掉。

       其二。成功学的激励。不知道什么原因,现在特别流行这种方法,而且也很受欢迎。大概是因为那些比较内向,比较收敛的人,在激励之下敢于开口大声说话,这会让他们感觉挺良好。大体上做法类似,比如教你每天早上起来对着镜子说:“我行!”“我能!”“我是最棒的!”“我长的最漂亮!”这个方法最根本的坏处在于,长期使用特别容易导致抑郁。成功学搞的最出色,最善于激励人,善于演讲,站到台上激情四射的那些大师,跟踪他们私生活,最容易发现的问题就是抑郁。用燕程的话说,“这些人回到家就蔫了。”为什么呢?一个人的生命能量是相对比较固定的,台上拼命激励,能用的都用完了,所以回家当然就蔫了。很多人误以为,成功学的大师生命力特别旺盛,其实不是这样的。一个生命力真正旺盛的人反而不会表现为那个样子,真因为内在感觉到了生命力的匮乏,才需要天天激励,不激励就会蔫。通过激励来让生命力旺盛,只是个暂时有用的办法,时间长了问题就会爆发出来。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内心深处,人是骗不了自己的。本来就知道自己长得丑,却天天激励自己是最漂亮的,自己在获得自信的同时,内心有一个部分也受到了伤害。激励一遍漂亮,等于提醒一次自己丑。

       其三。一招天下行。有的咨询师在某次培训中学了一招半式,觉得有效,就死学这一招,横行天下。一个方法包治百病,无论什么心理问题,一棒打死,全都使这招。这种人很容易出名,某些人先到他那里尝试,一试有效,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特别愿意相信。一时间风起云涌,名震江湖。人和人差异极大,同样是强迫症,你的强迫症跟我的强迫症相比,差异奇大无比,甚至可能完全不具备可比性,只是名叫法一样而已。世界上最优秀的咨询师都得承认一个事实:有些心理问题他们解决不了。因为实践中很明显,有的来访者本人就是不打算解决问题的,你咨询师再优秀也没有用。假如有一个医生号称他能治所有的病,而且他的精神状况还处于正常水平的话,那么只可能是两种情况:第一,他是耶酥。对着死去的人说,年轻人,听我说,你现在起来,然后死去的人就起来了。如果不是这种情况,那就只能解释为另外一种情况:他是个江湖骗子。现实生活中后一种情况的几率更大。

       其四。人生经验论。咨询公司招咨询师都喜欢招那种上了年纪,人生阅历特别丰富的。要是能招到年过花甲,胡子一大把,头发花白的那种,简直就是理想了。一般说来,来访者也比较容易对这样的咨询师产生信任。其实真正好的咨询跟人生阅历是没有关系的。认为人生阅历很重要,是因为有一个假设:咨询师离过婚,那么他就能理解来访者离婚的感受。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咨询师离婚的感受,那是咨询师的感受;来访者离婚的感受,这才是来访者的感受。优秀的咨询师是要感受到来访者的感受,不是用自己类似的感受去套对方的感受。你现在离婚了,很难过;我离过昏,很难过,所以我现在能理解你的难过。这是不可能的,虽然都是难过,但经过区分,这两人的难过是很不一样的。区分很重要,有过类似的经验,反而容易让咨询师自以为理解了,不用区分。这恰恰把最关键的一步给省了。最可怕的是老年人喜欢拿出自己的经验教导人,这就等于用咨询师的经验掩盖了来访者的问题。来访者问题得不到解决,倒是花钱买来一点跟自己不会发生任何关系的人生经验,还被教育了一通。

其五。快速疗法。这是电视节目误导观众造成的,观众错误地以为“二十分钟”真能起到效果,甚至以为“二十分钟”可以解决问题。节目主持人也喜欢在结尾处追问来访者:“现在感觉好些了吗?”“现在好多了吧?”来访者窘迫地回答:“可能是吧。”很是勉为其难。稍微有一点心理咨询常识的人也知道,一般咨询一做一两个月,有的好几年。二十分钟解决问题,这让咨询界的那几位老前辈怎么做人啊?每次看到这样电视节目就感叹:“不知道又骗了多少人!”幸好有一次看电视,听到一对老夫老妻感叹:“我们夫妻吵架的问题,吵来吵去都吵十多年了,后来相互有所理解,慢慢的才有了些变化。这电视二十分钟就说有效果,那不是骗人吗?”甚感安慰,我不禁感叹:“明眼人还是有的。”

 

如何把钱花对地方

一、              避免两种错误倾向:1、看学历。好多人在挑咨询师的时候首选学历,尤其选博士,选海外留学的,这是特别外行的做法。心理学跟心理咨询可以说是两回事。心理学学的基本上是知识,即使学到博士,那也就是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知识而已。他们是不会做咨询的,就像一个人学了很多游泳的知识,不代表他会游泳。他去做教练,一开口滔滔不绝,一下水多半先把自己淹死。一些外行人,他们本身不学心理学知识,但是往往咨询做的更棒。2、看机构。人们多半喜欢选择那些在心理学界名声相当当的机构。首先,心理学门派太多,现在国内名声最响的当然是认知,实验类。听名字我们也可以知道这两派强项不在咨询。第二,给自己做咨询的是咨询师个人,不是这家机构本身。      

二、              关于咨询师个人:咨询师本人接受过长期咨询,或者接受过长期督导,最好正在接受督导。不管他(她)有没有国家二级咨询师证,证件跟学历是一回事。自己没有接受过咨询或督导,这样的人给人做咨询是很危险的。

三、              最好先报个团体,或者什么培训班之类。那里边有些学员本身是很好的咨询师,接触认识之后,觉得还可以,觉得找他(她)确实会对自己某个问题有帮助,那样再找,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