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雕刻在城砖上的记忆--老北京的那些事儿【44】

(2009-01-17 08:12:44)
标签:

雕刻在

城砖上的记忆

老北京

那些事儿

文化

分类: 老北京的那些事儿

 窗户花儿

雕刻在城砖上的记忆--老北京的那些事儿【44】

 

 似水流年刻窗棂,刀剪功夫吟英雄。
金銮殿后蓄花语,百姓屋前贴常情。

 

    腊月里,在老北京人家的窗子上,曾经盛开过两种花:一种是变幻莫测的冰窗花,短暂而美丽;另一种就是这‘窗户花儿’了,耐看持久。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乃大自然慷慨所赐,非人力所能为,只在冬季诡异地绽放在玻璃之上;而后者由手工剪就,粘贴在窗户纸上,白纸衬红花颇有味道。

   在玻璃尚未盛行之时,街坊四邻的窗户,都是像竖琴一样的窗棂,在琴弦与琴弦之间,被切割成疏密有致的方格。格子里糊着雪白的“高丽纸”。它有韧性很结实,不惧怕风吹,只忌讳用手指粘唾沫“捅”。其实早在元代,厚厚的玻璃就已出现在了豪门官邸的窗户上,未流入民间,可这绿瓦红墙内的紫禁城,为何还糊窗户纸?单是金贵就说不通了。难道这层薄薄窗户纸,御寒能力真在玻璃之上?还是因了那窗户花儿呢,说不清了。不过对寻常人家来说,即便是区区白纸,也只是过年或嫁娶喜庆时才能添置。打扫完房子,扯去旧窗户纸,糊上新的,顿时满堂生辉。窗户花儿便是点缀窗棂的最好装饰,所以对它的选择是慎之又慎。

    “买哎!小猫儿小狗儿小公鸡儿——狮子叭儿狗窗户花儿!”

    您可别误会喽,这可不是卖活物儿的,吆喝的小猫、小狗、小公鸡等,正是用红毛边纸剪就的窗户花儿。不过这也只能算是窗棂的点缀,真要填满自家的窗格,就得请样儿了,依窗格子的尺寸,自己绞了。

    在我童年的印象里,姥姥的花样子最多,您就看吧,每到年下,张家大妈李家大婶就都来了,这个塞给我一把大红枣,那个放在我手上一捧瓜子;乐得我心花都开了。邻家的二奶奶还给我缝过屁帘子呢。遇上大雪纷飞的日子,姥姥就急着忙着招呼大伙儿,坐在烧热的大炕上。姐姐用家里的小石磨粉碎些小麦、玉米豆,熬成面茶,端上热炕头,喝在肚里驱寒又暖和。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十分融洽。后来才知道,自家的窗花是很有些名气的,隔着几条胡同的人,都来我家“请”花样。
    一个“请”字包含了多少情份。

    至今我还记得,姥姥剪窗花的情景:将几色纸认真地叠成方格,戴上老花镜,将剪刀插进纸里;就成了窗户上盛开的花、游动的鱼、飞翔的鸟。她最拿手的是剪鸳鸯,青的山、绿的树,各种颜色闹闹腾腾的花衬着,水清的能见底,鸳鸯活得能听到窃窃私语;有喜上梅梢图、牡丹双喜图、龙凤双喜图、莲子双喜图、鸳鸯双喜图等,红是红,绿是绿,活灵活现。

    贴窗花也是门艺术,毛毛糙糙的我经常把窗花贴反喽。姥姥极耐心地教我们如何小心地抹卸了劲的糨子,如何地搭配色彩,如何地组织图案和意境。没想到这小小的窗户花儿里,还有这么多学问。贴完最后一格窗花,姥姥将油灯挪到窗台说,你们出去看看。 

    多年来我一直回味着那个晚上发生的情景,当我们这些孩子们跨到院子里的一瞬间,都被自家的窗户上展现的景色惊呆了;随着那盏灯上下左右缓慢移动,那满眼的山水便都活了。花红柳绿,水也仿佛流动了起来。院子里一下子涌满了人,大家都被一种美震惊了。院子里非常安静,你甚至能听的见鸳鸯在呢喃,闻的见牡丹花氤氲的香气。姥姥的灯火,移到哪个窗格子里,我的心就嘎巴响一声。直到来个串门的“啊”地了一声,院里的人们才回过神来,天上纷纷扬扬飘落雪花,却原来还是周天的寒彻。

    现在想想,古人的‘洞房花烛夜’,那里面的花不就是这窗户花儿吗!双喜字被戏水的鸳鸯烘托着,外镶细碎缠绵的艾草。有了它,雪白的窗户纸,遂成了背景,成了舞台。整扇窗户便有了生命,冬天也就温暖起来了。窗内也就成了独特的世界,让人浮想联翩,环顾生情。如果没有这大红的窗花儿,那还算什么洞房。

    暖冬了,冰窗花是难得一见了;雕花的窗棂换成了大玻璃窗,窗花也少见了,不知是人们没有时间剪呢,还是怕糨糊弄脏了玻璃,再着说这窗花儿贴在玻璃上也不是味儿啊;我的抽屉里锁着些花样,临到腊月常常翻出来给孩子们说,知道吗,这就是窗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