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家长学习六字诀二(实践篇)
(何 振/教育无科)
关于学习,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教师学习如何来教育学生,家长学习如何来教育孩子。但一路走来,绝大多数的教师和家长学习效果并不好,甚至是越学习越迷茫。
如何让学习更富有成效?教师学习教育教学和家长学习家庭教育都要秉承六个字——“看书、实践与思考”,这六个字分三步,相互关连,相互循环。不管我带出来的老师还是带出来的家长都是从这“六个字”中成长出来的。前天我写的是看书篇,今天我写实践篇,明天我写思考篇,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上一篇我们说到通过看书来学习正确的教育理念,看书之法宋代文学家朱熹说得最为精到“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我们亦可从中获益。对于广大家长和教师来说,看书看得并不少。你问她,她什么都知道,你讲的她几乎全知道,甚至你没讲的她也知道,可要她解决孩子的实际问题,又却束手无策,一脸茫然,最后她能说的话只有一句“她的孩子与别人不一样,太难教了,书中说得是好,但都没用……”,唯独的就没有说自己没真正弄懂和做得不好,象这种教师和家长几乎永远无法获得教育上的真正体验与要义。
“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你书看得再多,懂得再多,你不去实践和不会实践,那也等于零。那如何来把我们学到的东西用到实践当中去和如何实践呢?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白一点:孩子的改变来自于你自己教育方式的改变,先改变自己而不是把注意力用来改变孩子和述说孩子的种种不是。本文将就如何进行教育实践提供四种方式:
1、实践和改变先要从自己身上开始,而不是拿孩子“开刀”(述说孩子的种种不是)和从孩子身上开始。改变的原点和对象不要搞错,是自己,而不是孩子。
孩子的问题90%是由父母和教师不当的行为造成的,我们无法改变自己,也就无法帮助孩子。只要你能真正从自己开始改变,实践就开始变得有价值。离开这一点的实践,你付出多少都是徒劳。孩子有再多不好都是你的孩子,你没有选择,抱怨不能帮助你解决任何问题,只能让问题变得越来越坏。所以教师和家长唯一能做的是接纳孩子,从此之外没有更好的选择。接纳孩子是教育的开始。
接纳是教育的开始,没有接纳就没有教育,也无从教育。
2、把从书中看到的正确理念和做法来参照自己,把自己平时教育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列出来,先改变自己犯的错误最多和最不足的地方(如抱怨唠叨、命令孩子、喜欢比较和控制不住自我情绪等)。用书中的方法有意识的来改变自己,当你能改变自己教育中最大弊病的同时,孩子也会悄然改变(请注意,不是立即改变,而是悄然、慢慢改变)。你不用怀疑这一点,只要你在变,孩子一定会转好,孩子的改变总是比我们慢一拍,因为是我们先变后孩子才会变,而不是你一变孩子马上变,要学会等待。
改变自己要从自己最不好的地方改起。这样收到的效果会最快和最好。
3、吸取书中正确的理念和教育方法,把孩子现在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时好时不好的行为列出来,用正确的方法(如正面的鼓励与强化和积极的心理暗示)先从孩子最容易改变的地方做起。
如孩子有很多学习习惯不好(如作业磨蹭、拖拉、粗心马虎、字写得不好和忘记作业等),我们不要一下想让孩子全变好,那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可选其中最容易做到的一点教给孩子和鼓励孩子做到(记住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孩子能完全做到这一点时,孩子内心就会获得改变的信心和更有积极性,同时我们也能很快从中收获信心和体验到教育孩子带来的成功感,这将让我们更有信心来做好孩子其它方面的改变和更好的改变自己。
改变孩子的问题要从易到难。不是从难到易,更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4、要学会等待和坚持。坚持是考验家长的试金石。方法再好也要看你能否坚持,没有坚持就没有习惯。
当孩子的问题有了起色后,过一些时日,孩子会“旧病重犯”,这时我们要切记不可训斥孩子“没几天好又变回了原来的死样子”,应该给予孩子行为时好时不好的理解,任何人习惯的改变(包括孩子)都是从好到不好——再从不好到好——又从好到不好——从不好到好——最后习惯稳定,一直好。这是习惯养成的波形规律,而不是一天养成。在这个关口,要学会等待和坚持:孩子做得好的时候,鼓励孩子“对,就是这样,做得很好!你在往前,你能一直做得更好”;孩子又开始变得不好的时候,告诉孩子“没关系,今天可能是你没注意,明天我们再来”,只要如此这般,孩子就一定会持续往前,直至真正改变。对于我们自己也是一样,有时做得不好也要原谅自己并告诉自己“明天继续努力,我也一定可以变得更好”。坚持下来,你始终会看到希望的曙光,并最终收获成功的果实。那时对你来说,教育孩子是一种快乐和成就,而不是抱怨和烦恼。
教育孩子,要学会等待。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坚持不住的家长与教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