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让孩子拥有健康心灵——5月5日林文采博士讲座笔记

(2009-05-06 13:02:29)
标签:

林文采

萨提亚

讲座

家庭

父母

家长

关系

儿童

孩子

心理

育儿

教育

分类: 爱育自由·共同成长

林文采博士简介:
    美国心理辅导学博士、美国临床辅导学博士,著名的萨提亚临床督导及课程导师,马来西亚萨提亚中心首席导师,从事辅导25年。目前在马来西亚、中国等地进行教学、辅导工作,著有《爱无止境》《少年心事》《我心深处》等专著。同时,她还是四个孩子的妈妈。

 

林老师开场提出的思考:

 

*父母爱孩子多还是孩子爱父母多?

答:两种爱是不一样的,父母爱孩子更多。

 

*为何亲子关系中常常是爱却不亲?

 

*为何孩子有偏差行为?

答:多年的心理治疗个案经历都在表明,孩子出问题的地方不是行为,而是他的“情绪”。无论孩子出了什么问题,都是情绪出了问题。情绪是一种能量,能量被卡在身体里,越积越多,充满内心,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渠道和出口,就会令人情绪焦躁,对成人如此,对孩子也是如此,孩子的行为可能会表现为多动坐不住、打人、损坏物品、暴躁、叛逆等等。孩子会有这些行为都是因为内在积聚了太多情绪能量。

 

PS:简言之:情绪 ——能量——(压抑)没有出口——偏差行为

 

 

孩子成长需要营养,生理营养如何给予,父母有太多的参考,而心理营养呢?

 

 

儿童成长各阶段的心理营养需求特点:

 

0——3个月心理营养需求:

A 无条件的接纳

B №1 in the life(我是最重要的)

 

以上两个需求,谁能够完全做到呢?

答案一定是妈妈。(爸爸如果在过程中参与的多,也可以做到)

孩子出生后,妈妈的身体会自然分泌乳汁,母乳是孩子最好的食物,会根据孩子的营养需求自动调节成分(但母乳最多喂到3岁,3岁后就没什么营养了)。

同时,妈妈的身体会自然分泌出一种叫苯体荌的荷尔蒙,这种荷尔蒙会促使妈妈做出可以满足孩子此时全部需要的行为,充分满足孩子的心理营养需要。

但如发生产后抑郁症,或是有重大突发事件干扰(如婚变),或其他情绪问题,这些情况的出现就会阻碍妈妈分泌出这种荷尔蒙。男人在谈恋爱的时候也会分泌这种荷尔蒙,就是为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了。

孩子在这个时期为了满足需求,会挑选一个人作为自己的“重要他人”,通常这个人,可以是妈妈或爸爸,但也可以不是,这视孩子自身情况所定。有的孩子非常地敏感,非妈妈不可,一定要妈妈,其他人都无法成为“重要他人”,有的孩子没那么敏感,可能从小交由爷爷奶奶带,就选了爷爷或奶奶作为“重要他人”。

儿童在这个时期的这两个心理需求如果没有得到满足,终其一生都会寻寻觅觅,他必须要完成这个过程的弥补,其行为可能表现为早恋,持续时间可能需要三个月。

孩子为什么会早恋?现在的孩子早恋越来越早,越来越多,一方面说明孩子在婴儿期的需求未满足,一方面也说明现在的父母越来越忙碌了。

孩子早恋时也会分泌苯体荌,会有无条件的接纳和我是最重要的感受。如果你的女儿刚刚恋爱,你最好是不要问她“你是要妈妈还是要他(男朋友)”的问题,因为她一定会在心里说“我要他”。就是要问你也要三个月后再问。怎样让孩子拥有健康心灵——5月5日林文采博士讲座笔记

 

 

4个月——3岁心理营养需求:

安全感

这个安全感最大程度地来源于父母之间的良好关系。

 

给孩子安全感最好的方式是夫妻关系良好,当然还有重要他人是稳定可靠的。因为父母就象大地一样。这个时期的儿童,如果父母整天有冲突,吵架等,对孩子而言就如同是经历地裂一般的巨大恐惧。

如果得到了足够的安全感满足,就会自然健康的和母亲分离,就象孩子刚刚出生时,要剪断脐带一样(生理分离),想象一下如果脐带没有剪断会怎样?孩子就无法生存。

心理的脐带也需要剪断,这就是心理的成长。成长,就是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体。

这个过程是会自然而然发生的。如果孩子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就会产生所谓的“分离焦虑”。

孩子的行为表现出粘人,通常可能是因为安全感的需要没有满足。

3岁前,孩子通常没有记忆。你可以回忆一下,尽量往最小时候回忆,看一看你记得的最早的事情发生在几岁?通常都是在3岁以后,如果你有记得3岁前的事情,请你要注意观看一下,那是什么事情了,通常来说,那一定是对你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事情,所以你才会记得。

为什么孩子3岁前基本没有记忆,是因为这个阶段,孩子与妈妈是“共生”关系。孩子没有“我”的概念,把“我”和“妈妈”视为一体。没有“我”,也就没有关于“我”的记忆。如果妈妈(也可以是其他人,只要这个人是孩子认定的“重要他人”)不见了或发生事件,孩子就会不安。

在这个阶段里,孩子需要慢慢、慢慢地一个过程,来慢慢、慢慢地把“我”和“妈妈”逐渐分离,通常情况下,孩子在3岁过后,能够顺利、自然地完成这个分离过程。你会发现,3岁前,孩子比较粘你,但是到了4岁,他就能离开你跑的远远的也不会回头。

在孩子的成长中,必须要经历这样一个逐渐分离的过程。

目前国内基本是三岁上幼儿园,林老师建议可以四岁上,因为一般情况下,孩子这个时候已经完成了和妈妈的分离。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的安全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比如父母离异、频繁更换抚养人、频繁更换生活地点等,都会对孩子的安全感造成损害,同前面一样,孩子会一生寻寻觅觅,需要弥补这个需求空缺,需要的时间和童年一样,可能是三年。

行为表现上比如恋爱中总要向对方求证是否爱我,是否会离开我等等,比如失恋,有的人失恋就会自杀,那并不是因为他痴情,而是他的第二次心理创伤,源于小时候安全感的缺失,如果有人对你说“没有你我就活不了”,那不说明他有多爱你,只说明这个人的心理不够健康。

孩子在安全感上没得到满足,长大后会产生许多关系上的问题,如人际关系,他不能够学会如何与人建立关系,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他有很多的不确定与恐惧,不能够独立。

夫妻之间婚姻的头三年磨合期,也有在寻求安全感。主要有三方面的差异:A 夫妻价值观差异;B 双方原生家庭的碰撞;C 夫妻性格差异。

 

PS:“原生家庭”意指: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家庭,一个是自己在那里出生并成长的家,另一个是自己长大进入婚姻生活所创造的家。通常意义上,原生家庭就是指从小成长的家,而自己长大后组建的家被称为新生家庭。 .

 

 

4——5岁心理营养需求:

肯定、赞美、认同。

 

这个时期孩子需要这些,就象鱼儿需要水一样,鱼离开水,就无法生存。

如果孩子得不到满足,就会不断的去要,就象你两天不喝水的话,你满脑子都是想水!水!水!去哪里有水!孩子也是一样,在这个时候你去告诉孩子要专心!要认真!他根本不会听你的。

值得注意的是,爸爸对孩子的肯定和认同,比妈妈的影响更大。通常4岁后,孩子需要爸爸更多(3岁前需要妈妈多)。

如果这一时期需求未得到满足,孩子一生都在寻求别人的肯定和认同,要找到一个“重要他人”来弥补这一需求。如果孩子不能够通过正面行为获得父母的肯定、认同,可能会转而用负面行为来引起父母关注,故意做出一些不被接受的叛逆行为,哪怕被父母打骂,也好过被父母忽略,被忽略的感觉是最痛苦的。

 

 

6——7岁心理营养需求:

学习、认知和榜样。

 

这个时期是孩子学习的最好时期。偶像是这个时候需要的,这个年龄的孩子去学校会把老师或学长当成榜样。他需要学习如何更好地面对这个实际,包括掌握一些技巧,方法,包括人际交往的知识等等。如果没有得到满足,就像一些年轻人盲目地崇拜偶像,崇拜到一种病态。也是因为童年这部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对于年龄更大的孩子,关键字是:给他们选择的自由。

 

 

接下来,是林老师做了三个个案的家庭雕塑示范,以指责、讨好、超理等姿态语言形象表现出家庭关系的症结所在。

……

PS:这一段我不去赘述了,因为觉得怎样都无法描述清楚的,这个感受,只有亲临现场的人,才能够体会到,如果是扮演角色的人,感受就更加深刻。我觉得这个家庭重塑的方法,是萨提亚理论中的经典方法,不管一个家庭有什么样的问题,只要按照家庭雕塑呈现出来,通过适当问话,就能够将其中角色的感受引发出来,个中你之前可能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无须多言就已经展现无遗。

 

 

最后是回答父母提问。

问题之一:孩子一岁四个月,爸爸出门上班的时候,孩子总是哭闹,不让走,是悄悄的离开他还是告诉他的好?可是告诉他,他就会哭。不知道怎么办好。

答:要告诉孩子。“重要他人”离开的时候,孩子处于分离焦虑。孩子哭的时候你可以拥抱着他,并用手掌向下抚摸他的背部,有助安定情绪。还可以给他一个替代物,如毛绒玩具,毛巾等,要求要柔软、温暖,爸爸不在的时候,可以用它来替代。……

 

问题之二:孩子七岁,特别粘我(妈妈),去哪里都要拉住我,怎么办?

答:说明孩子安全感的缺失。多陪伴孩子,可以什么也不用做,就是安静地全然地陪伴孩子,孩子做自己的事情,妈妈在旁边坐妈妈的事情,安静的陪伴,给孩子足够的“个人时间”。陪伴质量重要,陪伴数量也同样重要。他必须要完成这个安全感的建立,才能够独立。

 

PS:我理解的“个人时间”是一对一(父母一方与孩子或父母两人与孩子二对一)的全然高品质的陪伴时间,即只属于孩子个人的陪伴时间。

 

问题之三:现代父母要上班,要照顾家庭,自己已经很累,个人精力有限,林老师有四个孩子,是如何分配精力和时间的呢?换言之,如何在有限的精力给予孩子更高质量的关爱?

答:很简单的,其实你不用做什么。

爸爸对孩子的影响——自我形象。父亲的一句肯定比其他人的十句肯定还重要。

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情绪稳定。妈妈稳定的情绪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最重要。

其实满足孩子成长阶段的各种心灵营养很简单,你可以什么都不要做,只需要提供一个环境,他自己就会达成。简单的说做到四个字:温和,坚持。当然其实最重要的是自己个人的修炼。

 

PS:林老师关于孩子各阶段心理营养需求的划分,我感觉与我正在阅读的《滋润的爱》一书的划分比较相类,参考如下链接:“了解你的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