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在港求职的你:如果再回到从前

标签:
教育 |
分类: 小河弯弯向南流 |
梦里江河的话:
就香港科技大学而言,每个新生都有大二的“组爸组妈”甚至大三的“组爷爷组奶奶”对口迎新及指导,学校也给每个学生配备一名教授和一名社会成功人士进行指导,可以发电子邮件交流以及网上预约见面。除了这些,再多向其他教授和学长请教求助,做好学业、职业规划,每天都在合适的时间做好合适的事情,四年之后一定海阔天空。
致在港求职的你
我读的是商学院,耳熟能详的会计与金融专业。在刚上大学的我的眼里,这个专业代表了金融业所有的可能性。我的能力不差,也愿意用功,所以心底里我觉得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我想做什么都能做的了。暂且不论那个时候的我是否无知或者是否自大,但正是基于这种一知半解,我坚定地相信我未来工作的想象空间是无限大的。
可是当我开始找工作的时候我发现我的想法过于天真了。无论我是否真的很有热情去学习新事物,是否真的对待工作要求很认真,作为recruiter来讲,他最看重的是if
what I did in the past proves my suitability for the
job。简单来说,一腔热情是不够的,重在实际操作。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我可以回到刚刚进入大学那一刻,我应该怎样塑造我未来工作可能性的空间呢?其实对于大学生而言,这个实际操作很简单,专业方面的积累实习经验的相关性。
专业
我想我最不赞同的一种想法就是“学校里学的东西都是没用的,将来进入社会不一定从事本专业,而且社会生存技巧远胜于学校学的那些纸上谈兵的东西”。
我对这种看法持坚定的反对意见。如果真的是这样,教育体系的设计者难道是虐待狂,非得要每一个人的人生白白浪费几年?显然我们的教育家没那么蠢。还有一种看法,“大学就是用来社交,建立人脉的”—如果人人都去建立人脉而不做实事,那这个人脉又有什么价值呢?
好了,我的看法如下:
1)就我所在的金融领域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专业知识是非常被尊重的。你更加了解corporate finance,更加知道怎么样做一个公司的盈利预测并且分析它的价值,在未来工作中的IPO,M&A交易中你就越容易更快的适应,并作出贡献。就我所知,没有人是在饭桌上想出一个数字来决定公司价值的,fundamental的东西永远是最终需要依靠的核心因素。
2)每一个领域细分下去都有无数个行当,而每一个行当都有它的career path,都可以成功。你本科学了会计,那么很有可能你会进入四大,未来成为专业人士。但做投行、做研究都需要扎实的会计功底,你是否深入挖掘了自己的专业潜质,让自己的普适性更强。在你学会计感到十分无聊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这门学科的要点在哪里,他可以被怎样的应用。我也是学过枯燥的会计的,但at the end of the day,当我总结会计为我带来了什么的时候,我认识到那些debit credit的规则我可能已经忘掉,但是对于公司financial performance的定量分析我掌握了扎实的框架。
3)课程选择很重要。举例来说,我不知道在校生中多少人能分得清corporate finance和derivative markets这两门几乎所有商学院都提供的课程的领域区别在哪里,对应的是投行里的哪些部门。如果你能清楚的讲述他们的不同,和他们在工作中的应用方式,那么我想你一定不会对你的未来太过迷茫。
4)有一个误区好像是大家觉得理科和工科的学生更受front
office欢迎。但我觉得这大部分是因为这些科目的学生更加用工刻苦。商学院的课可以非常的不水,大部分只是因为不容易挂科,而让很多人似懂非懂的蒙混过关。如果理工科学生甚至文科学生可以跨专业做好金融,我不觉得为什么商科学生不可以。
实习
如果你有明确的目标,那么就从一而终,focus在专业领域往上走。大公司进不去,先进不知名的小公司,但确保做的事情是相关的。从小公司出来,积累经验,再拿着经验去找大公司bargain。我见过很多人都是这样一步步上来的,所以不要抱怨为什么大一的暑假你没有拿到toptier的offer。
另外,实习来讲,相比大公司back office的offer和小公司的你想做部门的offer,我极力推荐后者。道理很简单,事实上你很难拿着高盛operations的工作经验去叩开大摩front office 的大门—你的上一份实习恰恰让自己变得不relevant。你要怎么解释为什么你选择了operations?“喜欢做operations?还是你懒得去拼更好的offer了?”反过来讲,如果你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那就放开去尝试。
这个世界welcome两种人:一种是very focused and knows what he/she wants clearly, 一种是very diversified,and willing to face various challenges. 后者尤其适用于实习的寻找,after all这也是你try out的一个过程。当你尝试过很多东西,有了自己的story,那么你就可以拿着这个story去找你心目中的graduate job,然后settle down and go for it in the longer term。
最后,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好高骛远,觉得大家说好的就是你想要的。你是什么样的性格到了大学我想80%已经定型了,在工作上变成另外一个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强迫去做的结果就是你过得也不开心。像前文所说的,seriously,每一份工作都可以做的很出彩,都可以成功,而且做的越好空间越大。同时工作和工作之间的比较本来也就是apple to orange,不怎么可比。我还是相信,坚持想想怎么做好自己的规划,怎么一步步脚踏实地的提升自己,付出努力,是让自己工作想象空间变得更大,更美好的靠谱途径。
本文为港漂圈求职原创,转载请注明“转自港漂圈求职”
- 2014-12-14 18:18:28
- 2014-12-10 12:50:28
- 2014-12-05 07:56:28
- 2014-10-22 07:56:28
- 2014-09-01 12:50:28
- 2014-08-06 07:56:28
- 2014-05-24 07:56:28
- 2013-11-29 12:39:58
- 2013-11-09 10:08:18
- 2012-08-12 1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