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大学就读一年经历问与答
(2014-08-11 12:05:28)
标签:
教育 |
分类: 国外名校和留学信息 |
梦里江河的话:
此前转载过高达明同学写的《申请英国和加拿大本科名校的经验体会》,现在转载他这篇同样既有详细描述又有心得体会的学习经历。我很喜欢他这种纪实态度和分享精神,希望能有更多人受益,也许文中某一小块内容就刚好对上点了。
【参考】大学问与答
作者:高达明Gary
1. 你的学校和专业?
我就读于多伦多大学,专业是工程科学(Engineering Science/EngSci)
2. 工程科学是什么?它和其他工程系有什么不同?
工程科学(下面简称EngSci)是多伦多大学非常特殊的一门专业。事实上,它是一个Department,由不同的工程专业组成。前两年为基础课(普通工程系只有一年),涉及范围从结构工程到软件工程,覆盖面非常广 - 这就是为什么它叫这个名字 - 所有工程的科学学科无所不包。从第三年开始,学生有八个专业可供选择,其中金融工程和机器人工程是最独特的两个专业,可以说是加拿大独有。
EngSci不仅仅是工程,它更注重缜密严谨的科学推导,而不是直接套用公式。另外,我觉得它更偏向理论,在实际应用方面不如其它工程系。当然,如果你具备了一定宽度和广度的理论知识,实践应用并不是一件难事,EngSci就恰恰在这一点让你觉得非常prepared。当你具备融会贯通的能力时,对于交叉性学科(interdisciplanary subjects)的学习和研究就会更加得心应手。我觉得如果想在当今社会出人头地,人们必须领悟到:只有站在更高的高度,对各个学科的大方向有一定认识,并且懂得把它们有机结合的人,才能创造更多的机会和价值。仅凭对自己专业的深入了解,不关注周围的大环境显然是不够的。
3. 介绍一下你第一年的课吧?
首先,EngSci前两年是没有机会选课的(除了大二下学期的elective以外),每学期学校安排六门课。对于大学来说,六门课已经是非常demanding了。
个人认为前两学期课程难度差不多。当然,很多人觉得第二学期更难。。。每个人的感觉不太一样。下面我就把每门课(两学期共12门)介绍一下:
数学部分:
MAT194 Calculus I: 我觉得这门课并不难(也许是学过A-level Further Math)的缘故。知识方面涉及limit (delta-epsilon proof), derivatives, integrations (包括反三角函数和Hyperbolic functions), 和first and second order differential equations。内容相对简单,不过要注意,在考试时题会比平时难无数倍(据说有教授根本做不出来的题),不要以为以前学过就可放松警惕。一旦做好这个准备的话,复习会更加认真,做起试题来也不至于使劲骂街。
MAT195 Calculus II: 跟194几乎同等难度。唯一的不同是知识的内容: techniques of integrations & applications, polar and parametric equations, 各种你能想到的series, partial derivatives and Lagrange Multipliers,最重要的是包含20多页的proof (all the continuous functions are integrable)。。。实际内容感觉比较多,但考试题相对直接。基本上属于会肯定会,不会肯定不会的那种。。(听起来像废话)
ESC103: 基本的线性代数知识和应用。线性代数知识无非就是基本的vector和matrix(没有超出Further Mathematics), 应用包括估计积分值,用matrix解differntial equations还有我最喜欢的least-square。同时我们学MATLAB, 用它完成这门课的应用。总体感觉较简单,但把分非常严。
MAT185 Linear Algebra: ESC103的延续,继续加深线性代数的学习。这是一门纯数学课,所有的定理及证明需要烂熟于心。这门课最大的难点,是如何把那些奇奇怪怪的notations搞明白(因为课本和试题基本上以符号为主)。我觉得还是挺难的。。至少投入的时间相当多。
物理部分:
PHY180 Physics: 基本是高中物理知识(加上A-level Further Math的机械部分),结合微积分和vectors,一般人不会有太大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每两周一次的实验报告比较费时间,一定要认真写。我记得转动惯量的实验我算到了凌晨五点,gyroscope实验让我好几周没睡上一个安稳觉。关于实验的计算,能用Python写一个程序至少可以省两三小时。
ECE159 Electric Circuit: 电学课,内容包括基本的电路分析(比如nodal和mesh analysis), 电子元器件(主要是capacitor inductor和operational amplifier的应用), First/Second-order circuits(LC & RLC), damping, phasor等等。最有意思的部分是用phasor分析复杂的电路(此时电阻可以是虚数), 比传统解differential equations容易得多。这门课不简单,如果没有了解到本质只会做题是没有用的。
结构与材料:
CIV102 Stuctures and Materials - An Introduction to Engineering Design:这门课主要介绍桥梁的结构分析,其中包含truss, girder和reinforced concrete。对于钢铁结构,木材和混凝土的behaviors学习非常深。我觉得最大的亮点是两个projects:第一个是设计一个跨度为150米的钢架桥。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计算承重,而且要考虑到风阻,在选材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钢铁的型号、价格和美观程度。在项目结束前需要提交10页的详细计算说明以及桥体工程结构图。第二个是设计一个纸桥(提供的材料仅为一块1平米的纸板),完成计算画图,并且需要搭建出来参加比赛。我记得最强的一组承重可达2200多N,真的是令人惊叹。这门课的教授是桥梁混凝土方面的大师,曾设计过多伦多CN电视塔的结构,并编写混凝土方面的standards(行业标准)。在我看来,这是第一年最完美的一门课。不管我投入多少个日日夜夜完成problem sets和projects, 我都心甘情愿,并乐在其中。
MSE160: Molecules and Materials:前半部分即为基础化学知识(与A-level化学类似),后半部分多为金属结构(原子排列方式和金属疲劳)的研究。知识点很多且分散,需要集中记忆。实际难度一般,但如果对这些知识没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就会感觉很难。
计算机:
CSC180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Programming: Python语言。从最基本的语法学起,到list/dictionary/file handling,再到基本的算法(如merge sort,big-O notations)。内容组织得清晰有条理,实用性比较强(最后我们做了一个数独游戏)。不过可惜我之前从没接触过编程,学这门课的时候时有惊险情况发生。
CSC190 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s:C语言。我们先用两周的时间把所有基本的语法过完,从第三周开始介绍struct, 接着大量介入指针pointer的学习(有linked lists, queue, stack, tree就绝对少不了大量的指针),中途学了点bit-manipulations,然后花最后一个多月专门解决各种memory allocations的问题。我们基本能用已学过的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编写python的dictionary,并通过算法提高运转效率。总体感觉algorithm并不太难,但C的语法。。。简直了。。。我基本上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在pointer的语法上(稍不注意就会让程序崩盘。就算是运行成功也要考虑到memory leak。debug的难度可想而知。。。)
工程设计:
Praxis I/II: 不要问我为什么叫praxis, 什么是praxis。这门课只有亲身体验才知道。简单来说,就是教你如何发现问题/需求,阐述问题,进行设计并refine自己的设计。说白了就是把工程设计的全部过程亲身经历一遍。设计的内容小到解决装lotion的瓶子残留物,大到帮助aphasia病人回复记忆与表达能力。这门课我参与的全部内容请浏览http://daminggao.wix.com/engineeringdesign
4. 国外的学霸是怎样的?
首先,我在这里并不是一只学霸。
我接触的老外学霸有两类,这两个人跟我关系都比较密切。
第一个: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刻苦、认真。对于每次上课笔记从不含糊,下课恨不得把所有题目做一遍,并加以总结。他并不聪明,但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仍能取得超常出众的效果。我记得第二学期编程project我弄了整整一个周末,最后还是因为memory的问题崩了,然后回去睡觉了。他基本跟我一样,也是问题重重。不过令我没想到的是,他又在学校的某个角落研究了整整一夜,最终竟然在早上7点多钟完成了project。我知道之后震惊不已。。一旦他进入泰然自若的状态,实力无人能比。我本以为自己是刻苦的模范,跟他一比,可是小巫见大巫了。
第二个:我不知道怎么来形容他,仿佛是个外星生物。他对你能想到的东西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往往了解很深。他精通七八门编程语言、擅长所有理科、热爱音乐、喜欢社交、在社会和心理学上获过大奖、宗教大师。。。之后还有太多。我最佩服他的一点是: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这就使他潜移默化地学到了很多东西。他对于知识的态度远不如多数人那样功利 - 所学的一切完全是为了充实自己。另外他的淡定、内心的宁静也是值得我认真借鉴学习的。
我想,如果我能介于第一个和第二个学霸之间,我就完美了
:D
5. EngSci给你带来了什么?
这一年过得确实不容易。跟我关系好的同学都知道,我很多次都想退出,但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我的一个好哥们总是说:When you are of sober mind,再来决定去留。当我仔细回想,虽然我第一年牺牲了很多,所得到的也够我受用终身:
第一,终身学习的能力:EngSci课程的特点让我能够快速学习一门全新的技能,并且我也有热情时刻接触新鲜事物。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就是终身学习。不管他有多聪明,过去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如果他不知道更新自己的知识,终有一天会被社会淘汰。
第二,淡定从容的品质:我绝对是变淡定了许多。在EngSci我经受过无数的小挫折,比如憋了几天的程序愣是被自己删除了;比如写了一晚上praxis,最后内容完全不及格;比如自己已经认为project做得非常完美的时候,别人的想法似乎更胜一筹;比如我心爱的自行车一转眼间丢了。。。类似于这种小事数不胜数,最终自己遇到类似的事情能冷静下来仔细分析,并且尽量解决问题,这就是最大的进步。
第三,优秀的同学们:中国同学和老外,我都接触很多。从他们身上我能看到许多可贵的品质(如上一个问题所说),跟他们沟通便是一个完善自己的过程。这里许多同学都有丰富的研究背景,或者在Google这样的公司工作过,搭建好的connections也是很重要的。国外,也一样注重关系,但拼的还是硬实力。
我知道这三点非常不具体,或许你觉得不值一提。但对我来说,这是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 - 用语言总是表达不太恰当。
6. 人大附中ICC对你大学的帮助?
第一我想说的是:语言。我高中之前英语并不好,但进入ICC后,一些很优秀的英语老师(比如Andy), 让我对英语这门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尤其喜欢单词之间微妙的区别、写作时语言的整体连贯性和内在逻辑。在这些方面”小有研究“的我和外国朋友沟通起来,非常轻松自如,而且我时常能进行极其深入的交流。这恐怕在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同学里并不多见。(原谅我听起来有点吹,但我没有撒谎)
第二就是:性格。在学习部工作的一年,我组织了许多活动(大家应该有点印象), 也时常做些presentations。这些难得的经历让我一个本身自卑的人变得非常自信。要知道,自信在国外是最重要的品质。你怎么展示自己,大家就会怎样看你。不管实力再强,没有自信,没有人会出来挖掘你。在国外不存在伯乐这一回事。
7. 今后的打算、想法?
短期:我希望自己对编程/ECE也能像对音乐那样充满无限热情,争取在近一年之内做出一点东西。
长期:我希望自己能顺利进入常青藤大学继续自己的学业,毕业后在一家充满创造性的公司找到自己的位置,或出来创业。
8. 对于国外读书或即将出国的同学,有什么建议吗?
我也刚出来一年,许多想法还比较天真,上面胡扯的几千字大家也不能全盘接受。我个人的建议很简单,只三点:
(1)敢想、敢做、敢拼。用自己的努力”杀出一条血路来“。
(2)不要以为自己出国就有多么了不起。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不同,出国只是一种选择罢了。
(3)时刻有一颗中国心,别忘了自己的根。
- 2014-08-05 12:23:28
- 2014-08-04 20:06:28
- 2014-07-19 13:31:28
- 2014-07-11 17:28:28
- 2014-05-15 19:26:28
- 2014-05-11 08:55:28
- 2014-04-12 07:56:28
- 2014-03-14 19:26:28
- 2014-02-28 07:56:28
- 2014-02-10 07: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