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学生:参加全国物理夏令营竞赛辅导的难忘经历
(2013-08-15 07:39:18)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人大附中学生故事会 |
梦里江河的话:
那些最终在数学、物理竞赛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的孩子,大多先前会在假期中参加高大上的全国性竞赛辅导夏令营,在学期中旁听不明觉厉的国家集训队集训。
本文作者是人大附中高中2012级14班学生,非常优秀和全面发展的孩子。他前不久写的文章《我们为什么热爱人大附中》在人人网流传甚广,也被人大附中网站刊登,也被转发到论坛上了。他的博客里还有几十篇个性鲜明的文章,但鲜为人知,建议网友有空去看看。
难忘石家庄:记二零一三暑假物理夏令营
人大附中新高二(14)班
我没有想好应该怎样称呼我们的主讲教员舒幼生。若为表敬意,应称“教授”;为表爱意,则应称“老师”。我们对他的敬爱,是三言两语所难以说清的,相信所有听过舒老师课的学生都是这样的感受。论辈分而言,我应该算是他的徒孙,因为他当年的两位学生现在都是我的老师。我们对舒老师的喜爱,来源于他高质量的授课和非凡的亲和力。
第一天的第一堂课,他一上来就跟我们说:“同学们从旅馆到学校要过一条马路,过马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尤其是不要在过马路的时候用手机。”九天的讲课过程中他为了打比方一次次自嘲“老了”,可是在我们看来,他虽然头发已经全白,但言谈之间丝毫没有老态。他讲课的思路依然清晰、观点依然明确,而且还有一颗年轻的心,有一次画完一个电路,他觉得不好看,就说“这电路画得不好,跟卡酷里面的妖怪似的”。他的神情和话语中丝毫没有老教授的架子,反而像是同学们的亲密朋友一样。
当然,更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他独特的讲课方式。他在第一节课就讲明,他注重的是科学的思想与方法,而不太注重具体题目。他说,若想学做题自己看书即可,而有教有学方为教学,教员(这是他自己常用的词)的任务是把自己的思想方法传授给学生。这几天他确实贯彻着这个方针,我总结起来他的授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注重在简单的问题中渗透深刻的科学思想,比如我们讲的第一道运动学题目,他就借机提出“初态可以预言末态,而末态有时却很难反推初态”的道理。除此之外,他还多次强调一种客观的科学史观,强调物理模型和物理规律虽然具有局限性,然而应当站在当时认知水平的历史背景之下来看它的作用,最典型的例子即是不能因为相对论的建立而否定牛顿力学的价值。凡此种种不胜枚举,然而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讲电磁理论的时候说,电磁理论让人被自然界的和谐对称之美深深震撼,这种美感导致后来爱因斯坦在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之间做出抉择时选择了电磁理论而非牛顿力学。由于这个观点与我本人对“美”的特别重视不谋而合,所以我听到舒老师这句话的时候曾激动不已。
其次是严谨的学风教风。对于自然科学的两大判断标准——逻辑和实证,他都有着近乎苛刻的严谨。对于一些我们曾经学过的结论,他总能敏锐地发现其逻辑上的不完备性,而我们虽然接触过却并没有在这里产生过质疑。标志性的题目就是行星表面的圆形光路问题,我们用费马原理解释觉得天经地义,而舒老师却指出那种做法并非费马原理的本意,虽然结果相同,但是数学上需要严谨的论证。另外对于我们一直不能理解其价值、认为近似废话的热力学第零定律,舒老师指出这其实是在说明温度的可定义性和意义,是整个热力学的基础,令我们茅塞顿开。他对于实验也非常严格,主张每一个数据都不能有半点的虚假,面对实验“虚报数据”他绝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那就是由于地球轨道具有近圆性,离心率很小,所以太阳究竟处于椭圆轨道的中心还是焦点其实差异不大;但是如果真的太阳处于椭圆中心,那么万有引力定律就将被完全改写,由此将带来理论体系的巨大变化。他用这样的例子,让我们深刻的意识到实验真实的重要性,深深地感受到一位老教授令人敬佩的严谨学风。
最后便是利用各种方式让学生理解抽象深刻的物理理论。这一点分为两部分,第一是善用生动的譬喻,比如在讲电场的时候就用了“最右边的同学通过中间同学打到最左边同学”的比喻;提到电荷对电场的反作用力,他就说“舒老师被风吹倒了,很生气,回头打了风一拳,同学们一看问题大了,看来不但身体不好,脑子也不好了”。讲电荷是参考系不变量,他说“我说这两个极板上有电荷,你说没有,那好,我火花放电烫你一下,你说烫不烫?不烫?这不合适了吧?”第二就是充分利用物理学史进行引入,通过介绍人类对这一理论的认知过程来使学生自然地理解一些难以理解的理论和概念。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相对论,我听不同的老师讲过相对论,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引入方式,有的是证明速度小于光速,有的是对于伽利略变换数学形式的质疑,还有的直接就是迈克尔孙-莫雷实验,而舒老师则是追根溯源,从感生电动势讲起,谈到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麦克斯韦预言光是电磁波、光速是参考系不变量,从而使运动学和动力学出现了根本性矛盾,进而引发了“以太参考系”猜想和迈克尔孙-莫雷实验。他将这整个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我们对这段科学史的发展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也让我们更加容易接受相对论的观点。除此之外,还有从克劳修斯熵到波尔兹曼熵的转变等等,不一而足。
舒幼生老师二十五年前就是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国家队的领队了,二十五年以来,他一直兢兢业业的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这一次给我们发的参考资料,是他今年六月刚刚写成的,有五六百页之厚,我们在上课时看到了他的手稿,这本书的每一个字都是由他一笔一划亲自书写的;听他团队中的老师说,他还在计划写下一本书。对于一位年届七旬的老者,这样的工作有多辛苦,不言而喻。现在的他谈起几十年来的教学生涯,谈起当年的得意弟子,语气中充满了骄傲和幸福,他说他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学生的很多思路给了他启发;但我想说,其实他也是最辛劳的奉献者,这么多年以来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活力培养了从我的老师到我自己,整整两代学生。因此我每一次在校园中看到他的身影,都会心生敬意。
我想我应该不会忘记这短暂九天的学习经历,一位老教师,一对“学霸”情侣,一个由金牌教练组成的不辞劳苦的工作团队、一群渴望求知的年轻学子,配上艳阳高照的蓝天和群星闪烁的夜空,构成了我记忆中二零一三年盛夏的石家庄二中。
————————————————华丽的分割线—————————————————
以下是吐槽环节:
1、7月28日我们从北京出发,改签车票时刘绍辉的车票出了问题,从订上票到开车只剩下不到二十分钟。刘绍辉以其超凡的跑步速度赶上了火车,在石家庄火车站等了我们剩下七个人四十五分钟(我们随后坐高铁赶到)。所以后来回程的时候,我一直主张早点出发留下提前量以防万一,他不断的跟我说:“你坐过火车没有啊,着什么急,有啥可着急的,出不了事,想当年我只剩二十分钟都赶上了,有啥赶不上的……”
2、28日下午我们到学校报到,一个老师给我们收钱、带我们到旅馆。他跟我们说,怎么吃饭,住的地方怎么样,周围哪里有饭店,如此这般一堆琐事。我们以为,这就是个搞接待的。第二天上课之前,有一个老师站在讲台前说了一些规矩,对大家表示欢迎,等等等等,我们以为,这就是个搞组织的。后来最后一天才知道,那个搞接待的——亚洲物理竞赛金牌教练;搞组织的——国际物理竞赛金牌教练……
3、第一天晚上去吃牛肉面,吃完之后张林枫一时兴起要去小卖部,然后把房卡落在了小卖部;回程途中,李聪乔和丁牧聪闲扯时提起房卡,张林枫一摸口袋,大喊“坏了!”立即返程寻找;幸而最后在小卖部找到了。第四天我们一起去超市,我和张林枫一起付款,我付的钱,付完钱张林枫又大喊一声“坏了!”我问怎么了,他说忘了问自己买的东西值多少钱。我说不是有小票吗,着什么急……
4、这次给我们上习题课的是40届IPhO世界第一、北大2009级学长史寒朵。她来石家庄还带上了自己的男朋友,也是北大物理学院的学生。颁奖仪式上主持人介绍他们两人时说,他们将来有可能成为中国的居里夫妇;我爸听说这事,幽幽的来了一句:“这两口子以后谁做饭呀……”
(顺便提一句,这次组织了一个“联谊赛”,结果满分140,我得了个72分,“荣获”三等奖第一名,当然大家都理解,除了一等奖第一名,剩下几等奖第一名都是悲催;但是颁奖是先颁三等奖,而同一等奖按照名次从高到低颁下去,所以我居然成了全场第一个领奖的……总分第一被石家庄二中的一位女生摘取,124分,人大附中高二学长戴必玮115分获得第三。)
总而言之很难忘这几天的经历!感谢每天陪我一起熬到一点多钟刷题的同学们!祝大家今年九月都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伍同学博文源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6990e0101l7ju.html
- 2013-05-18 07:05:06
- 2013-03-17 10:01:06
- 2013-02-28 14:39:56
- 2012-12-29 19:08:26
- 2012-11-12 13:13:45
- 2012-07-24 20:00:06
- 2012-07-11 12:53:16
- 2012-01-06 17:17:36
- 2011-11-03 10:05:22
- 2011-05-02 0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