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芒果妞妞
芒果妞妞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979
  • 关注人气:21,1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忠勤祠【精】

(2012-09-23 07:07:07)
标签:

旅游

忠勤祠

分类: 游记
忠勤祠【精】

桓台忠勤祠是一组典型的明代宫殿式建筑,位于桓台县新城镇西南隅的新立村,为纪念清代著名诗人,文坛领袖王士祯的高祖王重光所建。王氏后裔将其视为家祠。《新城县志》记载:“忠勤祠以明万历戊子(1558年)经始,乙丑(1559年)落成,距今已是四百余年历史。”

忠勤祠【精】
明末清初祠盛时,占地三十余亩,院内及广场参天松柏百余株,遮天蔽日,翠盖浓荫,庄严肃穆。有厅台,碑廊、制门、碑亭等,碑碣林立,松柏成林。
忠勤祠【精】
大门外广场前有制门,制门的青石柱上方,刻有“诸侯戴露朝天”圆雕,中间的石额是“登辛丑科进士王重光”,边联是“万里勤王忠侔日月昭青史,一身殉国气作山河壮紫宸。”
忠勤祠【精】
王重光字廷宣,号泺川明嘉靖十六年举人,嘉靖二十一年进士,因触忤阉党调任贵州按察使参议,当时皇宫里正大兴土木,重修三殿,遂在贵州采办大木。积劳成疾,病逝于任上,后受到嘉靖皇帝谕祭,文中有“忠勤报国”之褒语,追叙前烈”,赠王重光为太仆寺少卿赠“忠勤可悯”匾额,颁旨在贵州永宁敕建忠勤祠供后人纪念。

忠勤祠【精】

王重光死后30年,其次子户部左侍郎王之垣长孙兵部尚书王象乾为首的子侄们,认为“岁时常酹贵州祠远,不能近祀”‘“家乡无祠,雅不称成功之盛德”。于是奏得万历皇上的恩准,于万历十六年(1588年),在家乡新城又立忠勤祠。

忠勤祠【精】
院内东南隅有古槐一株,荫下有方碑一幢,名为“功诔碑”,为建祠时督修管员及祭者题名,是嘉靖、万历两朝来祭祀过王重光的官员及王氏家族的至亲好友,约千余人名。方碑正止方悬石匾“三朝恤典”,内容是嘉靖、隆庆、万历三代皇帝分别对王重光的加封及赐赠。这种形制的四面方碑是极为罕见的。设定为国家二级石刻
忠勤祠【精】
东面的为苍云石,高五米,重十九吨,因阴面镌王象乾所书“苍云”而字而得名,整体形态像倏然下落的白云,挺拔俊秀。正面右下角削平的地方,刻有张养浩赞美该石的散曲《江城子》;西侧的振玉石整体像直立的玉如意,因底部窈坎处镌李白所书“振玉”而得名,字形潇洒大度,尤为不俗。这两块太湖石经园林专家考证为“江北第一历史文化名石”,列国家二级保护石刻。
忠勤祠【精】
东面的为苍云石,高五米,重十九吨,因阴面镌王象乾所书“苍云”而字而得名,整体形态像倏然下落的白云,挺拔俊秀。正面右下角削平的地方,刻有张养浩赞美该石的散曲《江城子》;西侧的振玉石整体像直立的玉如意,因底部窈坎处镌李白所书“振玉”而得名,字形潇洒大度,尤为不俗。这两块太湖石经园林专家考证为“江北第一历史文化名石”,列国家二级保护石刻。

忠勤祠【精】

忠勤祠东原有三个跨院,占地面积不小于西主院,后跨院有接官厅三间,接待二八月春秋致祭的政府官员,内悬“四代翰林”匾,进士举人题或匾等。中跨院与后跨园仅有一道花墙相隔,园门相通,该院有东、西屋各三间,为护祠人所住。
忠勤祠【精】

前跨院东侧设有碑廊,内列嘉靖、万历两朝的龙头御制碑和功德碑十竖。廊外院内还有碑十五竖。东南隅另有大门,便于迎送朝拜者。忠勤祠建筑古朴典雅,松柏四季长青。碑碣林立,古色古香。自建成时,文人墨客云集络绎不绝。

忠勤祠【精】

池北書庫者今少詹事新城王先生聚書之室也新城王氏門望甲齊東先世遺書不少矣然兵火後散佚者半先生自始仕迄今目耕肘書借觀輒録其副每以月之朔望翫慈仁寺日中集奉錢所入悉以購書盖三十年而書庫尚未充也【《四库全书》集部,別集類,清代,曝書亭集,卷六十六】

忠勤祠【精】
桓台王家赫赫有名。明代兵部尚书王象乾(新城人),由于“总督蓟辽”、“行边视师”、“威名著九边”,保卫明王朝有功,晋爵太子太保。
忠勤祠【精】

当时曾追封三代,包括他的曾祖父王麟、祖父王重光、父亲王之垣,他们都因王象乾的功绩,诰赠“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兵部尚书”。
忠勤祠【精】
新城王氏家族之所以有良好的家学渊源,赖以王氏非常重视家族教育,其始祖贵,原籍诸城,古琅琊地,故人称“琅琊公”;二世祖伍,乐善好施,素有“善人公”之誉;三世祖麟,曾任河南鹿邑县学教谕、颖川王府教授,故称“颖川公”。
忠勤祠【精】
庞大的王氏家族,人丁兴旺,代有才出,都能做到不恃高位,汲引后进,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善天下
忠勤祠【精】
王象晋曾这样评价:“王氏家业,琅琊公基之,桑植公植之,颖川公始肇文脉,至我祖忠勤公(王重光),以匪躬大节阐扬而广大之。”可见,王重光在王氏家族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忠勤祠【精】

忠勤祠【精】
新城王氏家族从一无“立锥之地”的穷苦农家,到科甲蝉联、名臣满门的望族,作为家族中第一个新科进士,第一位朝廷命官,王重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忠勤祠【精】

他制定的家训被后人刻在石碑上树立于家庙中,即使家族厅堂壁间醒目处,亦书之,以警示提人:“所存者必皆道义之心,非道义之心,勿汝存也,制之而已矣。所行者必皆道义之事,非道义之事,勿汝行也,慎之而已矣。所友者必皆读书之人,非读书之人,勿汝友也,远之而已矣。所言者必皆读书之言,非读书之言,勿汝言也,诺之而已矣。”
忠勤祠【精】
王氏家族从历代从事农业的农家转为一个儒士满门的家族,是从三世祖王麟开始的。元末,新城王氏始祖王贵,因避战乱,由青州府诸城县初家庄移居济南府新城县曹村(今新城镇)。王贵为人质朴,初时给人佣耕,至后来自给温饱,常行善施济。王贵五子王伍尤好施予常于门前大槐树下舍粥行善,乡人呼之“王菩萨”,称其家“大槐王氏”。
忠勤祠【精】
王伍次子王麟濡染书香,14岁中贡生,官至颖川王府教授,成为王家第一个读书仕宦之人开启了王氏家学之源也为后代科举奠定了基础。王氏第四代子孙在王麟的悉心教育下,终于将家族的梦想变成了现实。1537年,王重光乡试中举,后又得中进士。
忠勤祠【精】
王重光在贵州永宁任职时,曾数度家书告诫儿子珍惜时间,刻苦攻读,入仕报国。因教子有方,王重光6个儿子均成就功名。受家训的熏陶,新城王氏至第五世,科甲蝉联,多人在朝为官,蜚声海内,此时的王家已经成为当地最为显赫的名门望族。
忠勤祠【精】
据《历仕录》载:“念永宁尚建祠,本县乡土岂亦无祠,乃置地于东庄建立。”根据这一记载,忠勤祠最早应坐落于东庄,我们称之为东祠。东祠建成十余年后,又在南郭改建。《勤西祠记》记载:“府君忠勤报国,蒙圣恩,谕祭赠官立祠,事载贵州通志,迄今四十余年。予於东郊建祠亦已十余年。”
忠勤祠【精】
据《新城县志》记载:“忠勤祠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始建,万历十七年(1589)落成”。而《忠勤西祠记》载:“祠成□□。经始于壬寅年十月吉日,落成于癸卯季十一月吉日。”由此看,西祠于万历三十一年(1602)始建,期间王之垣“夙夜经营,殚厥心力。越历岁周,新祠奕奕”。
忠勤祠【精】
《忠勤西祠记》载:“计建忠勤报国石坊一座、谕祭碑二座、大门一座、二门一座、神道碑一座、祠堂一座、东西厢二座、祝嘏洞一座、白云堂一座、草房九十间。”因此,忠勤祠的规模和级别是相当高的。
忠勤祠【精】
王重光以身殉职后,嘉靖、隆庆、万历皇帝六次对其追封加赠,且王氏子孙在万历年间崛起为“王半朝”,以致钱谦益不禁慨叹:“新城王氏门第,大振于灰尘烟烬之余。”
忠勤祠【精】

忠勤祠【精】

忠勤祠【精】
两人合抱桧柏两株,一雄一雌,左右矗立,苍劲挺拔,虬枝盘旋,蔚为壮观。

忠勤祠【精】
忠勤祠内石刻共百数十种,琳琅满目,海内知名,或砌室内壁上,或竖院中,从内容看多为王氏扬功彰德、少有诗词,还有图画,但是书法艺术是不可忽视的,大部分为集历史上的书法名家的字刻成。《王氏琅玡公传》、《王隐德公传》、《少司徒王公神道碑》《少司徒平蛮督木传》、《忠勤祠祀》、《见峰公神道碑》,是集王羲之书刻成的。王羲之,东晋人,至今已逾1400多年。王氏书迹流传极为稀少,并且真伪相杂,但将上述石刻与唐太宗李世民撰序、唐高宗李治作记的弘福寺释怀任奉勒钩摹缀集王羲之书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相较,虽不能说天衣无缝,也直逼其迹,几可乱真,尚不失动合规仪,调谐金石,天资神纵,无以祀祠的面貌。
忠勤祠【精】
《颍川王公传》《少司徒泺川王公传》,是集东汉三国时期的锺繇书刻成的,锺繇又早王羲之七八十年,书迹传至今者,亦是凤毛麟角。锺繇的《荐季直表》,仅有影印本流传。古人,特别是唐人每得一本书,常有钩摹廊填法复做副本,且有些摹本是十分精道的,有的仅下真迹一等,佳者可以混珠,今人见到的魏晋碑帖,所谓真迹者,实际上大都是此类摹本,当然《荐季直表》应当是属于此类的,忠勤祠集的这两块字时,只能通过一般去推测其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大巧若拙的面貌所在了。
忠勤祠【精】
忠勤祠集字的石刻,几乎囊括了唐代所有楷书专家,例如:集褚遂良字的《贵州忠勤祠祀》、《少司徒王公平蛮督木赞》《忠勤祠录序》,集颜真卿字的《刘太淑人传》、《谕祭文六通》,集欧阳询字的《泺川王公墓表》、集柳公权字的《谕祭文六通》、集虞世南字的《泺川王公墓表》、集李邕字的《王太仆传》。从中可以看出集唐人书褚遂良居首,颜真卿次之,虞世南、欧阳询、柳公权、李邕居后。
忠勤祠【精】
唐人书迹碑刻如今尚不难见,忠勤祠石刻是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刻成的,是400年前的事,其接近真迹的程度是胜过集王羲之、锺繇书的。王为正书之祖,六朝是真书的发展时期,至唐大盛,成为中国历史上正书的黄金时代,自唐以来还没有一个时期的正书能够逾越唐朝的正书。
忠勤祠【精】
忠勤祠石刻以集褚遂良书最多,这恐怕是王氏家族偏爱褚书的缘故,因为褚书师法劲王,书生气浓烈。王家自明中叶起家,遂昌为山左巨族,书香门第,科第接踵,官宦代传,
忠勤祠【精】
家庭教育归纳起来就是:幼而学,壮而仕,食俸禄,报皇恩之类,所以世人为其歌功颂德,撰写文章,集历代名家之字,请巧工勒石以咏志,而启迪后代,让其家风相衍不衰,那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忠勤祠【精】
忠勤祠石刻中,还有一部分当时书法家的作品,最著名的当推祝允明、邢侗两家。祝允明,明天顺四年至嘉靖五年,(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时称吴中四才子之一。祝书早年楷书如帛裹铁,动符规矩,精谨验证,晚年的草书奔放自然,天然纵逸,竟若游龙,狂而不怪。忠勤祠内,祝允明的自述诗草书,就具备上述特点。
忠勤祠【精】
邢侗,明嘉靖三十年至万历四十年(1551-1612),山东临邑人,字子愿,时与华亭董其昌、顺天米万锺、晋江张瑞土,并称邢、张、米、董四家。邢侗书法诸体皆精,而最会心慊意尤在右军。忠勤祠内的《王氏大槐记》石刻就是钱汝梁撰文,邢侗书写的,为小楷,通篇540余字,一气呵成,无一苟且,字字皆精。

忠勤祠【精】

该刻石现存于王士禛纪念馆,横106cm,高36cm,厚7cm,汉白金石质。上镌:‘程日近林风吹送枣花香’是个大字,五行,行二字。每字10cm见方,字迹苍劲、潇洒,康熙帝御笔无疑康熙三十八年(1694年),王士禛六十六岁,入直南书房,曾得赐御书素缣一幅。王士禛《居易录》卷三十一云:“五月二十三日,臣左都御史王士禛内直南书房,蒙恩赐御书素缣一幅云:瞳瞳曙色上帆樯,野水波添满路光是皇畿程日近,林风吹送枣花香‘。盖舟行御制近诗也。有御玺三,曰佩文斋,曰康熙御笔,曰万几余暇”。可以推断,该石刻是康熙帝御书石刻的后半部分。前面部分应该不少于两块刻石,但不知去处。

忠勤祠【精】

忠勤祠【精】

忠勤祠【精】

  石刻列表

    1、《忠勤祠》 佚名 1——1  2、《忠勤报国》 吴山书 1——1   3、《颖川王公传》 明萧云举文,集魏钟繇书 1——5   4、《少司徒泺翁王公颂》 明郝杰文,集魏钟繇书 1——2   5、《王氏琅琊公传》 明于慎行文,集晋王羲之书 1——6   6、《王公神道碑铭》 明申时行文,集晋王羲之书 1——8   7、《王公平蛮督木传》 明李惟桢文,集晋王羲之书 1——6   8、《平蛮督木赞》 明蔡明鼎文,集晋王羲之书 1——3  9、《新城县忠勤祠记》 明王锡爵文,集晋王献之书 1——6   10、《乐毅论》 魏夏侯玄文,晋王羲之书。 1——1   11、《孙辽浮图铭记》 北魏佚名 1——1   12、《大隋开皇后刻》 隋李靖书 1——1   13、《泺川王公传》 明郭正域文,集唐虞世南书 1——6   14、《贵州忠勤祠碑》 明黄镆文,集唐褚遂良书。 1——3   15、《少司徒王公督木赞》 明冯琦文,集唐褚遂良书。 1——2   16、《忠勤录序》 明冯琦文,集唐褚遂良书。 1——2   17、《泺川王公墓表》 明王家屏文,集唐欧阳询书。 1——8   18、《刘太淑人传》 明郭正域文,集唐颜真卿书。 1——3   19、《观世音菩萨》明王象春文,摩唐吴道子画。 1——1   20、《弥勒尊像佛》 明王象春文,摩唐吴道子画。 1——1   21、《恭题两朝谕祭文后》 明焦竑文并书。 1——2   22、《故参议泺川王公以勤事殒》 明申时行文并书。 1——2   23、《忠勤堂碑版集古法书序》 明邢侗文并序。 1——2   24、《忠勤堂帖跋》 明王衡跋并书。 1——1   25、《忠勤堂帖跋》 明叶向高跋并书。 1——1   26、《忠勤堂帖跋》 明王锡爵跋并书。 1——1   27、《忠勤堂帖跋》 明韩取善跋并书。 1——1   28、《忠勤堂帖跋》 明葛昕跋并书。 1——2   29、《碑首载》 明王之垣文并书。 1——1   30、《忠勤祠祭文》 明王之垣文并书。 1——1   31、《祝暇词》 明王重光文,明吴彭年书。 1——1   32、《平蛮之图》 明郑汝壁诗,明周汝初画。 1——1   33、《伐木之图》 明申时行诗,明周汝初画。 1——1   34、《运木之图》 明郑汝壁诗,明周汝初画。 1——1   35、《寄诸儿辈诗》 明王重光自书诗。 1——1   36、《新城王氏大槐记》 明钱汝梁文,明邢侗书。 1——1   37、《李三才诗》 明李三才自书诗。 1——1   38、《寿王见翁》 明翁正春自书诗。 1——1   39、《寄题大司徒见翁王老先生长春园三首》 明程可中自书诗。 1——1   40、《寄见翁老年丈》 明萧守身自书诗。 1——1   41、《送少司徒王老先生归省》 明徐学谟等自书诗。 1——1   42、《游新园奉题一律》 明程可中自书诗。 1——1   43、《祝允明诗》 明祝允明自书诗。 1——2   44、《沈庭芳诗》 明沈庭芳自书诗。 1——1   45、《按察使王公传》 明赵秉忠文,明刘重庆书。 1——6   46、《长春园诗二十韵》 明王之垣自书诗。 1——1   47、《蟾宫石题记》 明王之垣书。 1——1   48、《辞世小言》 明王象晋文并书。 1——1   49、《张仙像》 宋苏洵等诗,明周兆龙书,明余士画。1——1   50、《草诀歌》 明董其昌书。 1——4   51、《秋声赋》 宋欧阳修文,明董其昌书。 1——1   52、《雪香翁家传》 清石韫玉文并书。 1——1   53、《赤壁赋》 宋苏轼文,清成亲王书。 1——1   54、《桃花源记》 晋陶渊明文,清林则徐书。 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