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人
(2012-07-28 12:59:26)
▲在一个地球平面,我们可以很清晰观察到全球财富的周期变化关系,从美洲、欧洲流向亚洲洼地
▲一个更重大的问题摆在面前,中国家族财富是否有持续竞争力保证它在全球坐标系下的生命力
虽然蒋仁生还蜗居在重庆江北区红旗河沟一幢烂尾别墅楼里,但它控制的智飞生物(300122)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49242万元,净利润15200万元。这是一个很大的收成年,这是五年前的2007年。这一年蒋仁生54岁。
他不是重庆人。48岁才开始创业的他这一年实施了他的公司从烂尾楼到写字楼的搬迁。他公司的核心业务是代理兰州生物所的HIB及甲肝疫苗,以及代理天坛生物(600161)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
此时,距离蒋仁生公司总部所在地944公里的云南昆明,另一群年轻人跟他做着一样的生意。这群人里的两个核心人物一个叫李云春,一个叫陈尔佳——此时他们的办公室在一个仓库里——他们2001年用126万元创办的沃森生物(300142)刚刚渡过一段极度困难期。在卖掉一个叫“精制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的产品后的2007年9月,自主研发的HIB终于上市了——这一年沃森生物营业收入12936万元,净利润742万元。
在太平洋(601099)另一边,美国新泽西州的美国默克公司,这个被人称之为巨无霸的医药帝国眼里,智飞生物和沃森生物是两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小公司。这一年,默克公司销售收入242亿美元,净利润32.75亿美元(按现在汇率计算,等于136个智飞生物和2785个沃森生物)。
五年之后,智飞和沃森已成为中国疫苗行业的代表型公司——这两家公司的控制人蒋仁生家族财富为62.47亿元,李云春10.57亿元,陈尔佳5.78亿元。
在蒋、李、陈家族财富的背后,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26971万亿美元跃升至2011年的73011万亿美元。在一个地球平面,我们可以很清晰观察到全球财富的周期变化关系——加速从美洲、欧洲流向亚洲洼地。
它的腹地叫“中国”。我们还不能叫“世界主人”,但可以用我们的钱定义这个世界。
地球的平面
观察一个事物的变化,五年的周期正好。我们可以用全球关系、产业关系、逻辑关系,在这个时间点上,准确定义中国财富在全球财富上的坐标点,可以准确定义中国产业在全球产业上的具体位置,进而标注我们的记号。
“财富全球论坛”是观察全球新机会、新产业及财富流动方向的最佳窗口。稍作梳理,你会发现它的每一次主办地及论坛主题变化,背后所代表的资本和机会,以及世界新秩序的转换。
这个始于1995年的论坛,第一届主办地是新加坡,主题是“同一个商业世界”;1996年的第二届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主题“全球竞争新秩序”;1997年的第三届在泰国曼谷,主题“保持奇迹”;1998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主题“在新的全球经济中创造
财富”;1999年在中国上海,主题“中国:未来的50年”;2000年在法国巴黎,主题“电子—欧洲”;2001年在中国香港,主题“亚洲新貌”;2002年在美国华(行情,资讯,评论)盛顿,主题为“领袖的力量——应对新的形势”;2005年在中国北京,主题“中国和新的亚洲世纪”;2007年在印度新德里,主题“操控全球经济”;2010年在南非开普敦,主题“新的全球机遇”;2013的下一届将在中国成都,主题叫“中国的新未来”。
诸位如果可以据此划出一张路线图的话,你就可以很明白地下结论,财富的路线几乎就沿着两条线在走,一条是亚洲线,甚至可以叫中国线。一条叫金砖国家线,中国、印度、南非就是世界的新机会中心。
有了这个认识,就会明白中国新中产阶级的崛起是一个必然结论。
有什么依证吗?有两个依据。
2007年初,中国的上市公司1445家,总市值105643亿元。至2012年5月,上市公司数量为2422家,总市值239308亿元。如果没有比较,你很难理解这两组数据,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苹果公司,市值为5454亿美元(按本周五汇率计算,等于3.44万亿人民币)。这一个什么概念呢,2007年初的中国股市等于现在的3个苹果公司。
这在被全球定义为“亚洲世纪”和“中国新未来”的世界格局里,在一个13亿人需求和消费的背景下,是很难理解的事实。所以,目前这个阶段的中国财富爆发,只是物极必反的第一个过程,第二个阶段——即全球产业对接、升级、创新、主导,才是更大的中国财富爆发时间。
第二个依据从2007年以来世界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虽然中国在五年里从26971万美元全球第四位增长到2011年的73011万美元第二位。但你要看到,五年前,低于或与中国人均收入相近的只有印度、印尼、伊朗和泰国。即使现在,中国人均的5432美元也只相当于俄罗斯50%。
这仍然与中国不符。
格局和产业
事实上,我们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感谢爆发于2007年的、源头产生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虽然中国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波及,但从另一个层面去理解——欧美的停滞,让中国这个基础市场赢得了难得的时间成本,也让中国有更多机会成为新技术的受
让主体。
美国虽然把这一次金融危机引向了欧洲及亚洲,让全球为它买单,但是美国本身也深受内伤,特别是它的信用体系、金融体系及制造业体系。
在很大程度上,它已不可能再拥有如理财周报封面上的爱马仕那样炫目而贵族的颜色。
关于美国技术输出问题,大可像华尔街海啸后投行人士纷纷涌入中国一样去设想。
理财周报主编助理江勋在“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中称,“美国掌握核心技术,中国来进行生产链配套。”
我个人非常乐观地预期,这个关系迟早会改变,中国抑或成为全球技术的驱动国之一。
不过,我相信这会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亦是完善中国公司及中国市场的视野、创新能力、核心技术的必然阶段。
如前所述,中国虽然有146家生物制药类上市公司,但真正具有独家知识产权和专业保护的公司少之又少,多数公司只是制药的仿制公司,及等待欧美大型生物公司知识产权保护解禁期。我们短时期内,看不到生物技术产业的前沿性突破。
这个阶段,引进技术、购买知识产权、国际间研发合作、市场与技术交换合作都是可取的途径。
关于“中国产业竞争力状况”,请阅读本期A8-A11理财周报主编助理江勋的“产业硬菜”。
我比较担心的是中国公司的急功近利,以及简单用资本去掠取产业的全球领先公司梦想。
这都是一些幼稚而可怕的想法。
简单的产业配套不会成为伟大的公司——这也是近些年中国家族财富剧烈波动,以及中国公司快速消亡的关键原因。一个更重大的问题摆在面前,中国家族财富是否有足够持续竞争力保证它在全球坐标系下的生命力。
特别需要提醒从2007年7月002140以后的547家中小板公司和337家创业板公司,我们需要重新定义对产业的认识和对创造力的理解,重新确定对格局和战略的深层次认知和改造。
中国公司是中国家族财富代名词。
世界主人
更多更多的乐观数据,把中国推向G2——西半球是美国,东半球是中国。这似乎正是中国努力实施的“伟大复兴”目标的前奏曲——世界主人。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最新“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的序列是26名,发布组织解释说“发达经济体的竞争力在过去7年间停滞不前,但很多新兴市场的竞争力却有了改善,让它们的增长更加稳健。”
它仍然在领跑“金砖四国”——这个名词背后的几个国家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消费体”。
总部位于瑞士苏黎士的瑞士瑞信银行——这家银行管理的财产为11953亿瑞士法郎,在其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里,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叫“新兴消费者”——财富金字塔中间的中产阶级会获得一种财富安全感,这将使他们变成全球的新兴消费者,取代曾经的经济发展火车头、负债累累的美国家庭。
这是几个蛮重要的数据——中国财富总值16.5万亿美元,人均财富值1.8万美元——这个组织甚至预测:2015年中国财富总值将达到35万亿美元,超越日本;2016年百万富翁238万人。
用我们的钱定义这个世界。
世界主人。有你。
(此文刊载于理财周报252期中国家族财富特刊)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