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说春节名称的历史演变过程

(2013-01-19 08:08:08)
标签:

腊八粥

春节名称由来

历史演变过程

腊八节

献岁/改岁

分类: 历史文化•知识百科

话说春节名称的历史演变过程

 话说春节名称的历史演变过程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也就是传统节日--腊八节。民谣曰:“腊八,腊八,小孩要炮,姑娘要花。”从这天起,人们就开始置办年货了,正式拉开了春节的序幕。伴随冬日的瑞雪与清凉,迎接癸巳蛇年的到来。

    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夏历(即农历)正月初一,被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为岁首。这是我国汉族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由于春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渊源(详见拙作:春节习俗的历史溯源与文化考究),所以春节的名称在不同的年代也就自然而然有着不同的叫法。乐奀下面就对春节的名称的历史演变的过程做简单的介绍:


    一、先秦时代:上日、元日、改岁、献岁
    先秦文献中并没有出现春节的名称,但是已经出现了蕴涵春节意义的词语。我们可以从先秦的文献典籍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尚书•舜典》中记载:“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
    《尚书正义•孔安国传》曰:“上日,朔日也……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
    《舜典》的意思是说,正月初一这天舜在祖庙里接受了尧的禅让;《孔安国传》意思是说,正月初一舜到祖庙祭祀祖先。这是有关春节起源的最早的文字痕迹。从仅有的一些文献我们无法判断先秦时期,春节的通用名称是什么,但是“上日”和“元日”似乎被后世继承的要多一些。特别是“元日”,两千多年以来一直在沿用。

     另外,《诗·豳风·七月》中记载:“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楚辞·招魂》中记载:“献岁发春兮,汨吾南征。” “改岁”、“献岁”都有有旧岁进入新年的意思。


     二、秦汉时期:三朝、岁旦、正旦、正日
     清代黄生曾考证认为“正月”之“正”的读音并非源于秦始皇讳“政”,而《释文》也有:“正音征。”因此,正月之正读平声是很古的事了。
     汉代对春节的叫法比先秦时期要多了。《汉书•孔光传》:“岁之朝曰三朝。”颜师古注曰:“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这是把春节称为“三朝”。也有把春节称为“三始”的,《汉书•鲍宣传》:“今日蚀于三始,诚可畏也。”有的叫“岁旦”,《东观汉记•吴良传》:“岁旦,与掾吏入贺。”也有叫“正旦”的,《东观汉记•戴凭传》:“正旦朝贺,百僚毕会。”在《四民月令》中有:“正月一日,是谓正日。”“正日”的说法应该比较正式,因为《四民月令》是东汉时代的农家月令书,相对而言比较权威。这时,先秦时期的“元日”也有使用。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元辰、元正、元首、岁朝、履端
     这一时期,春节的名称又有新的创造。象“元辰”、“元正”、“元首”、“岁朝”、“履端”,另外还有模仿汉代的“三朝”、“三始”而创造的“三正”、“三元”。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

    而且现在比较流行的“元旦”、“新年”的说法也是这一时期的创造。“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在《玉烛宝典》卷一中有“肇惟岁首,正月元旦……”梁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出今朝。”而在北周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但是这两个现在比较流行的名字,当时并没有通行,人们还是惯常用“元日”、“正旦”和“正朝”等。
            

     四、隋唐宋元明时期::元日、岁日、新正、新元
     隋唐宋元明时期,可以说是“元日”一统天下的时代。《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卷二十三共收录了隋唐宋元明时期有关春节的诗歌120首,其中题目中用了“元日”的有69首,有些诗虽然题目中没有,但是很多在诗句中出现了。今天我们常用的“年”也是出现在这个时期,但是当时并不常用。

     唐代有刘长卿、包佶、顾况等的《岁日作》,即在新年第一天歌咏的诗作;较全面收录岁日作品的有宋·蒲积中汇编的《古今岁时杂咏》一书。

     唐·白居易《岁假内命酒赠周判官萧协律》诗:“共知欲老流年急,且喜新正假日频。”宋·赵长卿《探春令·寻春》词:“新元纔过,渐融和气。”这里的“新正”、 “新元”就是指新年第一天喽!
           

     五、清代至近代:元旦、元日
     清代至1948年春节的名称基本上固定在“元旦”上。同样以《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为例,清代已经把“元旦”作为类目名。而且在《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有90%以上的地方志中使用了“元旦”一词。
     “元旦”作为春节的名称,并不是仅指正月初一,而是包括好几天,这和“元日”只代表新年初一一天不同。
             

     六、“春节”名称的由来和盛行
     “春节”一词最早源于东汉时期的文献。但当时并不是指新年,和今天我们所说的春节并不是一个意思。《后汉书•杨震传》有:“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燋心。”这里的“春节”是春季的意思。南宋著名诗人文天祥在《文山集》卷二十中有《二十四日》一诗:“春节前三日,江南正小年。”根据考证,诗中“春节”应是“立春”而不是正月初一。
     直到清代一些地方才将夏历的新年称为“春节”,但是清代影响最大还是“元旦”,“春节”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影响。“春节”的普遍使用是在1912年辛亥革命以后。
     1912年1月2日,孙中山通电全国,宣告“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旦”。于是旧历的元旦也就改为了“春节”,虽然民国禁止阴历节令的娱乐活动,但是由于民国四分五裂,人们还是习惯于过传统的“元旦”——“春节”。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12月23日通过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规定了“新年”(公历元旦)、“春节”(传统的年节“元旦”)、劳动节、国庆节等为法定节日。从此“春节”才替代了流行了三百多年的“元旦”,沿用至今,而“元旦”则成了公历新年的节日名。

话说春节名称的历史演变过程

(本文内容由博爱慎行--乐奀根据网络资料补充修订) 

多中国传统习俗文化:

春节习俗的历史溯源与文化考究        话说老北京是咋过年的?

话说“立春”的由来溯源与文化习俗          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命名的?

除夕夜要守岁熬夜的古老传说                 除夕吃团圆饭的由来之说

吃年夜饭要闭门的传说故事             倒贴“福”字的由来传说  

描写春节的古诗佳句16首                描写冬景的十首古诗佳句

关于压岁钱由来的历史文化探秘              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命名的?

“本命年”及其文化习俗溯源             为什么女儿女婿不能在娘家过大年?

 

端午节习俗漫谈与诗词鉴赏                     老北京是如何过端午节的?

文化趣谈:颇具特色的老北京中秋习俗      话说两宋时期的中秋节日盛况

七夕节:最具浪漫色彩的中国情人节        清明节: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重阳节的由来、习俗与诗词欣赏         中秋古诗佳句欣 

有关“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古诗鉴赏          使用筷子的十二种忌讳 

漫话吸烟传播史与中国烟文化            新春佳节话饮酒养生文化 

文化趣谈:古今中外的元旦有什么不同?    山珍海味到底都有些啥?

 

文化趣谈:古人吃饭饮食的礼仪习俗         趣谈:麻将的起源探寻与文化内涵 

文化趣谈:古人的姓氏与名字的由来       我国民间的五大兆喜之物

话说“江西老表”称呼的由来溯源        人为什么崇尚红、黄二色?

解读“至公博爱,畏天慎行”的含义      古人为什么崇尚数字“九”

宝宝出生百日为什么叫百岁呢?         “中华”由来溯源

从传统文化探数字“九”和“五”的寓意   感受“幸福”的古韵诗意 

我国古代帝王为什么要坐北朝南?          话说中国历史上六个神奇预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