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早有关“二百五”的传说故事
日常生活中,“二百五”往往指那些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这个说法的确切来源已经很难考证了,有人说这来源于春秋战国时的故事。
战国时期,苏秦是战国的一个说客,他身佩六国相印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苏秦在齐国被人暗杀,齐王很生气,想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为了引凶手现形,他想出了一条计策。于是,他在城内外贴榜文说:“苏秦里通外国,是个奸贼,杀了他便为齐国立了功,请杀苏秦的人亲自来领赏黄金千两,加升官职。”
榜文贴出去没多久,便有四个人揭了榜文,声称苏秦是他们杀的,要求应召。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充呀!”四个人又都咬定说是自己干的。齐王查实之后,假意称赞他们是勇士,并问:“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人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
“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附:有关“二百五”由来的其他说法
一是据说从推牌九演绎而来:
原来,牌九(旧时一种赌具)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在香港,习惯上又称为“二五仔”。
二是源自于古代货币(银两)计量单位:
古代人用银子按两划分,一般五百两是个整数单位,用纸包好,有点像我们把硬币包一包,当时包五百两是为“一封”,而二百五十两就是“半封”银子,因为跟“半疯”谐音,所以以后人们也城疯疯癫癫的人做“二百五”。
三是民间传说故事:
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发奋苦读,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于是喜得贵子,晚年膝下添得双丁。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做成事,一个叫做败事。从此秀才在家闭门课子,日子过得和乐融融。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的写三百,小的写二百。”
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婆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以上内容由博爱慎行—乐奀根据相关文化、史籍与网络资料收集整理而成)
更多传统文化博文:
文化趣谈:古人的姓氏与名字的由来与涵义
解读“至公博爱,畏天慎行”的含义 趣谈:麻将的起源探寻与文化内涵
文化趣谈:古代“娼妓”之原意 谁是中国开设“红灯区”第一人?
漫话吸烟传播史与中国烟文化 新春佳节话饮酒养生文化
国人为什么崇尚红、黄二色? 古人为什么崇尚数字“九”
风流皇帝宋徽宗和“北宋六贼” 揭秘:宋高宗赎母促成岳飞之死
乾隆帝是汉人种?
我国古代帝王为什么要坐北朝南?
历数喜好寻花问柳的皇帝 明码标价卖官的荒诞皇帝
古代宫廷选秀活动是在选美吗? 揭秘:中国史上最称职的皇后
话说中国古代帝王后宫等级制度的变迁
五许夫家未果却终成皇后的神奇女子
冯同两姓可能是司马迁的后裔
李清照的雅称别号及其由来溯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