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经济适用房到与政府共有产权究竟是怎样没完没了的纠结

(2014-06-06 08:29:24)
标签:

经济适用房

共有产权

调控

住建部

楼市

    上世纪末,中国确立了把住宅作为新经济增长点的产业政策,由于害怕消费者数量不足,难以产生足够的拉动效应,就设计了“20%的人消费商品房、70%的人消费经济适用房、10%的人享受福利房”的操作方案,试图提供价格更低的经济适用房对接工薪阶层,让住宅切实拉动经济。

    实际操作的结果与政策设计偏差十分巨大,市场并不买经济适用房的帐。早期的商品房相对价格没有过高,经济适用房并没有很明显的价格优势,被市场、政府忽略,经济适用房占据的住宅开发总量不足3%,政策设计误差率相当高。

    随着商品房价格越走越高,与经济适用房价格差越来越大,经济适用房的利益驱动也变得越来越大,社会开始关注、呼吁多建经济适用房。被定义为“带有福利房性质的商品房”的经济适用房,随着量的增加与社会关注度的提高,显示出定义扭曲带来的种种弊端。

    这种是商品房也不是商品房、是福利房也不是福利房的房子,没有标准,因为存在巨大的上市利益,不仅陷入需求无限和供应有限的矛盾,而且上市不行、不上市也不行,政府无力把这种房子分配给目标群体(目标群体也说不清楚、分辨不清楚),出租出售比例挺高,政府没有办法参与上市后的利益分配,较高的出租出售比例也拷问经济适用房的意义,面对社会对经济适用房的质疑、批评,最终导致了经济适用房陷入“管不了也管不好”的境地,只好被不了了之取消了。

    作为一个制度,如果概念不清晰必然无法规整,造成混乱是正常的,始终对问题无解是正常的,最终沦陷也是正常的,这是规律的作用。

    但是,无论是管不了也管不好还是20多倍的政策误差,我们根本都未能从经济适用房的遭遇中得到任何反思、启示,新想出来的办法仍然具有很强烈的不规则性,带着强烈的扭曲色彩。

    想出用合伙、共有产权的方式一起来弄保障房的幺蛾子,想不出怎么避免当初经济适用房的遭遇,甚至连更早的公租房遇到也会出来凑热闹,这种“创新”最后注定还是鬼打墙。

 

    在使用住宅拉动经济的产业政策以后,中国一直缺乏住宅经济模式,不知商品房怎么弄、不知租赁市场该怎么构建、也不知保障房怎么搞,唯有跟不能直接对抗的房价较劲、死磕,导致了楼市调控几乎就是瞎折腾。政府角色、定位混乱,胡乱干预市场,让商品房经常不知所措,忽略了租赁市场,该干的保障房反而经常缺位。

    退下的住建部部长姜新伟先生感叹说只要今后不被说白吃饭就好了,充满悲伤情怀,估计民众很难满足部长的这诉求,主管部门做到让一个产业的消费者与厂商供求双方都极度不满也确实不容易!房地产几乎聚焦了所有的社会尖端矛盾,放大了住建部的管理缺陷,让住建部处于风口浪尖,把责任都归给住建部有失公允。但是,住建部确实有违背规律的不良传统,记得你们鼓吹过房屋银行吧?记得你们吹捧过政府经营城市吧?对经济适用房退出你们几乎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如今又弄出共有产权,上述所有的形式都有共同的特点----逆规律,每次事情完了你们都没有一丝反省。

      有些事情当初弄出来似乎情有可原,对世界的认知毕竟需要学费、过程,但经历了那么多次失败、撞了那么多次南墙以后,再弄出这样的劣质品真的就说不过去了。

    “最不管事儿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已经提出有几百年了,背后蕴藏着怎样的经验、教训与智慧?这似乎都与中国无关,特别是与楼市无关。频繁的楼市调控似乎就是要证明上述经济哲理与伦理的胡说八道,把政府干预市场演绎到极致。N次南墙后,住建部终于说对楼市不刺激不打压,好轻巧的说辞!好像调控的频频失误与他们无关,住建部在没有思想、没有模式的前提下,自己折腾够了,把楼市折腾够了,把楼市之车开到悬崖后,终于笑吟吟地选择了从驾驶位置上轻松下来说:交给市场,我们不管了。

正因为他们肯定还要管,因为没有反思还有可能乱来,共有产权就是证明,才要写这东西,换句话说,他们真的不管了,就没有必要批评共有产权了。

 

    结束语:租赁市场的案例很经典、具有很好的反思价值。随着房价逐渐走高,租赁市场的作用必然越来越大。但是,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住建部有思想怎样引导构建租赁市场,指导规划、引导开发商开发适合可供出租的产品。导致了供应给租赁市场的房源与需求严重断裂,把供求双方逼迫到“自力更生”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上,其结果就是我们看到的把一一套房、一间房进行房分割分租,带来了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时候我们才看到住建部出来外强中干地制止,在有需求有供应的前提下,相信政府根本就管不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