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大师的绝唱
(2011-05-16 10:33:57)
标签:
转载 |
时代的悲剧,大师的绝唱
二十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苦苦转型,这期间英雄辈出名将名相应运而生,各种自然科学也在为整个动荡的世界的重新和平而研制出了诸多高科技,物理原子能等等不一而足,然而对于在人文科学领域的大事来说,动荡的年代却不是一件好事情,在炮弹炸裂的刹那还想依然宁静的读书、教学只能是痴人说梦。所以我说《南渡北归》是一个时代造成的一代大师们的悲剧。
早在元朝,读书人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卑微、低贱的时刻。汉族读书人身份比乞丐还要低一级。没人读书了,连开馆授徒都行不通,于是中国戏剧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创造型的时刻来临了,一批优秀文人忘掉了“学而优则仕”的古训,转而去关心社会的疾苦,去写戏。那是中国文人为保护中华文化经历的第一个残酷时刻。相对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文人们来说,他们是幸福的。而岳老师笔下的梅贻琦、朱家骅、胡适、傅斯年、陶孟和、叶企孙、陈寅恪、冯友兰、顾颉刚、吴宓、钱穆等大师们却面临着更为艰辛的任务,他们的思想的传递面临着的是异族的侵略和奴役。
没有稿酬,没有登台领奖的荣耀,有的只有一丝作为中国文人的良知,对于自己内心的执着的追求,但是他们却为后来保留了这么多的遗产,培养了如此多的人才。什么叫英雄?不仅仅是那些站在台前领奖捧花的人,还有哪些在幕后默默耕耘的人。这就是大师们的过人之处——但行好事不问前程,在动乱的时候不是想着如何敛财,保命,而是继续为民族文化遗产的延续继续努力的付出自己的心血。试问今天还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当然可以说今天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今天只要做就会有收获,所以才会有那些站在某讲台上做讲座的人,把那些连浅显到初中孩子都能知道的道理还需要人去站在讲台上讲给亿万观众听,以此来博取那些脑残者的掌声和钞票。大师们的成就或许我们会复制,甚至会超过,但是大师们的操守却很难有所超越,哪怕是复制的延续。所以才是大师们的绝唱,在历史长河中如一只残舟在骇浪中独行,这是一种至高境界的美丽风景。
岳南先生是考古专家,在做这部历史巨制的时候是有责任心的,既还原了历史的原貌,又不夹杂了非常有智慧的推测,留白的地方甚为美妙,发人深思。傅斯年去延安,岳先生做得极好,既做出了一代伟人的磅礴大气,又做出了傅斯年大师的执着,以及不卑不亢。做历史这是难得的,还原而不去用自己的思想强行灌输。岳先生不光作出了大师们的光彩的一面,大师们的难言之隐,切肤之痛也毫不保留的交给了读者。陈寅恪先生晚年的境况就是个例子,谁能想象到一个为了民族付出毕生心血的先生晚境却如此颓唐!听到喇叭声就会失态!这是国家的悲哀,还是整个民族的悲哀,岳南先生能给读者答案的,只要你想去了解。
《南渡北归》带给了我很多感慨,更多的是遗憾,当我扭头看看我旁边冒着热气的茶水时,我却没有一丝在盛世和平下的满足感,绝非谎言,无尽的遗憾,我只是在安慰自己:中国现在还有很多大师是在扎实做事情的,不是所有的人都去讲台上讲小学读本了,不是所有的文人都在搞肥皂剧。
如果说从看书是否能够给我带来快感的角度上说,《南渡北归》没有给我带来快感,带来的是无尽的压力。一代才华横溢的大师,陈寅恪也好,傅斯年也罢,林徽因梁思成等等,生在了一个该生的国家,却生在了一个不该生的年代。大师本书生,在炮火飞机的叫嚣中所做的努力和重大牺牲,怎能不让我赞叹,大师们颠沛流离怎让我这自诩“读书人”的人不羞惭,大师们没有鲜花掌声默默的耕耘又怎能让那些肥皂剧作家们不脸红?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难得岳先生不为一夜暴富的影视剧所动,潜心八年做这么庞大的群像展览的巨制。大师们地下有知,理当微笑,我想岳先生也是受了你们的熏陶和庇佑。作为一个读者感谢大师们带给我的启发,感谢岳先生把大师们过去的事情呈现出来。大师们是绝唱,希望岳先生不是,但愿这样的作品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