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耳机俱乐部小白
耳机俱乐部小白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0,994
  • 关注人气:6,1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试听GRADO最受冷落的一款耳机:SR125i

(2010-05-12 20:30:05)
标签:

歌德耳机

耳机

it

分类: 耳机/耳塞/耳放的评论

说起GRADO耳机系列里最受冷落的一款耳机 ...... 熟悉GRADO的人应该会马上想到SR125。


其实这款所谓“GRADO最冷落型号”的耳机,在国外评价仍很高,比方英国What Hi-Fi杂志仍给了它五颗星的评价,美国Stereophile杂志给了它2002年的“最佳平价器材”奖和“最佳配件奖”。

那它为什么是歌德耳机系列里最冷落的一个型号呢?还是有原因的。因为它的哥哥、弟弟们,都比它更出风头,于是它就无法抢风头了。就是因为这个简单的原因。

它的两个弟弟:SR60、SR80,风头十足,Stereophile杂志给过SR60有史以来一副耳机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年度产品大奖。SR80也不用说了,典型的美式发烧耳机,大名鼎鼎。

它的哥哥们也不是吃素的。SR225,SR325,都是牛人。

所以SR125这个“不上不下”,在歌德耳机系列里正居中的“中间人物”,只能甘寂寞了。

 
熟悉歌德耳机系列的应该知道,除了SR125之外,还有一副RS2,也是颇受冷落的。其实,若一个厂家的一个产品系列拉得较长,绝对是不可能款款热门的,必然是有几款受关注,而其余的受冷落,这是一个客观的现实情况。歌德耳机的产品线不短:iGrado、SR60、SR80、SR125、SR225、SR325、RS2、RS1、GS1000、PS1000。在这个长度的产品线里,只出现SR125和RS2两个“冷点”,已经是很厉害的了。

本文不说RS2了,单说SR125。这也是有网友反复催促我几次写的。

哦,具体地说,是SR125i,新版的SR125耳机。注意看,它更换为佩带较舒适的软海绵耳罩,并且耳机线比之前更粗。(关于歌德新系列耳机的整体情况,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a04300100cip1.html

 
试听GRADO最受冷落的一款耳机:SR125i

如果试图从厂家给出的技术参数里看出它和SR80的差异,那是徒劳的。厂家对它们标的参数居然完全相同,都是20Hz-20KHz,单元匹配精度0.1分贝。但是从耳机插头可以看出,SR80还是为3.5毫米的随身设备设计的,而SR125已是6.35毫米的大插头,不再是为随身设备设计的东西。比较一下线材,也可发现SR125正好是“粗线”和“超粗线”之间的分野,它所使用的线材,比SR60和SR80的更粗,与SR225、SR325、RS1等相仿。
 
试听GRADO最受冷落的一款耳机:SR125i

图为SR125i和SR80i哥两好的合影。合影过后它们就要PK了,呵呵。
 
试听GRADO最受冷落的一款耳机:SR125i

必须承认:SR80i和SR125i这两副耳机是非常象的。拿在手里,感觉几乎一样。SR125i的线虽然粗,但也要短一些,因此重量大致相仿。戴在头上,“盲戴”的话,是根本区分不出你戴的是哪副的。同时也必须指出一下,改为软性海绵罩之后的SR80和125,都是比较舒适的,头带也不紧,所以佩带的感觉是不错的,比起我刚玩歌德耳机那阵的SR80和SR325,要强多了!当时的SR80和SR325,戴半个小时,必耳朵压痛没商量。
 
SR80i和SR125i这两副耳机,粗听声底很象。确实,不仅它们的声底象,歌德耳机的声底都蛮象的:都是比较热情张扬的外向性格,音色略暖,中频感情丰富,饱满结实,速度轻快。除了GS1000可能有些不同,其他的耳机,大致都是这个声底。

但80和125之间的声音差异还是毫不含糊存在的。我先后在两个不同档次的前端上比较了两副耳机:1)电脑+MDAC解码器(直插),2)天龙DCD2000AE+Solo豪华版耳放。是的,在档次较高的2)上,两副耳机间的差异表现得更为清晰,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只是1)那样档次不高的(当然也不差)的系统上,两副耳机之间的差异,仍是很清晰的,甚至于不用你集中所有精力、竖起耳朵去听,只是随便听听,也不难感觉到。
 
80和125之间主要的差异,是125的声音更精细、更顺滑,特别是在高频段。对照之下,SR80i的高频稍微有些颗粒感和“涩感”,而125i的高频要明显更细腻和顺滑,“涩感”少。高频的细节也要更清晰一些,延伸要好一些。

要体验80和125的差异点,听两种音乐特别有效,一个是人声,一个是弦乐。125的人声结像要比80来得精细、凝聚,音色也细腻和顺滑一些,相形之下80的人声结像凝聚力稍弱,音色稍粗。弦乐方面,SR125i的音色比SR80i来得顺滑,而80的音色稍微有些“涩”。

所以事实上SR125i确实是在SR80i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声音更精细、顺滑的一副耳机。两副耳机可以说声音框架基本相同,但SR125是80的“精细版”。可惜的是价格也要贵出500元左右,同时插头是MP3之类小机器不太方便使用的6.35毫米“大插”,在随身设备上不象SR80那么用起来方便(无须转换头)。
 
既然SR125是SR80的“精细加强版”,那它为什么一直受冷落呢?我认为一个更强有力的原因是:因为有SR225的存在!大家要知道,125和225之间的价格差,只有三百多元了,大多数人一咬牙就直接奔SR225i去了。

那125和225之间的差异多大呢?我相信这是下一个大家颇有兴趣的话题。
 
大家注意一个事实:歌德的新款“i”后缀的耳机里,SR225i才开始用空心的硬海绵耳罩,因此SR125i是用实心的软海绵耳罩,而SR225i开始用空心的海绵罩。这就造成了一个“天生差异”,即由于海绵耳罩的不同而带来的声音差异。我以前说过,空心海绵罩带来的是更通透一些、清亮一些、细节更丰富一些的声音,同时中低频的醇厚感减少。

所以直接对比SR125i和SR225i,都用各自的原配耳罩,很清晰的差异就是,SR225i的声音要清亮一些,高频细节更丰富,整个声音更为透明一些。但这个所听到的差异,有多少是两副耳机本身的差异,多少是由于耳罩不同造成的呢?

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如果去掉这个因素,给SR125i也用上空心硬海绵耳罩,它的声音是否就基本和SR225i相同了呢?如果是的话,是否我买一副SR125i,再花一百多块买一对硬海绵罩换上,就等同于享受SR225i了呢(同时也有一副可更换调口味的软海绵罩)?
 
答案是:即使都用了空心硬海绵罩,SR125i和SR225i两副耳机仍是有明显的差异的,甚至这种差异我觉得更多是表现在声音的风格上——也就是说我认为SR125i和SR225i在音色/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不光是素质上有差异。这种差异不用什么很高档的系统来揭示,只要笔记本电脑+MDAC直推就够了。

具体说起来,SR125i的声音要暗一些,重心向下一些,偏低频一些,而SR225i的音色要清亮一些,重心向上一些,低频较轻一些,声音的清晰度、亮度和凝聚感更好。
 
225作为上一级的产品,在硬素质上,比起125,当然是有所提升的,比如声场略宽大,清晰度和凝聚力更好一些;但有意思的是,素质差异之外,两者的风格差异,是颇为耐人寻味的,因为完全有可能有些人是会更喜欢125,而非225。

为什么呢?就如我上面所分析,225的声音是更为清亮一些,重心高一些,线条的清晰度和凝聚性要好于125,但不象125那么沉稳、柔暗。具体效果也要看前端搭配和录音。假如是听一些本身较亮的录音,225可能会显得稍稍偏亮了,此时重心低、音色偏暗的125说不定反而有更好的听感。不过假如是低频较重的录音,就是225合适了,色调沉暗一些的125容易低频过重而“轰”,同时线条不如225那么精细。
 
我举个例子,用两副耳机听帕瓦罗蒂的演唱,SR225i就更善于表现出他高亢激越的音色和高音泛音成分,而SR125i就表现得柔和、醇厚、暗调一些,似乎更突出胸腔共鸣的成分。如果是用DCD2000AE+Solo耳放这个级别的系统聆听,这种音色平衡方式的差异,是一耳朵的。更喜欢哪个呢?很大程度上是审美趣味决定的。这里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
 
如果要给个简化的描述,那就是:225整体上清晰度和凝聚性更好,声场也有些优势,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125和225两副耳机性格上的差异,即125沉稳偏暗,重心低,225音色偏清亮一些,重心相对较高。如果有些人觉得225的音色过亮而宁可选择125,我觉得也是很正常的。

当然,现实中的SR125i配的是软海绵罩,那低频会稍更多一些,中高频更暗一些,与原配空心海绵罩的SR225i之间的性格差异就更大一些了。
 
最后让我翻译一下英国What Hi-Fi杂志对SR125的评论,作为文章的结束:
 
Ah, Grado headphones: their unique ‘1930s radio operator’ looks always divide opinion, but praise for their performance is typically universal. (啊,歌德耳机,他们独特的“1930年代电台收音员风格”的外表式样总是引起褒贬不一,但对它声音表现的赞扬则是很普遍的。)

We last reviewed the SR125s back in 1999, and moaned about poor comfort: a subsequent change of ear-pad design means no such gripes this time. (我们在1999年评论过SR125这副耳机,对它佩带的舒适度感到不满。这次,经过了耳罩设计的改革,这种关于佩带的抱怨终于可以结束了。)

These headphones are fast, dynamic and dig up plenty of detail. Whether you listen to Shostakovich or Paul Simon, there’s little else that communicates the music’s message so well. (这副耳机快速、动感、挖掘出丰富的声音细节。不管你是听肖斯塔科维奇还是保罗西蒙,很少有其他耳机能象它这样完好地表现出音乐的信息。)

The Grados time beautifully, and organise the various instrumental strands of a piece of music: you’ll never be in any doubt as to what the artist or the composer intended. (歌德耳机的节奏把握非常漂亮,把音乐的各个乐器组成融为一体:你可以清晰无误地感受到艺术家和作曲家的意图。)

The SR125s – like most Grados – are a very long-running design. It’s ironic then, that most of the rivals are still playing catch-up. (歌德SR125耳机,就象大多数歌德耳机一样,是一个长青树式的设计,但有意思的是,它的大多数竞争对手还在后面紧赶。)
 
 
 
安润耳机旗舰店的SR125购买链接: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69552072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