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教育垃圾食品面团自我觉察 |
分类: 纸质媒体发文归档 |
市民孙女士:
我家小儿六岁,平时很乖巧的,但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会用偏激的方法来处理。比如:饭后不许他再吃很甜、热量高的点心,他也听话的不吃了,但他会小声说:把它弄到地上踩扁。如果我们不及时不禁止的话也许他真的会用脚踩扁吧!
再比如:对他的某些行为严厉禁止后,他就会把一些指甲刀、电池等小东西丢到垃圾桶里。今天早上,手里拿的面包掉了一片在地上,要拣起来,我说脏了不许捡。他也没说什么,但把手里的面包片紧紧的捏成了一个小面团。
我希望他是一个开朗大度的人,这些小事情希望他不要放在心上。不知我究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好方法。
他的性格是否是因为和妈妈在一起相处的时间过多的缘故呢?他爸爸经常出差在外的。但我的性格并不是这样啊,有时候是有点患得患失,但我尽量在他面前不表现出来。一般会用无所谓的口气告诉他:没关系,小事情嘛。
对于垃圾食品,与其在家里禁止,不如让他在家里看不到这些垃圾食品!
其实,很多时候,小孩子的偏激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因为偏激的本质是不能一下子接受现实的结果,就自然有些偏激的情绪反应甚至是一种攻击行为,比如将东西踩坏这样的攻击破坏表现。这是儿童情感调节能力不成熟的原因造成的,是无法在段时间内改变的。迫切需要改变的是家长的方式。制止孩子的某些行为绝对是应该的,否则不是培养小霸王吗?但一定要有一些心理上的缓冲措施,不能太突然。对于孩子偶尔的偏激行为,要学会淡化,不要太紧张。
而您提到的儿子的偏激行为,其中的有些行为并不是偏激行为,而是在表达自己对母亲的不满:如把一些指甲刀、电池等小东西丢到垃圾桶里;再如把手里的面包片紧紧的捏成了一个小面团。这些行为都不过是孩子在寻找表达不满的契机而已。而至于孩子不满的是什么,则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可能是平时对他的控制过多,让他感觉不到自由,也可能是孩子的一些正当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等。
另外,您已经意识到自己和儿子的关系过于紧密,说明您是个自我觉察能力很强的母亲,是值得肯定的。
那么,如何在和儿子相处的过程中给孩子更多独立自主的空间,则是许多像您一样的母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发表于〈莫愁·家教与成材〉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