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矶鸫--天坛

标签:
索尼a9摄影爱好图片欣赏原创摄影天坛 |
分类: 动物篇 |
拍摄时间:2019年10月31日
拍摄地点:北京的天坛
用索尼A9机,索尼红圈200-600镜头拍摄
p1.白喉矶鸫(学名:Monticola
gularis)是体型小的矶鸫.两性异色.雄鸟限于头顶蓝色,与其他矶鸫的区别在喉块白色;雌鸟与其他雌性矶鸫的区别在上体具黑色粗鳞状斑纹;繁殖于古北界的东北部,越冬于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偶见于日本.甚安静而温驯,常长时间静立不动.栖于混合林、针叶林或多草的多岩地区.冬季结群.
p2.生活习性分布于海拔800—1800米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平时栖于多岩山地的林间,常见它站在树顶或岩巅处.歌声徐缓而悠扬,太阳未出时多在低处鸣叫,随着太阳逐渐升起而向高处移动,歌声颇有韵味,似吹奏笛箫声.故人称“山地歌手”,甚安静而温驯,常长时间静立不动.栖于混合林、针叶林或多草的多岩地区.冬季结群.食物几乎完全为昆虫,主要为甲虫、蝼蛄、鳞翅目幼虫等.
p3.生长繁殖营巢于大树根茎部洞穴或崖壁天然洞中.巢由松针、草根、草茎、草叶等编成,产卵6—8枚.卵肉色带清晰的棕色斑点或块斑,钝端较密.雌鸟孵卵,孵化期13-14天,雌雄亲鸟共同育雏,育雏期14-15天.
p4.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注
相关文字资料来源团网络
我的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