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不是拿来说的----
郭雪波作
刀郎的磁嗓,在车厢里滋扰。
轮南的哈德不是说到就能到的地方,漫长的旅途、窗外寂寞的荒野都令人从眼睛到心里感到疲惫。于是让刀郎出来刺激一下,调整大家的心态。刀郎的歌十分适合这地方,就如茫茫绿草原上适合蒙古族的哀婉舒缓的长调.这里需要刀郎用粗犷野性的磁嗓如刀砍斧凿般地嚎唱。够劲。不然无法冲破荒野对你无形的压力。
荒漠中的寂寞是一种病,会传染。
只要踏上这里的土地,慢慢你就会被染上。
车上,我缠着任科长讲讲这方面的故事。
他就送了我一本他们编的书《自己的故事》.书写的很好,没有什么华丽的渲染,全由一篇篇短小的、朴实无华的心灵感受或新身经历故事所组成。
其中两篇让我心动。
一篇叫《养花》。讲述了一个来塔中(即塔里木盆地中部沙漠石油基地)实习的年轻女孩养花的事。她在一片三维空间永远是一个样子没有变化的环境中,工作实习一年半载,荒漠的寂寥令她有些麻木,“不知哪一天,突然心灵发现,在这个地方,小屋应该有一盆花最好。”于是她弄来一盆花养起来。每天浇水、松土、晒阳光,慢慢看着它长大、变红开花,“透过绿叶上晶莹的水珠,看见阳光变成七色彩虹”。她的心也有了满足和兴奋,感到自己如以往一样一天天年轻起来。
这篇短文妙就妙在,这姑娘养了半天花,居然不知道那是什么花!“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而且,她似乎也不想知道。只要每天浇水、培土、晒日光,再看看那绿叶红花朵便足已。这是一种奇妙的心理。在那茫茫荒凉的世界,寂寞得让人的心灵都长草的世界,有一盆绿色叶片的红花陪伴,天天侍弄它就足够了,何必再细问那是牡丹或是玫瑰、抑或是什么无名小野花,真是"英雄"不必问出处.
寂寞不是拿来说的,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内心的状态.就如这位养花姑娘的状况。她和她的花都很寂寞,一个是寂寞地浇着,一个是寂寞地开着,相互成为慰藉,在那个旷古的寂寥中双方都不至于枯萎。
第二篇《沙漠奇遇》,更有些意味。
巡井工小孙开车巡视油井回来,急驰的车窗上撞伤一只惊飞的野鸭。他们循着凌乱的羽毛,从红柳丛下捕获了这只受伤的禽鸟,并把它带回去,想给它医伤之后放飞。小孙颇有些罗曼蒂克,他给这只野鸭取名叫“大卫”,并声明不是那尊著名洋雕塑,而是灵感来自中国的神话“精卫填海”。然而这只“大卫”十分倔犟,踉跄着总想逃走,对他们堆放在布单上的米、水、绿菜不屑一顾,并且“它的身体仍在抖个不停,黑黑亮亮的眼睛里满是惊惧与慌乱,却似乎明白了自己的处境,终于不再做无谓的努力。”
第二天,这只野鸭死掉了。腿上拴着麻绳,对人类提供的精美食物一口未动。似乎是一种无声的抗议,或者是出于本能的拒绝。一个悲凉的自杀式的结局。
此事,对小孙产生了震撼。他写道“也许,它们才是沙漠的真正主人,我们不该打扰它们平静的生活,它们的存在它们的顽强,既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大自然的杰作。比起这些沙漠里的永久居,我们是闯入者,比起它们,我们的这点寂寞单调又算什么……!”
这是一种心灵道白,也是一种忏悔。
野禽,在这沙漠里千百年来并不感到寂寞,而是自由的;人类在这里才是不自由的,总感到寂寞.寂寞这怪东西,只属于人类。人类在沙漠里,找到了石油和天然气,也找到了寂寞。这是一个很无奈的事情。人类情非得以,生存急需,不得不打扰这里的平静,索取他们所需要的能量,因为地球现在变得非常狭窄,人类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存状况也日益窘困。
小孙他们还算人类当中比较有良知的。为自己无意间伤害一只野禽而内疚、自责。短文最后写道,“我终于读懂了昨晚它的眼神,那是对人类入侵的哀怨,那是对蓝天白云的向往……在这片死亡之海还有一些生机勃勃的另类在顽强地活着,如那丛丛红柳,所以我们并不寂寞。”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毕竟渺小,尽管不停地冒出“征服”、“占领”、“进军”等狂妄口号,地球和大自然不屑以顾人类的不自量力的各类挑战,它们才是永恒的,博大的.为了抗衡寂寞、抗衡大自然给予的无形压力,人类需要与“花”“红柳”“野鸭”和谐相处,相互尊重,惺惺相惜,这样才或许更能融入大自然,获得大自然的宽容和接纳.
这是人类解脱寂寞的最好良方。
于北京金沙斋
2007年11月26日重新整理
告博友:由于本人正全力修改长篇,只好把原
先写就的随笔整理后贴出,捧献给你们,们, 见谅.你们的朋友:郭雪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