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私家车是中国发展史上的大败笔
兄弟我早先说过,汽车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坏的发明,发明汽车的德国佬卡尔本茨是历史的罪人。而最不可思议的还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竟然不把资源集中在发展公共交通上,却没命地发展廉价私家车,不到10万就可以买一辆车,搞到是人都想买车,于是,路上每天都在新增私家车,道路越来越拥挤。
这个正确无比的观点遭到很多批评。
但今天看到支持的观点了——何止观点,是行动。湖南“红网”上载了《潇湘晨报》的一篇报道,跳进眼帘的首先是一幅宣传海报(转载于下)。这海报透露了这样的信息:从明天(9月16日)至9月22日,是“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无车,指的是无私家车。

湖南省建设厅副厅长王智光接受《潇湘晨报》记者采访时说:就全国而言,开展“无车日”活动一天,可节省燃油3300万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3000吨;将有数百人免受交通事故伤害。人们可以回归并体验清洁、静谧、高效的城市生活。报道说,按照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8.4%,电车大约是小汽车的3.4%,地铁约为5%。有人曾经做过一个测算,以全国所有的私人小汽车计算,如果其中1%的人改乘城市公共交通,仅此一项,全国每年就能节约燃油8000万升。
报道说,曾经有一位大学教授和他的夫人到香港参加一个国际会议,香港特区政府运输署黄署长是其夫人相识多年的好朋友。星期天聚会时,黄署长既没坐公务车又没驾私家车,而是乘公交车从九龙的家里赶到港岛赴会,对此教授夫妇颇为诧异。这位教授把此事当“新闻”告诉香港本地同行,他们的反应却相当平和,认为这事在香港不足为奇。香港的公共交通确实便捷,官员和白领阶层假日里乘坐装有空调和电视的双层大巴,既方便又快速、舒适,而且十分体面,一点也不“跌份”。
这位建设厅副厅长说,他的家人出行都是乘坐公交车。但他本人不是。(兄弟我估计,在内地,科长以上的官员大约都不会乘坐公交车出行了。不仅仅是“跌份”,实在是太不方便了。)他又说,他曾听到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公司白领职员每天早上坚持乘公交车去上班,由于职业关系,他必须每天都打领带、穿得很正式。但他发现一个问题:一上公交车,很多乘客都用异样的眼神看他。最后,这个年轻人还是打算自己买车。
这篇报道提供了一组重要数据:目前湖南省公交车总辆为11000余辆,出租汽车总量约为31000台,全省公交出行的分担率平均不足15%(100人仅有15人乘坐公交车出行),长沙市也仅有22%左右,与欧洲等国大城市40%—60%的出行比例差距较大。
现在就赶紧改变中国汽车的发展方向,限制直至取消发展廉价私家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还来得及——至少不会让问题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