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梁三日老师讲褚遂良阴符经笔法启明笔记

(2017-02-25 00:03:07)
标签:

褚遂良

阴符经

梁三日讲阴符经

分类: 启明书法博客

http://blog.pic.xiaokui.io/2445eb611351fb9276f81999ada99f1a

启明按:梁三日讲阴符经。这是梁三日老师今晚在QQ群讲阴符经时,启明做的笔记,梁三日老师在这节课中重点说了褚遂良阴符经的笔法特征,集中讲了褚遂良阴符经起笔、收笔和中段的笔法。希望对临习阴符经的朋友有帮助。


http://blog.pic.xiaokui.io/a1ac962c26c5e9290dbb5b9e22cec37d


今晚我们的话题是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的笔法


褚遂良有好多作品

常见的有雁塔圣教序

倪宽赞

孟法师碑

伊阙佛龛碑

阴符经


最能代表他的风格的是雁塔圣教序

启明按:如果需要高清的雁塔圣教序

请关注本公众号后回复:日文雁塔

然后早期的是孟法师碑

有隋代墓志铭的特征

也有欧虞的特征


这些都是碑刻

还有俩墨迹

一个是倪宽赞

还有这个大字阴符经


实际上

这俩据传都是伪作

但是属于伪好物

也称为下真迹一等


尽管不是褚遂良的手笔

但是这不妨碍我们研究褚遂良

这两个作品的水平还是很高的


除了这俩外

还有李邕的出师表

对我们研究李邕的书法

包括唐的笔法

也是重要的依据


也都是伪好物

下真迹一等


从褚遂良作品来加工

最成熟的最能代表他风格的

是雁塔圣教序


阴符经实际比不上雁塔圣教序

但是他特别鲜活

生鲜活辣


研究晋唐笔法

阴符经都是不可多得的范本


今晚我们的重点是阴符经的笔法

分三个部分来讲


一个是起笔

一个是收笔

一个是中段

包含使转、折、搭


一、起笔


http://blog.pic.xiaokui.io/1a5996e3038711d842608f77ca6faba4

先看起笔的部分


我们先看起笔

一个顺入

一个逆入


我们就以这个“蛇”字为例


http://blog.pic.xiaokui.io/d579d0d3dbee85822e2dc8c8c67b812e

像这样的就是侧切

侧切可以有多种角度


我们先看竖画


http://blog.pic.xiaokui.io/ddf1f83c5aa601f029d578ae03b2dd11

我们说八面出锋


http://blog.pic.xiaokui.io/8497bda3bc780915af50ba9bbec19971

他这里就是用的左下侧的面

也是侧切

但是不是我们平时的用笔的下边那个面


http://blog.pic.xiaokui.io/f68b98036da6f81f4d5cd732375ef530

这也是顺锋

但是用的是笔的左下面


所以侧切

允许有很多角度


http://blog.pic.xiaokui.io/79af99bc17bf21c72f75e86157c643d2

如果说这个理论成立


http://blog.pic.xiaokui.io/17c609afdb68427b70f229fcab5557e8

那么别的面照样可以

比如这个小竖画

用的面与上边的又不一样


http://blog.pic.xiaokui.io/823b3ec01d67134e0817147e8e26548b

这个就完全没有侧

就立起来了


这个给我们的启示是

我们入纸的时候

可以用八面的任何一面

 

http://blog.pic.xiaokui.io/96f7963f57e8aa82674b12c629d2545d

顺入容易虚

如何避免呢


所以我们要求一下笔就迅速铺毫


http://blog.pic.xiaokui.io/2755013f161bbf6f4fc61223add290fe

如锥画沙

笔要铺开

万毫齐力


另外就是起的时候

要打个点


http://blog.pic.xiaokui.io/8c00156b6b9ddfbeea9fa1789b3c7396

起笔处

隐约有个点


http://blog.pic.xiaokui.io/4322e71b913cba01a434c37a63e1f432

有停住的意思


http://blog.pic.xiaokui.io/ba3578cc1b17672865000ae3e078a45d

你可以在空中做个虚逆的动作

有一点点裹锋


http://blog.pic.xiaokui.io/e134d80cdc8f47d9bb552f8f3484300c

对动作要求很高

入纸的时机

必须是在往左和往右的临界点碰到纸

只要在这个临界点入纸

写出来的笔画都会显得比较凝练


http://blog.pic.xiaokui.io/a8cc799384fed5686d90383d2df43c02

假如我们以一号点为临界点的话

不顺也不逆


那最微妙的肯定是一号点

越接近三号点

越容易显得飘


所以手感的训练非常重要


http://blog.pic.xiaokui.io/f6dc14b0d054334806b2c2c90fb0e7a5

搞清楚了这种特别纤细的起笔

我们就得出结论


http://blog.pic.xiaokui.io/798f77421f5f6496fc1fb4c64e62cedc

你需要在这种临界点入纸

不然会显得飘


http://blog.pic.xiaokui.io/ee539a30461db3c35a37ef77218287a1

这里也有

有点

也要有一定的铺毫


http://blog.pic.xiaokui.io/1330db27afb4ea5fd76da8fb21dbaac0

这样的已经是带有逆势


http://blog.pic.xiaokui.io/3d3e4f4d0364264b499b80119709ead7

逆也有三种

纯逆

侧逆

顺逆


http://blog.pic.xiaokui.io/a5b792ca4fbc2ad469e4fd600f72f81e

这个就是纯逆(正逆

有点像篆书的起笔


http://blog.pic.xiaokui.io/d6811909892fff32917b2d6be18ee106

这样的也是纯逆


http://blog.pic.xiaokui.io/da3191382a241d03b5df7c9a7ce13517

这时候

笔在翻笔换面的时候就依靠本身的弹性

产生了弧度


http://blog.pic.xiaokui.io/84c79b07d6e8b912979eafe8c6afd80f

这样的属于侧逆

这个帖里边很多


还有一种顺逆


http://blog.pic.xiaokui.io/139b414ab102889608231e34a51ab7eb

http://blog.pic.xiaokui.io/1218dd0dd4976e21aba45d097be893fd

顺着起笔

往上拱

然后顺着写下来


http://blog.pic.xiaokui.io/80e63497641231b67eeac940c4e7e843

这样的起笔就会显得特别有力


http://blog.pic.xiaokui.io/c09f4149930116bd646458319b1044b2

比如“天”的第一横

也是顺逆

这样更有力


http://blog.pic.xiaokui.io/b4b8d9956091c96f15237ae00bf1e519

一号和二号

显然二号写出来的笔画更有力


所以说阴符经是晋唐用笔的宝典

其实这些笔法都是为了发得上力


这种曲形的用笔是符合发力的要求的

这种捻一下的动作就是为了把笔毫铺开


http://blog.pic.xiaokui.io/e481faaf5c19a75767172563c972fd76

这样捻一下

拱起来

就会显得更有力量

你去看米芾、苏轼的作品

也会看到这些动作


如果学黄庭坚

你不懂这样捻一下

写出来就不够厚重


二、收笔


我们再看收笔

收笔无非就是出锋和回锋


http://blog.pic.xiaokui.io/c89124c5f6f2737ceccc8073193515e6

这样的撇画都是出锋


http://blog.pic.xiaokui.io/d176bb99cd050a95d787a9549d6d71f0

这样的就处于出锋和回锋的中间状态

实际上是笔锋要离开纸的时候

在空中做了一个回收的动作

这就是空收

离开纸面那一刹那

笔往反方向收回来


http://blog.pic.xiaokui.io/49d869cd716dcc94ba9cce2b901fe784

这个动作是在空中做了


这个动作跟我们刚才讲的那个

起笔的临界点的意思很像


笔离开纸面的那一刹那

要做一个空收的动作


http://blog.pic.xiaokui.io/9c7f11f5e9cff5c048e315b3fcd1171d

这个动作很微妙

要手很敏感


http://blog.pic.xiaokui.io/edf8792d6390d406a207cede607acc22

这个连贯的动作其实也是空手的体现


http://blog.pic.xiaokui.io/66ad4c80dd6b4e44e1932b0c453473ca

如果不收会是虚飘的

收了就会显得凝练


一定要控制得住

要收回来

不管你写多快

这个空收的动作你要很熟练


http://blog.pic.xiaokui.io/5e28140300c5f040c54c15b67d816278

这个点也是带有空收的

 

空收的关键是把我这个临界点

要把握好火候

不然会写成实收

不是空收


无垂不收

无往不复


除了有收束之外

还涉及到打旋的方向


http://blog.pic.xiaokui.io/a27db9d0195c8d539e1010bf2f20d2ce

同样是收

你可能还会有各个方向的打旋


涉及到顺逆

刚柔


http://blog.pic.xiaokui.io/3e7097cba9c3db1ddfb4f81e1d06baff

比如这个收笔

他就打了一个旋


http://blog.pic.xiaokui.io/24b19230067960532eadbe0f33460d21

这一横是这样打旋



http://blog.pic.xiaokui.io/5499576a7b0de615ee50df36c8b5ee38

顺着回锋

和逆着回锋


这就是笔法的变化


http://blog.pic.xiaokui.io/c30af03c7eefa034b16204ab82329be2

其实笔法的变化

不是笔的变化

而是手势的变化


http://blog.pic.xiaokui.io/ec259c6359009169d8b93ffec0e19e56

你看这里就是逆着回


http://blog.pic.xiaokui.io/f6bdbfb0c29c916c0983f4802e006736

这里是顺着回

显得温顺

上边的是逆着回

显得桀骜


http://blog.pic.xiaokui.io/afffb6a5826a32e90928046456146071

这里的勾也是比较顺着出来的


http://blog.pic.xiaokui.io/f2850287525f94d5e5155b3347319dd4

但是这里的就是逆着出来的

显得更嚣张

但是这样的要注意笔的控制

控制不好

就会写的很难看

这其实也看你用毛笔的技术了


收笔无非就是这几种

你能够这么去做

其实就已经会有很多变化了


http://blog.pic.xiaokui.io/e5a02c91c727f8831f637b76eb35d9e3

这样的也都是带逆的


http://blog.pic.xiaokui.io/70b619ccb7f90ca98e8a02a225b5772a

这里就是顺和逆


在传统上就是内擫和外拓

从结构上区别

也可以说是从用笔上区别


http://blog.pic.xiaokui.io/914d5cb7b3d397b93ccb0e7a55dbe300

这是内擫法的用笔


http://blog.pic.xiaokui.io/cea83c094576d650bbc7ffe32a5e4a27

这是外拓法的用笔


三、中段


内擫和外拓还会体现在笔画的中段

在中段是怎样区别内擫和外拓的呢


http://blog.pic.xiaokui.io/f4bda93565c5730bd33b698c63eabdb2

让你感觉到空间收缩的 


http://blog.pic.xiaokui.io/d40b6f50f1993206b4917249f1610dbb

往里边夹的就是内擫法


http://blog.pic.xiaokui.io/d4467471bf2dee22c800e5418036d4f0

内擫法


http://blog.pic.xiaokui.io/3b8b204c23d9cce6b228fb69c4c0d4d2

大家看这个物字

就是连续的内擫法和外拓的结合


http://blog.pic.xiaokui.io/eeb20311e79c9c8dfa6b5640ce2eb906

同样是三点水

但是用了内擫和外拓


http://blog.pic.xiaokui.io/5568b4eab357a63c97d777484b531e4d

我们用正八和反八来形容内擫和外拓

其实正八和反八可以来区别书法史上一切笔法的变化


如果能这样区别

你就很容易掌握笔法的变化


http://blog.pic.xiaokui.io/8a5132f80b5d9bb9424042bbc5f1704b

这里就是带逆的

如果你能看到

那你临写这里的时候

笔法就是对的


http://blog.pic.xiaokui.io/4eaf13a9cefe23e4adb83d4e7e35813d

我们很多人临习的时候

其实都是写成了顺的


所以

褚遂良的阴符经

取逆势的地方

还是特别多的


一般来说

逆的越多

笔的弹性利用得越多

顺势太多

容易显得若


明清的馆阁体

这样的逆都没有了


大部分人写字

没有什么起伏

没有利用笔的弹性


我们来写两个


http://blog.pic.xiaokui.io/b944316fd849b2f6d6ff4af932e8b97a

这样的

都是带有逆的

你看圆圈标注的都是逆


http://blog.pic.xiaokui.io/18355d7806c3a65be4f08cada309b336

红色圆和方形框标注的都是逆的


所以说

阴符经用了大量的逆势

也就是我们上边说的反八


褚遂良笔法课程到此为止

谢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