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徒步三江并流,朝圣梅里雪山---2006年5.1出行日记(三)

(2006-06-14 15:06:47)
分类: 我的游记

2006425          星期二         

可能是昨天25公里的负重徒步太累,早上7:30我才起床。在阿洛家的火塘边一边吃早饭,一边讨论穿越的线路。我想走茨中线,因为线路较短,而且可以翻2个垭口,一路都是雪山风光。但阿洛却提出走永支线,因为茨中线垭口的雪很深,今年还没人成功走过去,再加上人少穿越不安全,所以推荐了难度较低,安全系数高,但线路较长的永支线,并安慰我说那条线路是原始森林风光,也还不错。

考虑到后面还有较长的行程安排,为了保存体力的我在户外运动经历里第一次请了背夫。出征前,我称了一下自己的体重:137斤,心里盘算着这次回去不知道又要瘦多少了。巧的是我的背夫小光和我一样重。最后阿洛请我在他的留言簿上留言。因为这次穿越还有一位北京女孩和一位深圳男孩,所以我们三个分了一下工:北京女孩二胡写初稿,我来修改,深圳男孩小岑执笔。就这样,一段对穿越充满向往的文字诞生了: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即将见证我们的汗水与欢颜。

我们不是虔诚的朝圣者,却是执着的追梦人。

期待着美好的明天,我们将带着快乐共同携手成功穿越!

徒步三江并流,朝圣梅里雪山---2006年5.1出行日记(三)

(照片7 与阿洛家门前的合影,左起小岑、二胡、阿洛和我)

向导阿东和背夫小光、小苏分配好各自背负的背包后我们于9:30从阿洛家出发了。今天我们将一路沿迪麻洛河行走,所以看到的基本都是河谷地带的原始森林风光。由于没有背包,自然觉得轻松了许多。很快调整好行走节奏的我迈着大步快速的走着,不一会儿就把其他人甩在了好后面。为了保持这种不被打乱了的行走节奏,我只有在岔路口才会停下来等后面的大部队。

早对山沟景色产生审美疲劳的我并没有其他两位同行者那么兴奋,只盼望着能走快点,早点到营地休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山谷里不停的上坡、下坡,每个人的体力的好坏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来。为了保持一定的行进速度,我始终走在第一个。15:10,我们还在无休止地上坡、下坡,我基本上已经在这单调、乏味的行走中变得麻木了。而一开始就走在后面的二胡明显走不动了,向导阿东则在后面照顾她。

又是一次休息后,我下坡过了河。当转过一个弯后,我来了精神。成片的白色高山杜鹃扑面而来。大朵大朵的花儿竞相开放着,我拿出DV、DC就是一阵猛拍。后面的小岑和背夫小苏也赶了上来。

17:50我终于到了营地——一大块绿色而平整的草场。草场上的两、三个空棚子,告诉我今晚可以不用搭帐篷。

向导兼背夫的阿东陪着体力较弱的二胡也总算在18:40到了。

接下来的便是生火做饭。向导与背夫们娴熟的生火做饭技能不一会儿就把大家的晚饭给做好了。为了减轻背负的重量,我们各自都在买力的推销自己带的食品,所以这顿晚饭我觉得还不错。顺便提一句,我们的向导、背夫各具慧眼,在徒步的路上采到了两只市面上卖300元/斤的羊肚菌,所以晚上我们还吃到了可口的羊肚菌,喝着了羊肚菌煲的鲜汤。

今晚的棚子还比较大,向导、背夫安排我和小岑睡一张用木板搭的简易床,二胡单独睡一张,向导、背夫三人则在地上铺上木版,挤在一起睡。

由于向导、背夫都是信奉天主教的藏民,晚上睡觉前,我有幸听到了他们唱的祈祷歌。

 

2006426          星期三         

今天要翻越海拔3800米的孔雀山垭口,所以向导阿东6:40就催我们起床了。等我们吃完早饭,把背包收拾完毕都已经8点了。这可比我们计划的7:30出发晚了整整半个小时。

刚出发我们便告别了迪麻洛河,开始了提升海拔高度的爬坡路。我是最怕“坡道起步”的,因为在上坡路段调整好自己的行走节奏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此时天空中下起了小雨,我一开始还走在队伍的前面,但山上的主路与小路难以区分。这使我走了不少弯路、浪费了不少力气。在几次错误判断后,我最终老实地跟在背夫的后面以节省体力。

今天的状态不怎么好,再加上前面的卤莽行为,我老是调整不好自己的行走节奏。在出发后的第一次休息后,我感觉有点走不动路了。不一会儿我就掉到了队伍的最后一位。好在耐力是我的强项,虽然感觉累但还是能坚持一步一步地走着。在漫长的状态调整期里,我渐渐追上了大部队并返超了他们,又回到了第一的位置上。嘿嘿,看来他们的体力也不行了。

穿出树林后一个长满低矮灌木丛的山坡出现在了我的眼前。看着“之”字形的山路,我还是决定走小路直接上坡。虽然走小路比较费力气,但毕竟快得多。一下就把与大部队的距离拉开了不少。终于到坡顶了,回首弯弯曲曲的山路觉得满有成就感的。此时梦幻般的雾气徐徐地向坡顶聚来,眼前的景色疑似仙境。

当我再次扎进树林后便看见了点点残雪。再往上走雪也就更多,我估计应该是到雪线了。尽管感觉很累,但一路鲜红的、粉红的高山杜鹃花始终陪伴着我。各色花瓣坠落在雪地上,把雪路打扮成了一条充满幻想色彩的童话大道。

徒步三江并流,朝圣梅里雪山---2006年5.1出行日记(三)

(照片8 令人兴奋的高山杜鹃)

我们越爬越高,雪也越走越厚。令我没想到的是尽管这里海拔不高,但一脚踩下去竟能没膝盖!还好今天是阴天,雪不容易化,相对好走点。我和背夫小光、小苏三人因为行进的速度比较快,所以一直在前面轮流开路。剩下的三人则沿着我们开好的路艰难地跟在后面。

小心地通过了一个被大雪掩埋的断崖风口后,我终于在12:20到达了海拔只有3800米的孔雀山垭口。此时的垭口被大雾紧锁着,刺骨的寒风让我把冲锋衣的领口全部拉紧了。拍照留影完毕后,向导阿东安排背夫小光和小苏先行下山生火做饭,我们则由阿东带领后续跟进。

徒步三江并流,朝圣梅里雪山---2006年5.1出行日记(三)

(照片9 孔雀山垭口)

下山的路并不轻松,深过小腿的雪路让我每走一步都感觉费力。哇,前面是个80米高差的大雪坡,要是走下去非累死我不可。向导阿东在坡下面挥手示意我滑下来。看见他都没事,所以我也码起胆子沿着他留下的滑道滑了下去。毕竟是80米的陡坡,只听见耳边的风声呼呼而过,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心跳的速度也越来越快,雪不停地往衣服、裤子里面灌。面对这样的刺激我不禁大叫了起来。等滑到坡底停下来时,我竟然还没回过神来。太刺激了,警告患有心脏病的朋友千万不可尝试。

有了第一次的滑雪经验,下面的陡路我也基本上是滑下来的。一来避免在雪地上痛苦的行走;二来可以节省很多体力。等我的滑雪技术掌握好了后还居然还用DV记录了一段。但偷懒最终是要受到惩罚的,在最后一次滑行的终点我双脚踩进了一条小溪里。因为小溪的上面被薄薄的雪层覆盖着,使我无法判断而导致的。在此之后,我也就没再敢滑雪了,怕再掉到雪层下面的河里去。

陡坡下完便展现出四姑娘山长坪沟枯树滩般的雪景。此时已是13:30,双脚踩在雪地里明显觉得比上午的要松软许多,路上的脚印也早已模糊不清了。由于前面的两位背夫早已没了踪影,而后面的队员和向导又被我甩掉了很远,所以我一个人独自行走在雪路上。这种状态可能就是我所追求的吧。由于害怕错过先投部队的营地,因此我每经过一处有棚子的地方都会连续不断地吹口哨,好让背夫听见。

在边走边拍的行进中,路上的积雪也越来越少了,在不知不觉中我到达了准备休息吃午饭的雪线营地。这里是一片狭长而平整的草场,左右两边都是雪山。一条小河从草场的左侧经过,而脚下的小路则将草场一分为二,直径延伸到尽头的丛林中去。散放的牦牛悠闲地吃着青草,巍巍白茫雪山在湛蓝的天空中现出几分威严。

老远就看见冒着炊烟的小屋了,背夫小光在门口挥手示意我进去。坐在火堆旁,我一边烤着那双早已被雪水完全浸湿的登山鞋,一边等着后面队伍的到来。不一会儿,向导阿东也终于受不了后面二胡、小岑那蜗牛般的行进速度先行赶了过来。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着,我坐在火边守着一大锅的西红柿炒鸡蛋,馋得饥肠辘辘的我口水直流。左等右等还是不见他们的踪影,最后向导阿东决定返回去找他们。

看见阿东回来时沮丧的表情,我猜想那两位仁兄肯定没看到我们的棚子,已经走到前面去了。于是决定马上开饭,然后再去追他们。迅速解决完战斗后已是16:30,我们居然在这里休息了2个小时。穿上了已经烤干的登山鞋,迅速到河边把餐具洗刷干净。为了以防万一,我在出发前从背包里取出了头灯,因为我的包是小光在背的。

果然刚一上路他们就走得飞快。看着山路两旁盛开的艳丽杜鹃花,我的脚步渐渐地慢了下来。反正身上有头灯,走夜路也不怕。于是独自漫步在漫山遍野的杜鹃林里尽情享受眼前的美景。

不知走了多少个“之”字形的下坡,我终于在唯一的一个上坡路上追上了这支正坐在地上休息的队伍。一上前就我就先来了个自我批评,说都是自己的错,没有在棚子外做标记。嘿嘿,这招还挺管用的。一番端正态度的话语让他们只能笑嘻嘻地说都是向导的过错与我无关。当告诉他们我们已在棚子里吃过午饭的事实后,从他们脸上扭曲的表情中看出好象要把我们给吃了一样。汗!

18点,和昨天差不多的时间我们终于到了今晚的营地——穿越路上的最后一处棚子。这意味着我们离永支村很近了。要是我一个人走,今晚肯定可以住在村子里,舒舒服服地洗个热水澡,睡在柔软的床上做美梦了。

考虑到此处的海拔较低,带来的装备也要物尽其用。故决定在棚子的外面搭帐篷露营。这样就不用和别人去挤那狭小的木板床,而可以宽松地睡上一觉了。估计小岑昨晚在棚子里也没睡舒服,所以和我一样撑起帐篷。

收拾好安乐小窝,我回到棚子里等着吃晚饭。二胡则像个娇小姐一样,坐在火堆边一动不动,一会儿要我给她做这样,一会儿又要做那样。小岑则给我们展示了广东人煲汤的手艺,做了小一锅野菜人参汤。好喝!如果以后玩FB线路,建议大家多约上几位广东的驴子,那样你就有口服了,呵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