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的游记 |
2006年4月23日
4:50班车驶进了六库汽车站,这个结果比我计划的快得多。更另人高兴的是不用出站就可以坐6:20去贡山的班车。看来不出意外,下午2、3点钟就可以到丙中洛了。这可比我的计划整整快了4个小时!
天还是蒙蒙亮的时候我们就又从六库出发了。班车一直在怒江的左岸行驶着,直到过了碧福大桥才沿怒江的右侧行驶。由于买票时就问好了看风景的最佳座位,所以我坐在班车的左边,据说只有当车过碧福大桥后才会看到较好的景色。
趁着班车还在怒江的左岸行驶,我从背包里拿出气枕,头枕着吹足了气的气枕睡起来,毕竟早上4点过就起床了。一觉醒来,太阳已经升到了峡谷的山顶。坐在前排并带了个小女孩的贡山武警大哥主动与我搭讪。几句客套话后,我便开始了新一轮的旅游信息咨询。从他热情、细致的讲解中和与他交谈的口气中,我觉得这位大哥很乐意把自己的家乡——贡山,推荐给大山外面游客,并且应该是个有名堂的人物。再从他耐心照顾女儿的行为上,我认为他应该是个好父亲。
10点过车到了福贡,司机说停车30分钟吃午饭。那位武警大哥问我跟不跟他一起去吃饭。从他的言行举止上,我估摸着他应该不是坏人,所以便跟着去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只允许我们吃炒饭。武警大哥说在这里吃饭比在贡山吃便宜多了,除了每人一碗青菜肉丝炒饭,还特意为我要了一个竹叶菜汤。因为竹叶菜是贡山周遍的特产,只生长在雪线以上的高寒地带,而且必须趁它还没长大时就要采摘食用。蘸着辣椒水吃,味道确实不错。饭还没吃完,武警大哥就抢着把钱付了,说我来一趟这里也挺不容易的,既然大家有缘聚在一起就他请客了。嘿嘿,看来我的运气还不错,竟然免费吃到了贡山的特产菜,爽!
班车再次出发后,我与贡山武警大哥也混熟了。他那调皮的女儿也开始在坐位上不老实起来,并不时的爬在我的背包上东倒西歪。仔细观察了一下小女孩,大大的眼睛透出几分机灵。不知道是不是有个武警爸爸的缘故,像个假小子,挺可爱的。
班车每过一处景点,司机都比较照顾的放慢车速,而武警大哥则给我指引景点的所在,并生动地讲解景点的典故。唯一可惜的是为了不耽误车上其他乘客的时间,我没好意思提出停车拍照的要求。要是那样就真像个旅行团了。江中一棵松、月亮山……就这样与我擦肩而过。
又不知开了多久,停车上来了一位傈僳族青年男子。他肩上的挎包吸引了我的眼球。挎包是个彩色方格的,底部的两侧还各有一束穗。男子挎个这种样式的包在我看来是件满新鲜的事。我好奇地盯着他看,真想搞清楚那个挎包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东西,而那位男子早已被我盯得极不好意思了。
在狭窄的中巴车里一动不动地坐上6、7个小时真不是滋味,我明显感觉累得要命。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离贡山县城也越来越近了。13点过,我终于在远远的山坡上看见了错落有致的贡山县城。没想到贡山县城比我想象的要繁荣得多!在与武警大哥告别后,好心的司机把我拉到了去丙中洛的乘车点。
正好有一辆金杯车准备发车,想到要是错过了这班就得等上好长时间,因此我连贡山县城还没来得及转就上了车,前往今天的目的地——丙中洛。金杯车司机也是个大好人,我一上车就答应了免费帮我逃50元丙中洛门票的要求,并主动把我的背包藏在车的后备箱里。车的前排是三位穿着民族服装的怒族老大妈,叽里呱啦的讲着我听不懂的话。我则为了躲避景区售票员地检查坐在了车的中排。后排的一位“迷彩服”好面熟,原来是和我们坐同一辆车来贡山的。
初看“迷彩服”的样子猜想可能会与景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有关,所以我心里一直在盘算着怎么和他套近乎。在他与司机的交谈中,我听出他的口音是四川成都的。嘿嘿,因为和我的一样嘛。于是凑上前去问他是不是四川老乡。在得到他是去西藏察瓦龙搞地质勘探的明确答复后,我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他实际和我是同天出发的,只是在昆明火车站坐了到福贡的卧铺车。由于到福贡的旅客很少,所以车到六库后他就被卖到了我们的班车上。他还愤愤不平地说,花了坐卧铺的钱却坐硬座。看来我在昆明西苑客车站坐车的选择是对的。
离丙中洛越近,我的心就跳得越厉害,终于要到这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了!当景区售票处的工作人员要我买门票时,司机直当我是普通乘客,没有暴露我的身份。我也按照司机事先教我的说法,说自己是路过丙中洛要去察瓦龙的。但售票员似乎并不认可这个说法,可能是自己长得太白了吧,一点也不像当地人。关键时刻“迷彩服”说话了,“我们都是搞地质勘探的,去察瓦龙做项目。”嘿嘿,凭他的这句话,我顺利的逃过了门票。
这次车上的人不多,所以我提出了让司机在怒江第一湾停车拍照的要求。站在高高的公路上俯视怒江,滔滔江水围绕着下面的这个绿色半岛逆时针方向转了个180度。车过丙中洛的景点招牌时,我们没有停车,因为眼球早已被令人震撼的田园风光所吸引了,大脑也以一片空白,等反应过来时车已到达了丙中洛。好在那里离丙中洛相当的近,回来时我还是有机会去的。
(照片1 怒江第一湾)
车刚到丙中洛,司机就帮我叫停了一辆正准备出发去察瓦龙的农用货车。我连忙跑过去问司机能否搭车去今晚计划中的住宿点——五里寨。由于前面双排座的位置已经满了,所以司机挥挥手叫我爬到后面的货箱里去。货箱里居然还有一条板凳,估计是专门提供给搭车人用的。
货车慢吞吞地行驶在凹凸不平的公路上,所到之处扬起铺天盖地的灰尘。坐在颠簸的车厢里,尽管我紧紧地抓住货箱的栏杆,但整个身子还是不时地被颠起来。再加上怕背包里的数码伴侣被颠坏,双腿还得夹住背包,以减缓背包的颠动。这简直比我自己背包徒步还辛苦。
感觉就这样被颠了好久,车终于停了下来。司机的老婆叫我下车,说是五里寨到了。我一看时间还早,而且在这里下车也不能过江去寨子里住,所以在询问了司机老婆后临时决定改变计划,直接去上秋那桶。
又过了好久,货车再次停了下来。还是司机的老婆下车帮我下包,并收了我10元的车费。最后给我指了一条上山的小路,说爬上去后再沿公路走15分钟就到了。望着峡谷深处隐隐约约的村落,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刚才还能看见的寨子一转眼就又找不到了。有点疲倦的我背着50斤重的背包觉得走了N个15分钟都还没有到。索性坐在树阴下休息,并吃掉昨天在昆明买的香蕉,以减轻点背包的重量。抬头仰望天空,原本已经看不见的那个村落竟然就在我的头顶上方。于是心中又燃起了一片希望,背上背包爬了上去。
为了抄近道我没走绕路的公路,而是直接上了一条笔直的陡坡小路。NND,这个坡可真陡,刚走到第一户有人家的地方我就冲进去找地方休息。腼腆的张大哥呵住了冲我大叫的黑狗,让我放下背包坐下休息,并拿出凉水给我喝。看着一层叠一层呈上升阶梯状的上秋那桶村落,我决定就在这家住了。反正这里是返回的必经之路,住在这里和住在上面比有两个好处:一、从现在起我就可以空手上去玩,不累;二、明天返回时还可以少背一段路的包,节约体力。
当我提出在这里住宿时,张大哥有些为难。说他家没有接待能力,并推荐我到上面的一户有接待能力的人家去住。可已打好如意算盘的我又不愿意再背包往上走了。于是我对他说住宿的要求不高,只要可以睡觉就可以了。并还是先把背包放在这里,空手上去玩,要是在上面找到了住的地方再下来取包。
趁着光线较好,我背上了DV、DC继续向上秋那桶山上的村落走去。顺便说一句,整个村落里的狗太厉害了,一见到陌生人就成群结队地追着大叫并试图冲上来咬人。我手里提了根路边捡的“打狗棒”,还花言巧语地找了两位小朋友给我带路。一个走在前面给我赶狗,另一个在后面做保护。这样我便可以在村子里四处闲逛了。
(照片2 上秋那桶1)
回到张大哥家,张大哥已经为我收拾出了一间房子。今天他妹妹正好去了察瓦龙,所以我可以住在他妹妹的闺房里。求之不得的我欢天喜地的将背包挪进了房间。
在与后天穿越碧罗雪山的向导阿洛电话联系后,得知他明天要到丙中洛来办事,晚上才回迪麻洛。所以与他约好我们明天下午在丙中洛见面。
晚饭是和张大哥家人一起吃的。虽然饭菜极其简单,但几口酒后,大家的距离似乎拉近了许多。原来张大哥一家都是怒族人,信奉的是天主教。同时了解到明天早上爬到对面山上可以看到上秋那桶全景的有用信息。
2006年4月24日
清晨的上秋那桶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气,一大早我便起床让张大哥带路去对面的山上。可能是我们起来得太早了,村子里的狗儿们还在睡懒觉,所以我们经过时没有碰到凶恶的狗群。在最后的一个岔路口分手后,张大哥便返回准备早饭了。
下山、过桥、再上山,不一会儿我便爬到了山顶。或许是天气和光线的缘故,远观上秋那桶并没有张大哥嘴里说的那么迷人,但我觉得他应该没有骗我,因为眼前的一切足以让我满足了。毕尽这里的景色是我以前没看到过的。静静地坐在山顶上,想象着阳光斜照在下面这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里、一块块白色屋顶的瓦片上,那景色该有多么的迷人呀!
(照片3 上秋那桶2)
我刚下山到家,天空中的雨点就落了下来。运气还是不错,得好好感谢老天爷没让我在路上淋雨。张大哥早就做好了早饭坐在门口等着我回来,于是迅速进屋收拾好了背包,进厨房吃饭。坐在火塘边,我问张大哥雨会停吗?回答是山里的天气说不清楚。透过窗户,层层叠叠的山峦在淡淡的云雾里时隐时现,小雨把眼前的一切洗刷得一尘不染,整幅画卷犹如梦幻仙境一般。由于约好了下午要到丙中洛与阿洛汇合,所以不管怎样我都得走。11点,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上秋那桶。
出村子还没一分钟雨就停了。走在被细雨侵润过的山路上,大口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此时的心情格外舒畅。下到公路后,我便顺着来时的那条凹凸不平的公路行走。昨日还是尘土飞扬的公路被早上的这场细雨一淋,显然干净多了,在上面行走也不用吃灰。由于公路是沿怒江修建的,所以走在公路上始终都可以看见它。不同的路段,怒江给我展示了它不同的风采,手中的DV、DC也忙得不可开交。
途经下秋那桶,我走到了茶马古道的标志性建筑——吊桥。望着怒江对面在石壁上开凿出来的栈道,我的眼前浮现出经过此处的一支支马帮,耳边响起了一阵阵悦耳的铃声。
(照片4 茶马古道)
过吊桥不久便到了五里寨——又一个美沦美涣的纯田园村落。隔着怒江,村落就在山坡上。与上秋那桶相比,这里的景色更有些小家碧玉的典范。
(照片5 五里寨)
经历了几次搭车的失败(经过的几辆越野车都已满员),我只能背着沉重的大包继续埋头徒步前进。经四季桶、石门关,终于抵达到了攻略中被列为反面教材的重丁村丁大妈家的门口。教堂的大门紧锁着,掌管钥匙的丁大妈不知去了何处,只好在围墙外面瞻仰一下了。
接下来的又一通苦走,我终于在17:10到了丙中洛。原来阿洛今天来丙中洛的目的是与一支韩国户外队联系徒步线路的事宜。那帮韩国人要走察瓦龙,再从梅里外转山路线到梅里雪山去。由于韩国队伍还没到,于是我便正好有时间走到丙中洛景点的招牌处去补照个到此一游以作纪念。
(照片6 丙中洛)
晚饭后,阿洛还在和韩国领队讨论线路。我闲得无聊,便在街上闲逛。居然碰见了昨天帮我逃票的“迷彩服”。说是去察瓦龙的公路因塌方还没通车,所以他只能在这里等着。听说他住的标间可以洗澡,于是在告诉阿洛我的去向后就兴高采烈地随“迷彩服”而去。
20:30我们离开了丙中洛。车上阿洛一直都在跟我讨论如何把自己推销出去的方法。看得出来,阿洛很爱自己的家乡,很想把穿越碧罗雪山这条从怒江走到梅里雪山的特种旅游线路推广出去,做成一个品牌。
到阿洛家已经23点过了,我简单地吃了点宵夜后就休息了。毕竟明天还要走30多公里的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