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苹
小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40,467
  • 关注人气:67,64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吃不吃肉,这是个问题

(2022-05-19 22:40:19)
标签:

加工肉类

红肉

致癌风险

分类: 闲言碎语

(原文发布于2016-01-25 新浪博客,整理存档)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的最新发布,赤裸裸地给了吃货们的小心脏无情的一击:将加工肉类归入了1类致癌物(和咸鱼、吸烟、酗酒、空气污染、黄曲霉素等同级)。同时,将红肉(哺乳动物畜类)归入了2A致癌物(和杀虫剂DDT、生化武器芥末毒气同级)。对此,我有话要说啊~

首先吐槽一下IARC的分类:

“1类”,已证明有致癌风险;

“2类”,可能有致癌风险,未证明(2A可能性较大,2B可能性较小);

“3类”,未归类;

“4类”,可能不致癌。


吃不吃肉,这是个问题

大家注意:所谓“1类”的意思,并不是它致癌能力超强,而是致癌的证据充分。意思是:我能证明

但是,万物都有致癌的可能性,包括阳光和空气。换句话说,我们要证明某样物质是不致癌的,几乎没有可能。公众更关心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致癌的风险是多大,而不是你能否证明这东西会致癌。

每年约有100万例癌症死亡病例,可能与过度吸烟有关;

每年约有60万例癌症死亡病例,可能与过度饮酒有关;

每年约有20万例癌症死亡病例,可能与空气污染有关;

每年约有3.4万例癌症死亡病例,可能与大量食用加工肉制品有关。

以上同为1类致癌物质,证明它们有危险,并不意味着它们具有同样的危险性。

而2类、3类、4类,这些你还不能证明的呢?是否也并非意味它们的危险性不大?

那么,这种"我能证明"对于公众的意义是什么?

IARC只说了这样一句:“如果每天食用50克(1两)加工肉制品,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会提高18%。如果每天食用100克(2两)红肉,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会提高17%。"

我不得不说:任何脱离风险概率的的科普,都是耍流氓。任何脱离食用剂量和频率,缺乏操作性的科普也都是耍流氓。

第一,作为科学家,你首先要告诉大家,结直肠癌发病率是多少。我打个比方,100个人如果不吃肉,有6个人会得癌,吃肉后风险增加17%,则100个人会有7个人得癌,增加了1人,为1人/百人。而100个人如果不吃肉,有60个人会得癌,吃肉后风险增加18%,则100个人会有70个人会得癌,增加10人,为10人/百人。这显然是不同的结局。

作为科普者,必须明确其风险的程度大小,而不是简单一句:有风险。

第二,作为科学家,你还得告诉大家,如果全民戒肉,或改吃素食或鸡鸭和鱼,那么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有否变化?同时是否会引起身体其它方面的指标改变,变好还是变坏?因为事物之间一定是有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如果只考虑单一因素,我可以说:任何东西吃多了,都有早死的可能性。吃不吃肉,吃多少肉,总是需要权衡利弊,并考虑到现实的可操作性:营养调节,口味需要,经济状况......兼顾各种年龄段,各自健康状况。

当民众询问:我们是否放弃吃肉,只应吃鸡和吃鱼?

科学家的回答是:还没有评估与食用禽肉和鱼肉相关的癌症风险。

当民众询问:我们是否应素食?

科学家的回答是:这次的评估没有直接比较素食者和食肉者的健康风险。

当民众询问:请问吃多少肉是安全的?

科学家的回答是:根据用于评估的现有数据不能对是否存在安全水平做出结论。

http://www.who.int/features/qa/cancer-red-meat/zh/

回答滴水不漏,非常严谨。但作为科普者,你不能“十万个不知道”,这是不负责任。

好吧,我们再来比较一下同样的癌症研究机构英国癌症研究所”的新闻发布

风险比较:

全英国人戒烟,将每年减少64,500肺癌病例。

全英国人不吃加工肉类,将每年减少8,800结直肠癌病例。

健康建议:

成年人每天肉类推荐量是70g。

吃不吃肉,这是个问题



吃不吃肉,这是个问题

如此一来,公众非常清楚地了解了大致风险,节制食用腌制、烧烤、熏制食品,控制红肉食用量。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食物平衡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11年的人均肉类消费 55.6公斤,日均150g。个人认为:以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并不需要过分担忧。

再进一步,了解是什么导致加工肉类和红肉的致癌风险。又有哪些致癌风险,在其它食品中也存在,只是IARC还没有评估其相关的癌症风险,而我们必须避免或减少食用的。

就目前已知致癌风险,经常出现在食品中的包括:

1.黄曲霉素“1类”。

产生途经:

黄曲霉及寄生曲霉等另外几种霉菌在霉变的谷物中产生毒素,如大米、豆类、花生等。

霉变食物绝对不要吃。另外,我会尽量减少花生、芝麻、葵花籽等加工产品,源自对于中国食品监督体系的不信任,尤其是牵涉到国家经济的大宗农产品。这个意思,大家都懂。

2.多环芳烃,主要代表:苯并芘“1类”。

产生途经:

2.1高温,蛋白质。主要代表:地沟油;

2.2炭烤烟熏,脂肪类或碳水化合物。主要代表:烟肉、熏肉、烤肉。

尽量减少高温烹饪。

3. 杂环芳胺,主要代表:丙烯酰胺“2A类”

产生途经:

高温,淀粉。主要代表:炸薯条。

还是尽量减少高温烹饪。

4.亚硝酸胺“1类”

产生途经:

4.1食物本身就含有大量亚硝酸胺,主要代表:咸鱼、虾酱、腌制海鲜;

4.2亚硝酸盐和胺类食物一起食用,注意用辞:一起食用。主要代表:火腿配臭奶酪、腊肉炒鱿鱼、番茄炖香肠(举例不当,只是打个比方)。

高含亚硝酸盐的食物:腌肉、香肠、不新鲜的绿叶蔬菜等。

高含胺类的食物:海鲜和鱼、臭豆腐、熟成奶酪(臭奶酪)等,番茄和香蕉也为二级胺类食物。

咸鱼本身含有亚硝酸胺,所以在1993年率先被定为1类致癌。

而加工肉类含有的亚硝酸盐,但“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没有胺类物质,没法形成致癌的亚硝酸铵。

很显然,4.1中的咸鱼和4.2中的腌肉,致癌风险不同。我反对把腌肉和咸鱼的不健康指数放在同一级别。

再比如炸薯条和红肉。目前并没有严格的科学证据能证明其致癌,只是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察觉到了相关性。但相关,不等于因果。我们反对一个东西,必须用正确的方法,合适的量刑,不能似是而非,混为一谈。

说到底,减少高温烹饪,减少食用加工食品,减少外食,自觉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清淡、均衡与节制,这才是明智之举。至于“科学家们”能否继续证明自己很“能干”,暂且当成一个笑话吧。


文中图片来源:

http://scienceblog.cancerresearchuk.org/2015/10/26/processed-meat-and-cancer-what-you-need-to-know/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