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男人的钱 法则与细则
我的好友茱迪是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她放弃了女人拥有的特权,与男人在一起,坚持所有花费AA制,生怕亏欠了别人。所有反对的言论,她都归结为封建社会的残余思想作祟,她觉得自己的做法吻合西方发达国家倡导的女权主义。
不过她的女上司告诉她:在西方,虽然AA制流行,但如果哪个男人喜欢哪个女人,依然会为她花钱,给她送礼物。你坚持AA制,反而会让他觉得没面子。
随后,茱迪注意到一个细节:因为工作关系,女上司总会请国外的客户吃饭。饭桌上,只送名贵礼物,决不送钱。
问之,答:要时刻记住自己是个女人,没有必要在花钱上这么主动。
男人的钱,总会全数花在某一个女人身上。不论东方还是西方,殊途同归,其实都差不多。为何花男人的钱,如何花男人的钱,怎么花男人的钱,花什么男人的钱,花多少?……
爱我 就为我花钱
不要说女人虚荣,不要指责她们动机不纯。很大程度上,金钱就是爱情的试金石。不见得百发百中,至少保证60%。
如果一个男人肯在你身上花钱,不能说明他爱你;但是,如果他不愿意花钱在你身上。那么,他肯定不爱你。这句有几分绕口的话,是绝对的至理名言。
这个世界,常见妄图用钱砸死人,以为用钱就能买到爱的“钱”科动物。在他们眼中,爱情与金钱可以等价交换。不过,这个世界更多的是肯在你身上花尽甜言蜜语,却不肯花一分钱的男人。
上大学时,同屋女孩和另一所大学的男孩谈恋爱。每逢周末,她都要千里迢迢赶到昌平去看望他。一来一回,需要六个小时。我们问她吃了什么大餐,她说,我自己去食堂买的,番茄鸡蛋盖饭。后来,她实在厌烦了这种最常见的食物。提议去吃麦当劳。结果他像老太爷一样坐着,等她掏钱点餐,端到他面前……
这段跨越大半个城市的爱情,很快结束。分手后,女孩说:MD,这次恋爱中,我是男人,他是女人。
男人如果按实力划分,基本可分为:银行、储蓄所、存钱罐,以及大大小小的零钱袋。我的前任男友,充其量也就是一只不大不小的存钱罐。不过,认识不久,他严肃承诺:赚钱这件事,交给我就好。
虽然我没花过他一分钱。但我承认,这句话让我对他的好感度急剧上升。事实证明,赚钱这件事确实是交给他了,但与我无关。这不过是博取女人好感的道具。
正值毕业,我苦恼于找工作。他大手一挥,说我给你推荐。他随口说了一个很牛的公司。我满心期待。然后,黄鹤一去不复返。
在我四处找工作,眼看马上就要青黄不接的时候,他带我参观新居。说,看我这羊毛地毯,进口的!可贵了,一万多呢!得亏我那时候品性纯良。要搁现在,让他再欺负人!让他在臭显摆!我撕碎了他那破地毯!
一个男人有100块,他只在你身上花1块。另一男人只有10块,他却肯给你花9块。选哪一个?
这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命题。传统价值观显然倾向于后者。谁更在乎你,不言而喻。不过近年来,却大有逆转的倾向。有人生怕亏欠了别人,坚持只花自己的钱;有人却一心只盯着男人的钱。
“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否则,就要很多很多的钱。”细细想来,这句貌似充满野心与智慧的话真是害人不浅。盯着前者,就是为了那剩余的99块。可是谁也不傻,他怎么会轻易让你达到目的?所以,我从不歧视傍大款的女人。她们的脸皮厚度、心理承受能力、抗打击能力,非常人能比。
花你的钱 是看得起你
我见过最令人发指的AA制,是一女友和他男友买橘子。一共八块钱,两人一人掏了四块,然后嘱咐小贩分开装袋。当时,女友失业数月,那个男人事业有成。这两人,貌似AA公平,实则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女友一直坚持病态的自尊,男人乐得轻松,顺水推舟。反而成天拿她和别人比较,埋怨她不思进取、一事无成。
小时候,我们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不拿别人一针一线,不轻易接受礼物,更别说花别人的钱了。只有结婚以后,只有和别人成了一家人,这个规定不了了之。
所以,一旦我花了谁的钱,那必定是我喜欢他,必定是我能看到未来。如果一开始就觉得和他没有发展可能,那一定会早早划清界限。
花男人的钱 自己也要赚钱
这个社会对男人和女人的要求本来就很不一样,从古至今,男人赚钱养家、女人相夫教子是主流。
到了现在,花男人的钱虽然无可厚非,但是女人自己一定也要赚钱。一来为自己找事做,二来为找到自己的价值。一天到晚闲在家里,买菜钱都要男人给,想来不免可悲。
自己赚钱,不一定要很多。提供自己基本花销就行。不够了,让他资助;节俭一点,也能有剩余。
找一支潜力股
从某种程度来说,有钱人最不自信。他们不确定你是看上了他,还是看上了他的钱。于是,他们要么若即若离、要么想尽办法试探。那种压力和不确定性,很让人头疼。就算你顺利通过了种种考验。盯着他和他的钱的,却不止你一人。你要做好日后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准备。
最好,还是找一只潜力股。不论好坏,都是你亲眼见证的。所有的过程,都有你亲自参与。日后一旦他飞黄腾达,自然皆大欢喜。就算砸自己手里,是自己喜欢的人,也不错啊!别考虑生孩子、养育后代的问题。就你和他,成天都在一起玩。一起逛街、一起看电影,每个月都把工资花得一分都不剩,想想也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