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六十户 |
宋辽金元,战火纷扰,使孔氏宗族分崩离析。这时,孔氏后裔已蔓延到第五十三代,这代裔孙有84人,连同上下几代计有334人。其间,孔氏南宗迁出曲阜世籍,大批孔氏流寓外地,世居曲阜者仅剩二十家:阙里孔氏宗族自此称为“二十派”。
明代,孔氏宗族绵衍昌盛,至第五十七代“言”字辈时,人丁已愈万人。其间,大批孔氏后裔逃避战乱流寓外地,还有一大批亡死无传,居于曲阜的裔孙也相继散居曲阜各地,聚族而居。天启年间,孔氏家庭将各宗族支派划分为五十七个宗户。清康熙年间,孔氏后裔已超过二万丁(不含女姓),于是又增为六十个宗户,每个宗户为一个族派,号称“六十户”。以户为单位,每户设户头、户举一至三人。“衍圣公”一支称作“大宗户”,是宗族的大宗主。其余各户以始迁村确定户名,嘉庆十年(1850年)《六十户户头户举点名清册》内统计的六十户有:
第二派二户:时庄户、泗北户。
第三派二户:店北户、西郭户。
第四派四户:仙源户、泉南户、齐王户、盛果户。
第五派三户:苗孔户、文献户、沂北户。
第六派四户:黉门户、石村户、鲁贤户、沂阳户。
第七派二户:孔村户、王堂户。
第八派一户:小庄户。
第九派一户:宫端户。
第十派七户:华店户、古城户、冈山户、鲁城户、孔屯户、西城户、旧城
第十一派一户:吕官户。
第十二派四户:林前户、防西户、林门户、官庄户。
第十三派一户:大薛户。
第十四派一户:广文户。
第十五派一户:小薛户。
第十六派二户:陶乐户、北宫户。
第十七派十户:纸坊户、董庄户、坊上户、高庄户、南宫户、星村户、古
第十八派一户:张曲户。
第十九派一户:息陬户。
第二十派二户:西林户、林西户。
六十户中设有族长一人,负责管理孔氏族人,设林庙举事一人辅佐族长。族长是由衍圣公在孔庙四十员执事官中检选的,在家族中德高望重,辈长年高。孔氏族人把族长的办事处叫做“族长衙门”,“族长衙门”和“知县衙门”、“百户衙门”、“管勾衙门”合称孔府四衙门。六十户中的户头举“乃每户族众表率,必得老成持重,心地明白,衣冠整齐,为本户所钦服者,始克充选”。曲阜孔氏分为六十户时,每户人数多的达数千人,其中绝大部分户为数百人,只有极少数每户数十人。
如今,孔氏后裔已是曲阜众多氏族中第一大望族,遍布曲阜市各个村落。1985年人口普查表明,曲阜孔氏男女裔孙已达十万之众,占全市总人口数的20.5%,也就是说,每五个曲阜人中就有一个孔子后裔。曲阜以“孔”为村名的村庄有20多个,如孔家村、孔家屯、孔家街、孔家行、孔家店、孔家道沟、苗孔等。仅孔家村就有十几个,为了便于区别,又分称为大、小、前、后、东、西、鹅头、红心等。
众多的孔氏后裔世代与异姓杂居,逐步改变了各个村庄的姓氏成分。据不完全统计,全市12个乡镇、496个村庄,在已调查的9个乡镇、422个自然村中,86.5%的村街有孔姓世居族户,没有孔氏族户的村街由于世代联姻,孔姓姑娘已大规模渗入到各个村庄的异姓家庭。“无孔不成村”在曲阜已经成为不可更改的事实。
孔子的故乡在曲阜,所有迁居外地的孔氏族人,均称“流寓户”。孔氏流寓户遍及全国各地,他们分布于浙江、江西、山东、四川、江苏、广西、福建、河北、安徽、广东、湖南、山西、甘肃、吉林、青海、陕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云南、贵州、湖北等二十余省,他们在异地往往聚族而居。
如今,孔氏后裔已是曲阜众多氏族中第一大望族,遍布曲阜市各个村落。1985年人口普查表明,曲阜孔氏男女裔孙已达十万之众,占全市总人口数的20.5%,也就是说,每五个曲阜人中就有一个孔子后裔。曲阜以“孔”为村名的村庄有20多个,如孔家村、孔家屯、孔家街、孔家行、孔家店、孔家道沟、苗孔等。仅孔家村就有十几个,为了便于区别,又分称为大、小、前、后、东、西、鹅头、红心等。
众多的孔氏后裔世代与异姓杂居,逐步改变了各个村庄的姓氏成分。据不完全统计,全市12个乡镇、496个村庄,在已调查的9个乡镇、422个自然村中,86.5%的村街有孔姓世居族户,没有孔氏族户的村街由于世代联姻,孔姓姑娘已大规模渗入到各个村庄的异姓家庭。“无孔不成村”在曲阜已经成为不可更改的事实。
孔子的故乡在曲阜,所有迁居外地的孔氏族人,均称“流寓户”。孔氏流寓户遍及全国各地,他们分布于浙江、江西、山东、四川、江苏、广西、福建、河北、安徽、广东、湖南、山西、甘肃、吉林、青海、陕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云南、贵州、湖北等二十余省,他们在异地往往聚族而居。
我是六十户中第一名派第八户“蔡庄户”!荣幸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