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题图一:宋庆龄故居大门外,上三轮车去烟袋斜街
题图二:进入人声鼎沸的市井
出宋庆龄故居,时近暮五。若值立冬,天早已冥。然乙未年八月朔日,申正五刻,天光犹朗,余尚有余闲,可游心仪久矣之京师两老街:烟袋斜街、南锣鼓巷。故居之外,有三轮车数辆,余随意登其一,嘱车主导往烟袋斜街。车主善言,沿途为余解说,且娴于摄影,正合余意。
自故居至银锭桥,沿后海而行,风光颇佳。原当步行返银锭桥,览后海景致,余乘三轮车者,盖有二因:此日乃余自七月廿四抵京后第五日疾行,虽罢夜往老舍茶馆、国家大剧院观演之程,每夜早浴早眠,仍微有倦意;再者,欲得充裕时光游烟袋斜街、南锣鼓巷,必当惜时也。
烟袋斜街,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小石碑胡同与鸦儿胡同相接,走向东北西南,全长近三百步。清乾隆间所刊《日下旧闻考》载,此街原名“鼓楼斜街”,清末易名“烟袋斜街”。
传闻彼时居北城之旗人,多嗜旱烟、水烟,烟叶贮于烟袋。因烟袋之需日增,故斜街之上,烟袋铺接踵而开。此街烟袋铺,多为高阶,门前竖木制大烟袋为幌。黑杆金锅,其标识可谓形神毕肖。斜街东口路北有“双盛泰”烟袋铺,门前木雕大烟袋,高逾常人,粗如饭碗,金锅之上犹系红绸穗,甚为夺目。此“双盛泰”之大烟袋,堪称京师同业之冠。
除此之外,烟袋斜街其形亦类烟袋。长街细若烟杆,东口如嘴,西口折而向南,通银锭桥,状若烟锅。缘此二故,以“烟袋”名街,诚为名实相副。烟袋斜街之名遂愈传愈广,至今不辍。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