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过法国小说家莫泊桑(1850—1893)的《我的叔叔于勒》,几十年没有忘记。“我”的叔叔漂泊国外,消息传来,叔叔在国外发了财。于是,年复一年,于勒成了我们的精神支柱,全家都期盼叔叔的突然归来,给我们带来金钱和荣耀。可是,在一次出海旅游的豪华轮船上,爸爸妈妈突然发现了于勒叔叔,他在船上卖牡蛎,形同乞丐……
莫泊桑100多年之前笔下的虚构故事《我的叔叔于勒》,居然在我访问美国期间真实上演,只是版本不同、人物不同、细节不同罢了。
1996年10月27日。美国盐湖城。
下榻的宾馆(Shilo Inn Hotel)坐落在South West
Temple(西南庙宇街)206号,而此街的165号即“湖南饭店”(Hunan
Restaurant)。因吃腻了西餐,所以,见到中国饭店就兴奋。我和James步入饭店用晚餐。
我不知道,此店为何起名湖南饭店,难道店主来自中国湖南?饭店供应的饭食相当精致,菜肴微辣,可口开胃。半个月下来,James也爱吃中国饭菜了,而且使用筷子已经非常熟练。James喜欢在吃饭时和我闲聊,彼此互相介绍本国的饮食习惯、风土人情、山水名胜。我正在向James介绍“松鼠鳜鱼”的作料和烧法,一个上菜的小姐从James身边走过,一个趔趄(stagger),手里的一叠盘子掉在了地上,“咣铛”一阵巨响。
James迅疾起身,搀扶小姐。我也过去帮忙,小姐脸色煞白,像是犯了什么病。别的小姐也过来,拾掇地上的破盘碎瓷。James和我把小姐搀扶起来后,让她歇坐在邻桌的空位上。别的小姐也端来了一杯水,让她喝下,并跟我们说,没事,她经常这样晕倒,休息几分钟就会好的。此刻,我突然发现,这个小姐眼熟。刚才她给我们上菜的时候,我就已经觉得有点奇怪,只顾着和James说话,而不及细看。现在,她脸上恢复了一些血色,我便能断定,她就是L,我们麓湖新村的L。
“你是小L吧?”我过去询问。
“是,你是……”L眼睛忽然睁大,射出了我熟悉的眼光。“你就是M老师吧,你怎么到这里来啦?”
“我是半个月之前离开上海,到美国来访问的。没有想到在这里与你见面!”我答。
也许是我们的意外相逢让她激动,也许她已经恢复,L转眼之间,气色(complexion)转好,且精神也振作起来。
我正想和L细谈,L却“唿”地站起身,告诉我:“现在我得干活,等一会儿再谈。”
L忙不迭地干活去了。
James见此情景,大惑:我怎么在盐湖城的饭店里遇到熟人呢!于是,回到我们的席位,跟James慢慢道来。